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运动学基础》题库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题)第一章运动学绪论1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A 运动动作B 运动行为C 运动治疗方法D 运动动作与运动行为2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A 描述与分析B 动物实验C 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D 以上都就是3 运动学研究内容中不正确的就是A 关节运动与骨骼肌运动力学原理B 运动中能量的供应方式C 物理治疗D 运动动作分析4 学习运动学课程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 )的关系A 人体与环境B 结构与功能C 局部与整体 D以上都就是5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A 髋、膝与踝关节同时运动B 仅髋关节活动C 仅膝关节活动D 仅踝关节活动6 写字时,上肢运动链处于开放运动链A 仅有肩关节活动B 仅有肘关节活动C 仅有腕关节活动D 有前臂与腕关节活动7 环节就是指人体身上A 活动的每个关节B 相对活动的肢体C 相对活动的节段D 相对活动的关节8 打羽毛球时手臂挥拍向下扣球的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蹬伸9 举重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0 腾空起跳落下时的屈膝与屈髋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1 骑自行车,腿的动作有A 推B 拉C 鞭打 D蹬伸12 步行时,伴随骨盆与肢体的转运的运动形式为A摆动 B 扭转C缓冲 D蹬伸13 仰卧位时,上下肢互相靠拢的运动形式为A 扭转B 摆动C 相向运动D 鞭打14 无氧运动就是指( )运动A 小强度B 中等强度C 大强度 D极量强度15 关于有氧运动错误的就是A 运动时间较长 B 中、小强度 C 一般健身锻炼 D极量强度16 动力性运动错误的就是A 产生加速度B 产生位移C 抗阻力D 维持躯体姿势17 运动动作可以A 消除肢体肿胀B 使肌力下降C 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粘连D 使韧带挛缩18 主动运动就是指肌力达( )时,即可由骨骼肌主动收缩完成肢体的运动A 1级B 2级C 3级D 4级19 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55%-65%的运动强度就是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小强度20 打太极拳,其运动强度属于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小强度第二章运动学基础1 人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就是A 力B 力矩C 力与(或)力矩D 速度2 骨骼肌张力相对于人体环节而言就是A 均为内力B 内力与外力C 外力与内力D 均为外力3 人体整体的主动运动的必要条件就是A 摩擦力B 重力C 肌力D 支撑反作用力4 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A 动量B 冲量C 动能D 势能5 人体缓冲动作可以A 增大冲击力B 减小冲击力C 减少重力D 增大重力6 物体的惯性与下面哪个物理量有关A 长度B 重量C 速度D 质量7 人体站立姿势平衡为A 上支撑平衡B 混合支撑平衡C 上下支撑平衡D 下支撑平衡8 人体上支撑平衡从平衡能力来说就是A 有限稳定平衡B 稳定平衡C 不稳定平衡D 随遇平衡9 对于人体下支撑平衡,稳定角的个数就是A 2个B 4个C 8个D 16个10 骨的塑形与重建就是通过适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这就是A 牛顿定律B 动量定理C 沃尔夫定律D 阿基米德定律11 人体活动减少或肢体伤后固定,骨的力学特性改变就是A 强度与刚度均下降B 强度增加,刚度下降C 强度与刚度均增加D 强度下降,刚度增加12 手臂持球以肘关节为支点构成的杠杆就是A 平衡杠杆B 省力杠杆C 费力杠杆D 混合杠杆13 坐位时肌松弛,腰部的负荷A 小于直立B 大于直立C 大于侧卧D 小于侧卧14 人体主要由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就是A 前交叉韧带B 髌韧带C 后交叉韧带D 黄韧带15 激光与热治疗对于肌腱的影响就是A 强度下降,横截面积增加B 强度下降,横截面积减小C 强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D 强度增加,横截面积增加第三章运动氧供应1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效应主要通过A 促进心输出量增加B 血流重新分配C 骨骼肌氧供增加D以上都就是2 运动过程中心率加快主要就是( )的结果A 心输出量增加B 骨骼肌氧供增加C 血流重新分配D 心血管中枢调节3 运动训练使心泵功能提高,主要表现为A 心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B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C心肌收缩力增加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4 经长期运动训练后错误的就是A 心肌纤维增粗B 射血充分C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D 安静时心率加快5 运动过程中,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主要通过A 肾血流减少B 皮肤等部位的血管收缩C 骨骼肌血流量增加D 以上都就是6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心血管中枢的调整作用就是A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升高B 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下降C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升高D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下降7 运动状态下,调节冠状血流量最主要的代谢物质就是A 腺苷B 二氧化碳C 乳酸D H+8 有氧运动对冠状血流影响错误的就是A 冠脉血管收缩B 侧支循环的形成C 更多的冠脉侧支吻合D利尿与排钠9 动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B 外周阻力变化很明显C 心输出量增加不明显D收缩压升高,收缩压变化不大或略下降10 静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变化不大B 舒张压升高C 收缩压下降D 舒张压下降11 腹式呼吸就是以A 肋间内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B 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C 腹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D 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A 肺顺应性升高B 肺弹性阻力增加C 呼气困难D 呼吸道阻力下降13 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被破坏,表现为A 肺顺应性增加B 肺弹性阻力增加C 呼吸道阻力下降D 肺泡通气量增加14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呼吸加深加快,可导致A 潮气量变化不大 B 补吸气量变化不大C 补呼气量变化不大D 肺通气量增加15 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选择深慢呼吸形式,可有效提高A 潮气量B 解剖无效腔C 补呼气量D 肺泡通气量16 深慢呼吸可以减少克服( )所做的功A 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胸廓顺应性17 运动状态下,骨骼肌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 )左右A 50%B 40%C 60%D 80%18 剧烈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增加至A 2--3L/minB 5--10L/minC 15--20L/minD 35--40L/min19 缩唇呼吸可以A 增加气道阻力B 减少肺泡内气体排出C 增加弹性阻力D防止呼吸道过早被挤压20 剧烈运动使氧离曲线A 右移B 左移C上移 D 下移21 运动开始时,呼吸运动调节受到( )的影响A 骨骼肌传入冲动B 肌腱传入冲动C 关节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D 条件反射22 大强度运动时,通过( )刺激化学感觉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强A PCO2升高B PO2升高C pH升高D K+浓度升高23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就是A 心脏的泵血功能B 肌利用氧的能力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4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就是A 心脏的泵血功能B 肌利用氧的能力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5 浅快呼吸可以减少克服( )所做的功A 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胸廓顺应性第四章运动能量代谢1 运动供能的主要形式就是A 糖酵解B 糖异生C 脂肪酸氧化D 产生酮体2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A 甘油三酯B 磷酸C 胆固醇及其酯D 非酯化脂肪3 当训练时间小于30分钟或长于30分钟时,各主要以什么方式供能A 糖、脂肪B 脂肪、糖C 糖、类脂D 糖、磷脂4 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出多少能量A 8KJB 18KJC 39KJD 58KJ5 运动时糖异生的意义哪项除外A 维持运动中血糖稳定B 有利于乳酸利用C 促进维生素代谢D 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6 乳酸的清除率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而( ),运动可以( )乳酸清除A 加快加速B 减慢加速C 加快减慢D 减慢减慢7 在70%--80%VO2max强度下持续运动多长时间,可几乎完全耗尽肌糖原而出现衰竭A 10--20分钟B 30--40分钟C 1--2小时D 2--3小时8 当VO2max强度在多少时,摄入的葡萄糖才能取代肌糖原为活动肌肉所利用A 15%B 30%C 50%D 80%9 运动中脂肪能量供应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 ),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 )A 降低增高B 降低降低C 增高增高D 增高降低10 消除脂肪需要怎样的运动形式A 微量运动,小于30分钟B 微量运动,超过30分钟C 亚极量运动,少于30分钟D 亚极量运动,超过30分钟10 关于糖原的说法不正确的就是A 糖原就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B 糖原就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储存在肌肉与肝脏中C 肌糖原分解,为肌肉自身收缩供给能量 D糖原合成来自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11 肌肉中糖原约占肌肉总重量的百分比与肝脏中糖原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A 0、1%-0、2%,0、6%-0、8%B 1%-2%,6%-8%C 10%-20%,6%-8%D 1%-2%,60%-80% 12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就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3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CO2与H2O的过程就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有氧氧化14 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就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5 由多个葡萄糖组成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的过程就是A 糖原形成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6 运动时脂肪供能的形式除外A 脂肪酸氧化B 糖异生C 糖酵解D 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17 关于运动与蛋白质代谢描述正确的就是A 正常成人体内蛋白质分解的速率大于合成速率B 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合成速率超过氧化速率C 长时间耐力运动,体内糖原消耗基本不变,蛋白质分解代谢亦无变化D 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后通过糖异生、直接被氧化等作用维持血糖稳定18 关于氨基酸描述不正确的就是A 氨基酸就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B 蛋白质分解代谢首先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氨基酸C 氨基酸的主要功能就是合成蛋白质D 氨基酸可转变成维生素19 交感神经的作用就是A 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增强,具有升血糖作用B 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增强,具有降血糖作用C 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减弱,具有升血糖作用D 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减弱,具有降血糖作用20 能量代谢时糖酵解就是指A 血糖合成 B 糖变质 C 发酵的途径 D无氧条件下的糖代途径21 一般不参与能量代谢的成分就是A 游离脂肪酸B 血糖C 肝糖原D 蛋白质22 在一般运动情况下,如下哪种物质不就是主要的能量来源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糖与脂肪23 为减少体内脂肪,每次运动的时间至少要达到A 10分钟B 15分钟C 20分钟D 30分钟24 糖原储存最多的组织或器官就是A 肝脏B 脑C 肌肉D 脂肪组织25 机体吸收的糖原远超过消耗量时,其主要的储存形式就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血糖D 脂肪26 下列哪种物质既就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就是直接供能物质A 肝糖原B ATPC 肌糖原D 脂肪酸27 体内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就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脂肪D ATP28 正常情况下,人体消耗的物质中,脂肪占A 10%-20%B 20%--30%C 30%-40%D 40%-50%29 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就是A CKB 酮体C 葡萄糖D ATP30 关于能量代谢的叙述,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A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影响最大B 脑组织代谢水平很高C 蛋白质为机体主要供能物质D 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31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就是A 4、4-6、6mmol/LB 6、6-8、8mmol/LC 9、9-10mmol/LD 11-12mmol/L32 在剧烈运动时,心肌对ATP的需要量可增加A 5倍B 10倍C 15倍D 25倍第五章骨骼肌运动1 下列不符合白肌Ⅰ型纤维特征的就是A 线粒体数量少B 对Ca+亲与力低C 糖酵解能力强D 大a运动神经元支配2 肌的黏带性受( )的影响A 肌伸展性B 肌弹性C 肌温度D 肌纤维类型3 经过神经-肌接头释放( )与肌膜结合,引起骨骼肌收缩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多巴胺4 每一条肌纤维只接受( )运动神经元的支配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 运动单位所支配的肌纤维多少,与( )有关A 肌张力大小B 肌的黏滞性C 肌的伸展性D 肌的弹性6 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高时A 肌的伸展性增加B 肌的收缩力降低C 肌的弹性增加D募集的运动单位多7 影响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因子就是A Na+B K+C Cl-D Ca+8 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的电变化,主要变现为A 静息电位传导B 动作电位传导C Ca+传导D Na+传导9 屈曲肘关节时,肱二头肌收缩运动形式属于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拉长-缩短周期D 等动收缩10 骨骼肌收缩起到缓冲、制动、减速与克服重力作用的属于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拉长-缩短收缩D 等动收缩11 骨折或手术后早期等制动情况下,为减缓失用性肌萎缩,促进局部血循环常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肌力练习A 等长收缩B 等张收缩C 等动收缩D 拉长-缩短收缩12 人体姿势的维持,主要以( )为主A 动力性运动B 静力性运动C 等速运动D 相向运动13 骨骼肌纤维收缩与舒张的基本单位就是A 粗肌丝B 细肌丝C 肌小节D 运动单位14 屈髋的拮抗肌有A 臀大肌B 缝匠肌C 耻骨肌D 股薄肌15 随着前负荷的增大,肌的初长度逐渐增加,使A 肌收缩张力增大B 肌收缩张力下降C 肌收缩张力不变D 肌收缩速度增加16 骨骼肌处于最适初长度就是,产生最大张力的原因就是A 粗肌丝被拉长B 细肌丝被拉长C 粗细肌丝缩短D 粗细肌丝处于最好的重叠17 当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肌已不能再收缩,此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 减慢18 骨骼肌负荷减小到零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达最大19 力量训练时,要使骨骼肌做最大功,必须选择A 大负荷B 中等负荷C 小负荷D 最适合的负荷20 运用电刺激方法刺激骨骼肌,正确的说法就是A 刺激强度越大治疗效果越好B 刺激频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C 刺激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好D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时间与频率21 温热刺激治疗可以使骨骼肌的A 黏滞性下降B 伸展性下降C 弹性下降D 肌结缔组织缩短22 横桥理论认为,肌收缩过程中阻力较大时,收缩的张力也随之增加,其原理就是处于结合状态的横桥数目A 不变B 增加C 减少D 达最大23 以下哪个结构数目不可变A 肌小节B 肌纤维C 肌原纤维D 白肌纤维24 运动员刘翔的110米跨栏跑能力较强,证明她肌肉中哪种成分的比例相对较多A 肌小节 B 肌原纤维 C 白肌纤维 D 红肌纤维第六章运动控制1 在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将出现A 脊休克B 昏睡C 共济失调D去大脑僵直2 维持人体正常姿势的基本反射就是A 肌紧张反射B 对侧屈肌反射C 伸展反射D 腱反射3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在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枕叶皮层D大脑皮层内层面4 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 梭内肌收缩B 梭外肌收缩C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D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5 腱器官就是一种A 张力感受器B 长度感受器C 压力感受器D 温度感受器6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就是A 疲劳B 负反馈C 回返性抑制D 腱器官兴奋7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功能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身体平衡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8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原因就是脑干网状结构A 抑制区活动增强B 易化区活动增强C 组织受到破坏D 组织受到刺激9 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