“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颜维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的书”怎样引导学生读?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导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
“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者是学生。
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的主要故事。
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之绰号1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
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
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青面兽托塔天王神行太保行者母夜叉智多星黑旋风鼓上蚤及时雨(呼保义)(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浒传》中塑造了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众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吗?2.精彩片段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且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表现的。
试举例具体说说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性格特点。
林冲本是军官,待遇相当优厚、家庭相当美满,他也上了梁山。
从他身上你看到了小说揭示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4.宋江是梁山上的第一把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
试分析宋江的性格特点。
上面这个教学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导读课模式,也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简介作者,概述故事,精读片段,总结写法等。
这类导读课,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做适当指导,学生在导读的基础上能大致了解“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性格。
这样的导读不能说不好,但是这样的导,学生是被动的,离学生“爱读”“整本的书”、“期待读整本书”还相差甚远。
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种明显的不良倾向:以讲代导。
导读课上,老师把作者简介、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一股脑全“灌输给学生”。
名著导读课变成了自己的讲坛。
这种教法肯定起不到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有时倒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副作用!以练代导。
部分老师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阅读训练”,作家作品、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常识编印成讲义或练习,让学生反复训练,使充满活力的“整本书阅读”变成学生的死记硬背。
这种做法显然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所以“导读课”要以“唤起期待”为导读意图,精心设计导读的内容,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浓厚兴趣。
二、赏读课——提高鉴赏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整本书”,学会“整本书阅读”,爱上“整本书阅读”。
当前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要障碍是“不会阅读”。
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大多只是停留在主要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的了解和记忆上,读过一遍之后很难有再读的兴趣。
至于这部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整本书”的鉴赏方法。
鉴赏一部文学作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思想性,一是作品的艺术性。
因此,“整本书阅读”要开设赏读课。
赏读课重在教会学生“赏”的方法,重在组织学生对作品重要情节进行细读,品味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进而把握名著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情感,获到美的熏陶,提高鉴赏能力。
下面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赏读教学案例片段:师:语段中更为精彩的是三拳的动作描写,这三拳描写的角度一致吗?不同角度的描写好在哪里?生: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来写,既写出感觉的苦痛、外形的狼狈、又写出精神的昏厥。
师:我们先看第一拳,大家齐声朗读:“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滚都出来。
”师:作者运用什么修辞?生:比喻。
师:油酱铺里有咸的酱油,酸的醋,好辣好辣的火锅调料,请问这个“油酱铺”开在哪儿?生:开在郑屠的鼻子上、嘴巴里。
师:请大家齐读第二拳:“提起拳头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出来。
”师:“彩”字用得好在哪里?生:与下句的“红、黑、紫”相呼应!师:这“彩帛铺”开在哪里?生:开在他的脸上,变成了大花脸,挂了彩。
师:请问“红的,黑的,紫的”各指什么?生:红的是血,黑的是乌珠,紫的是脸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师:齐声朗读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师:大家看过道士做法事吗?生:各种法器齐鸣,嘈杂喧闹。
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生:郑屠被打得耳朵嗡嗡直响。
师:请问作者为何以“法事”作喻?生:暗示郑屠离死期不远。
师:郑屠结果死了,课文用了哪个动词?生:挺。
师:这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生:写尽了郑屠的死相,与下文的“没入的气,动弹不得”相呼应。
师: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写三拳?生:主要是突出人物疾恶如仇的性格。
生:郑屠是一个恶霸,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
鲁达拳打实在是代表人们的心愿,打得越厉害,人们就越解恨,如果略写,难解人们心头之恨。
生:这里的详写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是对作恶者敲的警钟、丧钟!上面这段教学实录,教者从修辞手法的妙用、词语的形象生动、多种描写角度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拳打镇关西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品味到了作品语言文字的妙处,感悟到了文学名著的魅力。
三、比较阅读课——辨别差异奥妙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王尚荣先生也说过:“阅读教学就是学习课文言语的精确妥帖,比较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文体的特征,体会用词的准确,捕捉情感表达的关键,以觅得文本语言的奥秘。
那么,我们在“整本书阅读”中如何来进行比较阅读呢?同一个文本内,可以从典型篇章、重点句段、关键词语、特殊标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互文式比较阅读,还可通过小说与电影、电视剧来进行比较鉴赏等。
比如,从人物形象上选取对比点。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都武艺高强,却不尽相同。
在杀威棒下,林冲上下使银子,免了杀威棒;而武松面对差役的索贿:“打便打,给你银子,不坏了大宋的律例!”两人性格明显不同。
林冲妻子遭高衙内调戏,他觉得受了奇耻大辱,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他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是忍辱怕事的形象。
鲁智深呢,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这是疾恶如仇的形象。
又如,从表现手法上选择对比点。
在《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和“大闹野猪林”两个情节,表现手法就有所不同:前者有直接描写,还有侧面烘托,后者只有直接描写;前者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后者用了语言、动作描写。
再如,从小说与电影、电视剧等形式选择对比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可以被名著教学所使用的新型资源,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影视作品,还有类似《百家讲坛》等综艺节目能够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能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
笔者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片段时,布置学生先认真阅读原著,然后集中收看电视剧片段,要求学生比较小说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
下面是部分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已经看过了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电视剧《拳打镇关西》,你们是喜欢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还是喜欢电视剧《拳打镇关西》呢?生:喜欢电视剧《拳打镇关西》。
(少许同学喜欢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师:为什么呢?生:电视剧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意思,吸引人,看得过瘾。
(七嘴八舌) 师:那你们有没有思考: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电视剧《拳打镇关西》有什么异同?各有什么妙处?生:讲述的都是同一个内容,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过程,故事情节大致相同。
生: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内容没多少明显的变化。
师:电视剧中情节与小说完全一样吗?生:不太一样,有些地方改了。
师:你们看出了电视剧与小说中有哪些不同之处吗?生:电视剧中开头部分只出现了两个人物,和小说中三个人物不一样。
师:嗯,你看得真仔细,你说具体一点。
生:电视剧中只有鲁达和史进两个人物,而小说中有鲁达、史进和李忠三个人物。
师:电视剧中怎么少了一个人呢?是电视剧导演的疏漏吗?生:我认为不是。
梁山好汉有108个,李忠这个人物在梁山好汉中感觉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我想可能是导演从减少演员的角度考虑的吧。
(生笑)师:应该说感觉是有道理的。
那小说中是怎样描写李忠这样一个人物的?生:“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
’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忠是个怎样的人?这里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生:李忠小气,不大方,吝啬。
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李忠与史进对比,突出了史进的豪爽、义气。
师:具体说说怎么对比的?生:动词的对比。
写李忠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用了个“摸”字,说明是有选择地取,舍不得都拿出来,写出了李忠的小气;写史进时,“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一个是“取”字,说明是史进没有犹豫,显示了史进的爽气。
师:这个同学很善于思考,分析得有理有据。
这就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要写活一个人,有时只需要一个动词就够了。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同学们今后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准确用词,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那个词,最准确的唯一的那个词。
师:同学们,还发现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生:我发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部分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师:哦,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不同?生:小说中把鲁提辖打的三拳写得很详尽,写得很精彩;而电视剧中似乎并没表现出来,只是动作性效果很好。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生:小说中,鲁提辖第一拳打的是鼻子,而电视剧中,鲁提辖打的第一拳是眼眶,打的位置不同;小说中,鲁提辖第二拳打的位置是眼眶际眉梢,而电视上是鲁提辖一拳打穿郑屠掀起的桌子后,一直打到郑屠的胸脯上;小说中,鲁提辖第三拳打的是郑屠的太阳穴,而电视剧上,鲁提辖是一手提起郑屠后,然后一拳打在郑屠的胸口上,郑屠一下子跌倒在大街上,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