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商务英语有着与普通英语所不同的语言特点。

中英民族在事物认识、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

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就要采取充分的理解商务词汇的文化内涵,大量增加本族语和目标语言文化常识输入,综合应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等策略来减少文化差异对译文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翻译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间的语义传递,更是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和阐释。

而不同民族有着各自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因此其在文化上呈现出多样化差异。

文化的多样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商务翻译要准确的传达不同语言中的文化信息,减少文化差异对译文理解的影响,就必须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形象的再现原语文化。

可以说,文化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2005)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问题值得我们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一般的英语表达相比,商务英语有着自己专业领域的特点和规律。

而掌握好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才能够更好对其进行理解和翻译。

除了一般英语语言的语法、句型等共同特征,商务英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商务英语语言词汇的专业化。

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相结合是商务英语的显著特点。

大量的专业术语的存在使得商务英语的准确理解离不开一定商务专业知识的积累。

(2)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规范行是商务英语的另一大特点。

商务文书要求语言的表达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特别是法律文书的表述上更要如此。

在语言应用的规范性方面,商务英语的要求相对较高。

特别是文本的格式和专业术语的应用方面,一定要符合行业和国际规范,并为普通大众所理解,但又不能过于口语化和随意化。

(3)商务语言的礼貌性和经济性。

礼貌是为了表示对客户的尊重和营造友好的合作关系;经济性是商务活动本身的高效性所要求的,这表现在商务用语要简明达意,直接明了。

(4)商务英语的高文化负载性。

商务英语表达中包含了很多英美文化信息,这对商务英语的理解和译文质量的保障都带来不少的难度。

而对文化的透彻理解是做好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保障。

三、商务英语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英不同民族间的多样化差异是导致商务英语中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语言中的文化差异是多个方面的,中英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事物认识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可谓大相径庭,这一点从下面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来。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dragon(龙)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是权力和神圣的象征;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种邪恶怪物形象,是灾难和罪恶的象征。

这一点在中世纪的英语中就可以得到验证。

圣经故事中所记载的恶魔撒旦(Satan)就被描述为“the great dragon”,由此可见西方世界对dragon恶魔形象的定位如此深刻。

此外,在英语中,dragon还暗含有“泼妇”的意思,而这对我们中国来讲根本是“牛马不相及之事”。

由此可知,中国与西方国家对dragon(龙)的认识是完全不同,所以,在翻译到与“龙”或dragon 相关的事物时,我们要谨慎对待。

有的翻译者提倡将中国的“龙”翻译成英语中的“tiger”,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文化信息处理方式。

因为tiger在西方人心中则是一种强悍而有力量、正义的动物,它具有与我们中国“龙”的类似的寓意。

再如,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如果采用直译法,则被翻译成White Elephant。

这一翻译虽然在表层信息上是对等了,但其深层文化内涵去相去甚远。

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具有“没用而又累赘的东西”这样的含义。

如果中国产的电池“没用而又累赘”,英语国家的人为什么还要买呢?因此,考虑到西方人心中动物形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将lion来代替“white elephant”,这样处理才能更好的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

(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每个民族在各自长远的历史发展中对形成了各自身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一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对颜色象征意义的问题上,中美就有大不相同的风俗习惯差异。

西方国家常认为蓝色在是忧郁之意,并把星期一成为“blue Monday”,因为这一天是他们度过一个轻松的周末后去上班的第一天,通常心情都非常的不好。

相反,中国人常常将蓝色看作晴朗清新之意,因此“蓝天白云”常用来形容天气晴好。

又如,在红颜色所表征意义的理解上,中西方民族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

西方国家通常将红色视为血腥的暴力和不吉利的象征。

而中国人则将红色视为喜庆的颜色,中国人过年过节喜欢穿红色衣服、挂红色灯笼等。

鉴于“red”在西方人心目中的不祥形象,他们是绝不会在其产品上用红色做商标的,他们对红色是忌讳的。

因此,很不奇怪的是David Hawks 在翻译红楼梦时就将其中不少的“红”字翻成了“绿”字,比如,“怡红院”就被翻译成了“怡绿院”(Green Delights)(杨真洪,2003)。

因此,将我国带有“红”字的商品名称翻译成英文时,我们都应该做“归化”方式处理,从而避免引起西方国家人民的不满。

(三)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世界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有千差万别,在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地理环境对各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我国处于太平洋西海岸,从太平洋向我国吹来的风是东风,其风温暖湿润,具有春天的特征,是生机活力的表现,因此,东风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美好的象征。

我国的一汽就以“东风”为其汽车商标,可见国人对东风之喜爱。

相反,对于面临大西洋的英国来说,西风才是他们所处地理环境中的温暖和煦的方向风,他们心目中的西风正如我们所说的东风。

因此,不奇怪的是英国以“西风”(Zephyr)作为汽车商标。

地理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进而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比如,英国是一个岛国,而我国则是以大陆生活为主。

因此,对于多面临海的英国,他们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来形容花钱速度之快、数量之大之意;而在中国,我们则用“挥金如土”来表示(关世杰,1995)。

这些相似语言意义上用词的不同都是与不同民族所处地理位置密切联系的。

(四)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不同民族由于其所生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大不相同,其民族在心里特点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比如,在西方国家,人们对年龄问题非常敏感,尤其是对女性来讲,询问或谈论她们的年龄问题是一大忌讳。

然而,在我国,对大多数人来说,年龄并不怎么令人讨厌的话题。

相反,关切的问老人的年龄还能表示一种友好的关心之意。

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时候,类似这样的差异应该得到十分的重视,以减少商务翻译中的失误。

例如,在汉语广告中,厂家常常强调产品“老少皆宜”来表明产品的广泛群体适应性。

而很多时候,其就被翻译成为“suitable for both the old and the young”,殊不知,把中国广告语中的“老”字简单的翻译成“old”在西方语言文化中是犯了大忌的。

民族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也应该成为我们考虑商务英语翻译用词得体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商务英语翻译的对策针对中西方民族中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在我国对外商务英语翻译中,我们就要采取有力针对性对策,避免因翻译不当对商务活动和民族声誉带来的巨大损失。

这些对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的理解商务词汇的文化内涵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过程是接触、了解和转换外国文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文化冲突和文化缺位现象。

因此,要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质量,翻译人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译文表层信息的理解上,而应该去深入探寻原文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在目标语文化中找到合适的表达。

面对商务英文中的诸多文化差异,译者应当努力寻求不同文化中的契合点,力求不同语码转换时实现表层和深层意义上的对等,避免对文化信息进行简单概括,掩盖多数的文化内涵。

如果两种文化的碰撞具有一个交融点,那当然是理想的。

如果找不到两者的理想契合点,译者也采用语境推测法来判定其文化意义。

因为语境与词义的应用密切相关。

在此基础通过创新性应用来实现灵活对译。

除此之外,商务英语翻译人员还应具备搜寻跨文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通过更为权威的途径来确定商务词汇的文化内涵,实现准确理解原文信息。

(二)大量增加本族语和目标语言文化常识输入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而成的,因此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多样性。

每一种文化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其涉及到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以,要准确的理解不同国家的大量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的敏感性,我们就要在更大范围上去理解本族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并大量增加中西方文化常识的输入,这是解决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冲突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

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应该自觉的去搜寻和理解中西文化方面的异同,提高自身文化常识的储备量。

这一方面的准备就要像对待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一样,保持经常性和持久性。

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跨文化翻译能力上的质的飞跃做好准备。

(三)综合应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除了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外,在跨文化商务翻译中掌握和应用好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也是提高译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有些词汇难以找到直接对应的译入语,采取直译肯定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就要采取意译法来进行变通。

“意译法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常用的方法,即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王恩科,2007)。

比如,在汉语中,我们通常用“三角债”来表示存在多种关联或难以捋清的债务关系,因此,它就不能直接译为“triangle debt”,而应该翻译为“chain debt”。

另外,当一些词汇仅用意译法还难以保留其原文的文化特色时,我们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或直译加音译的方法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要表达的意思,并使译文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对等。

比如,在Goldlion商标名称的中文翻译中,译者采用直译法将gold一词保留其原义,而对lion这一词缀则采取音译手法,从而传神地将原商标名翻译为“金利来”。

这一名称不但很好保留了原名的信息,而且寓意符合商品特征,并具吉祥之意。

五、结语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不同语言间的语码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

它要求翻译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更要具备不同民族语言的文化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