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体表定位
①采用颈椎前路右侧横切口,病变节段高低可根据手指测量法确定切口位置(胸骨上方约两横指可显露C6,7、两指半显露C5,6、三横指可显露C3,4),也可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环状软骨相当于C5,6水平)。
②自胸锁乳突肌中线至颈前中线,沿皮纹作横切口,长约5~6cm,横行切断颈阔肌,沿颈阔肌上下各潜行剥离约3cm,确定颈动脉鞘与颈内脏鞘的间隙,将其联合筋膜剪开,于颈内脏鞘外侧钝性分离即可至颈椎体前缘。
用一枚长注射针头确定椎间隙,透视定位无误。
向两侧剥离前纵韧带,用双极电源彻底止血,切开纤维环,用环锯、刮匙将突出的椎间盘摘除减压,同时将椎体终板软骨刮除,并在椎间植骨,最后采用Cage或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等方法行椎间融合。
手术切口的选择
颈椎前路手术切口的选择中,体表标志是重要的参照。
通常C3-4 大致对应甲状软骨,C5-6 对应环状软骨水平,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颈前部皮肤切口的设计需要考虑美观和有效显露两方面。
相比较沿胸锁乳突肌内缘的纵行切口,选择合适的切口高度沿皮纹的横切口一般可以获得良好的美观及显露效果。
颈椎前路的显露从左侧入路还是右侧入路有多方面的考虑。
从安全性上讲,理论上,右侧喉返神经因勾绕右锁骨下动脉上行,再进入气管食管沟,相对于左喉返神经在下颈椎更偏离中线,损伤可能
性更大。
但右侧的入路更方便右利手医生的操作;且实际操作中右侧入路已被大多数医生所接受。
喉返神经损伤虽然有少部分报道,但在操作中如果了解喉返神经的走向,一般不会损伤喉返神经。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