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试卷附答案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试卷附答案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胡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造船业技术先进世界领先。①②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2.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
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1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回纥
B.回族
C.藏族
D.蒙古族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6.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③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④造船业世界领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危害,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文人的地位,出现了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的现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元朝
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
9.制作示意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框内应填入的时期名称是( )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三国时期D.五代十国
8.C
解析: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澶渊之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真宗年间和辽国签订的盟约;因此杨家将的故事反映的是北宋与辽的战争;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故D符合题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A.交子B.会子C.关子D.瓦子
21.《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专为封建统治者“鉴往治道”的编年体史书,涵盖16个王朝,共计1300多年的史实。那么,在《资治涵鉴》中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A.楚汉之争B.文景之治C.三国鼎立D.郑和下西洋
22.“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开展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元朝时期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是我国省级行政体制的开端。因此D正确。夏朝还没有完善的行政制度,因此A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管理地方,建立诸侯国,因此B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管理地方,因此C错误,综上故选D。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与都省为表里”的中央行政机构,反映了中央机构为“都省”,由“省”可确定是元朝的行政机构。结合课本所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行省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B项符合题意。明太祖时期,在地方取消元朝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A项不合题意;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就是都省。C项不合题意;元朝时设置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干“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可知反映的是宋金和议。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口,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加快,逐渐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因为1087年北宋正式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开始确立泉州在全国外贸港口中的重要地位。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A正确;指南针是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排除B;瓦子和勾栏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C;造纸术的重大改进使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典籍的流传,排除D。故选A。
10.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C.中书省 D.宣政院
1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指南针的出现
C.瓦子和勾栏的出现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西夏、金、北宋和南宋。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北宋,③是北宋,故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①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南宋时期,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故选D。
A.三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
19.下列哪一位人物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了金政权,并依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的军政体制( )
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松赞干布
20.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
【详解】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当时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族各部的统一,C符合题意,阿保机是辽的建立者,A不符合题意;元昊是西夏的建立者,B不符合题意;松赞干布在唐朝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4.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A.藩坊B.市舶司C.藩市D.知州衙门
2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在我国的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忽必烈B.成吉思汗C.耶律阿保机D.完颜阿骨打
24.岳飞抗金的事迹为人们广为传颂,其抗击的金的建立者是( )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意是说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北宋与辽之间的澶渊之盟,而双方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是南宋与金达成和议的内容,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项D和题干无关,符合题意;选项ABC均和澶渊之盟有关,A是澶渊之盟的背景,B是澶渊之盟的内容,C是澶渊之盟的作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择题
1.《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