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九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九章作业 专业 学号 姓名 等级
第九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9.1 图题9.1是用两个555定时器接成的延时报警器。

当开关S 断开后,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后,扬声器开始发声。

如果在延迟时间内开关S 重新闭合,扬声器不会发出声音。

在图中给定参数下,试求延迟时间的具体数值和扬声器发出声音的频率。

图中G 1是CMOS 反相器,输出的高、低电平分别为V OH =12V ,V OL ≈0V 。

图题9.1
解:1.工作原理:
图题9.1由两级555电路构成,第一级是施密特触发器,第二级是多谐振荡器。

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由R 1、C 1充放电回路和开关S 控制。

当S 闭合时,V C =0V ,施密特触发器输出高电平。

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经反相器去控制多谐振荡器的R D 端,当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为高电平时,R D =0,多谐振荡器复位,扬声器不会发出声音。

当开关S 断开后,R 1、C 1充放电回路开始充电,V C 随之上升,但在达到CC T 3
2
V V =+之前,
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仍为高电平时,R D =0,扬声器仍不会发出声音。

这一段时间即为延迟时间。

一旦V C 达到CC T 32
V V =+,施密特触发器触发翻转,输出低电平,R D =1,多谐振荡器工作,扬
声器开始发声报警。

2.求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由R 1、C 1充放电回路的充电过程决定:
τ
t
e
v v v v -+∞-+∞=)]()0([)(C C C C
将 V 12)(CC C ==∞V v )0(C +v =0V τ=R 1C 1代入上式,得: )1(1
1CC C C R t e
V v --=
t=t 1时,CC C 3
2
V v =代入上式,整理得延迟时间:
t 1= R 1C 1ln3≈1.1 R 1C 1=1.1×106+10×10-6=11S
扬声器发声频率:MHz 95.01
1≈==
f
9.2图题9.2所示电路是由两个555定时器构成的频率可调而脉宽不变的方波发生器,试说明其工作原理;确定频率变化的范围和输出脉宽;解释二极管D 在电路中的作用。

R R R
图题9.2
解:1.工作原理:
第一级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第二级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第一级的输出脉冲信号作为第二级电路的输入触发信号,使第二级输出V O 的频率与多谐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相同,所以调节可变电阻R 1,就可以改变V O 的频率。

但V O 的脉宽是由单稳的参数决定的,因单稳的参数不变,所以V O 的脉宽不变。

于是,就可以得到频率可调而脉宽不变的脉冲波了。

2. 确定频率变化的范围和输出脉宽:
V O 的频率变化范围为:1321321)2(7.01
~
)2(7.01C R R C R R R +++ 输出脉宽: t po =1.1R 5 C 3 3. 二极管D 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极管D 在电路中起限幅作用,避免过大的电压加于单稳的输入端,以保护定时器的安全。

9..3下图是由555定时器接成的电路。

1.请问是接成的什么电路?__施密特触发器___________。

2.画出其输出波形,并求出回差电压ΔVT=_____________。

9.5 图题9.6为一通过可变电阻R W 实现占空比调节的多谐振荡器,图中R W =R W1+R W2,试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求振荡频率f 和占空比q 的表达式。

解:1)工作原理:
当多谐振荡器输出端v o 为高电平时,放电三极管截止,V CC 经R 1、R W1、D 向电容C 充电,充电时间常
数为(R 1+ R W1)C 。

当电容电压v C 增大至cc V 3
2
时,多谐振荡器输出端v o
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放电三极管由截止转为导通,电容C 经R 2、R W2放电三极管集电极(7脚)放
电,放电时间常数为(R 2+R W2) C。

当电容电压v C 减小至cc V 3
1
时,多谐振荡器输出端
v o 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放电三极管由导通转为截止,放电过程结束。

此后,继续重复上述充电过程。

振荡频率 f =C
R R R )(7.01
W 21++
图题9.5
占空比 q =
W
21W1
1R R R R R +++
O
v R R R
9.6由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C2=100μF,按一下按钮SB,指示灯亮11s,试问由555集成定时器和R2、C2组成的是何种触发器(单稳态、双稳态、无稳态),并求电阻R2的值。

C
B
解:1)555集成定时器和R2、C2组成的是单稳态触发器。

2)开关打开时,输出为低电平,灯HL不亮;按钮SB闭合时,输入为低电平,输出为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1R2C=1.1×R2×100μF=11秒。

R2=100k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