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数电心得体会

学习数电心得体会

学习数电心得体会篇一:学习数字电路之心得体会学习数字电路之心得体会不知不觉中,本学期数字电路的学习就要结束了,现在回想一下,到底学了哪些东西呢如果不看书的话,真有点记不住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了,看了目录以后,就明白到底学了什么东西了,最开始学的内容还比较简单,而后面的内容就学得糊里糊涂了,似懂非懂,按老师的说法,就是前面的东西只有十几度的水温,而到了后面,温度就骤升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其实吧,总的来说,学习的思路还是很清楚的,最开始学的是数制与码制,特别是二进制的一些东西,主要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因为对于数字电路来说,输入就是0和1,输出也是这样,可以说,明白二进制是后面学习最基础的要求。

到第二章,又学了一些逻辑代数方面的基本知识,首先就有很多的逻辑代数的公式,然后就是逻辑函数了,我感觉这里的函数和原来学的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这里是逻辑函数,每一个变量的取值只有0和1罢了,然后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逻辑函数,学了很多方法,有逻辑图,波形图等等,过后又学了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最小项之和和最大项之积,还有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之后还有一些无关项和任意项的知识。

总而言之,前两章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没有多大的难度,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

第三章老师没有讲,是关于门电路的知识,我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数字电路的构成就是一系列的门电路的组合,以此来完成一定的功能。

第四章讲的是组合电路,说白了,就是组合门电路来实现特定的功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此时的输出只与此时的输入有关,并且电路中不含记忆原件。

首先,学习组合电路,我们要知道如何去分析,确定输入与输出,写出各输出的逻辑表达式并且化简,然后就可以列出真值表了,那么,这个电路的功能也就一目了然了,而关于组合电路的设计,其实就是组合电路分析方法的逆运算,设计思路很简单,只要按着步骤来,一般没什么问题,在数电实验课上,就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需要我们自己去设计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组合电路,还是挺有趣的。

过后还学了一些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比如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等等,我感觉这些电路都挺复杂的,分析起来都很麻烦,更别说设计了,我要做的就是明白它的工作原理,知道它的设计思想就行了。

最后了解了一下组合逻辑电路中存在的竞争冒险现象。

我觉得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比较难的,第五章讲的是触发器,就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路,我感觉这一章是学得比较乱的,首先,触发器的种类有点多,有SR锁存器,D触发器,JK触发器,每种触发器有不同的功能,其次,触发器还有不同的触发方式,很容易弄混淆,总之,第五章的话,我还需要多花时间才行。

第六章是时序逻辑电路,就是将前面的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弄在一起,形成一种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输入,还与以前的输入有关的电路,同组合电路一样,时序电路也有其分析方法,只不过相对于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更难一些,不仅有输出方程,还有驱动方程和特性方程,还要将得到的驱动方程带入到相应触发器的特性方程,得到状态方程,然后通过状态转换表或状态转换图等等的形式表达出来。

接着讲了寄存器和计数器这两种时序逻辑电路,同样是比较麻烦的,。

最后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这个好像非常麻烦,想要学好,我还需要多看书才行,我觉得时序逻辑电路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一定要学好才行。

学了数电过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通过它可以实现功能的特点,以前都不知道通过电路实现特定功能,学了数电之后才找到一种方法来实现一些功能,这对以后我们的电子设计是很有好处的,并且的话,数电的设计思想对我们写程序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知道设计思想,才能写出程序,因此,应该把学好,打好以后学习的基础。

XX级电信二班 22XX3152XX1 刘兴建篇二:模电,数电学习心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数电与模电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

1)、个人认为,在应用上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是两者的工作逻辑不同。

一般来说,数字电路设计做好数字逻辑就差不多了,----剩下和问题就交给模拟去办了。

打个比方说,一个纯粹的数字电路设计完成,就是逻辑设计的完成,或者说,数字电路的设计大致上是个逻辑数学与电路程相结合的问题。

但到PCB设计时,就得看你的模电功夫和耐心了。

大家学习PCB设计时,可能都看到过 74374之类的逻辑器件可能在布线时不一定要按照器件引脚名顺序排列去和别的电路同序连接。

原因在于追求布线简练,这看上去似乎不是什么事,其实这是模拟所要解决的电磁兼容问题。

为了做好这点,将原来的逻辑连接做一些修改是常有的事。

从这点上看,电路设计软件分成logic(schematic)和 PCB“两个部分”不无道理。

2)、模电呢?说大了是个全局的问题(从学习上说就是基础问题)。

说简单点,是个基本功问题。

数字电路的模拟“部分”可以从外围元件设计和PCB 设计上得以体现。

模拟则远不止于此,特别是一个系统的电磁兼容,是极其重要的。

而元件间、电路板间、设备间、主控室(器)与现场间、通讯线路的电磁兼容以及外来电磁场所的干扰、系统对环境的电磁“污染”都要考虑其中,甚至雷电、静电问题也不能稍有忽略。

这些都是模拟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说单板子的装置,到了PCB设计阶段,元件间的引脚连接、排列、整体布局、散热设计、电源、强电弱电元件 (功率元件与信号元件)安置、出入端口、人性化设计、机壳设计甚至多方案(备用方案)融合的考虑等等都会立马突现出来。

这些问题的解决,决不是数字功夫到家就能解决的,必须建立在适当的模拟功底为基础的下进行。

3)、模电的难处在哪?上面说到了一点。

模电作为全局的知识和技能与要求。

不能不说的有许多边角要求,也实在有大多的边角要求你去“打扫”。

这就象一家之主,什么都要你管,再烦也没有办法!!模电大体可以认为是去解决信号与干扰之间矛盾的问题。

它所要考虑的不止是电路的逻辑问题,不要解决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和环境条件的问题,一般也要涉及经济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在逻辑关系上,它通常是定量的;在相互关系问题上,它通常是与干扰(电干扰、电磁干扰、温湿度干扰、漂移、绝缘、电泄漏等)做斗争的、考验人们意志的“战斗”,这恐怕是真正的难处所在。

到论坛看看就知道,有多少问题是可以脱离干扰去讨论的呢?可见,由于涉及面比较广博,要说模电难大抵如此,要成就自己的真功夫当然要下苦功夫,积累是主要的,突击的做法,难免有所缺漏。

最后,有一个关于测试的问题,这是与数字很不同的:使用标准仪器时,要求你预热xx小时后再做。

这种要求也从一些方面反映出模电的某些难处,只是一般人难于碰到或少碰到罢了。

4)、我的看法----不可割裂知识间的联系时下流行的说法是“现在搞数电的比模电赚钱,搞软件的比硬件的牛”。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到个人专业与择业问题,不谈也罢。

不过,不会一点软件也做不成什么好的硬件。

这样的“人才”也难找。

何况许多人的成就都不一定是在自己原有的专业上取得而是在知识重新取向后取得的。

我个人的很大部分知识,也是被实践需要“逼”出来的。

各位可有同感?说“搞数电的比模电赚钱”,倒是一种误会。

到如今,哪个人只会模电也就大大制约自己用武之地了----发展空间非常有限。

同样,只会数电,怎样设计出好的板子来,实在难以想象。

个人认为,模电---数电---软件,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是一体的,不可割裂看待。

在学习阶段,不要随意偏废。

以防实际需要时束手无策。

至于如何侧重,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就不说了。

模拟,数字就好像是一个人的两条腿,你说少了那条走路舒服?我的想法是模拟数字都上,“全面发展“。

当然会有人说这是“鱼和熊掌兼得了,不实际。

”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作个选择的话,我认为不要以哪个更重要为判断的准则,而是一个人的经历兴趣来挑选。

模拟和数字都是有发展方向的。

模拟上,现在的模拟集成电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各项电器性能均达到了实用程度,相信以后的模拟集成电路会大展异彩。

众所周知,模拟人才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而现在的学生模拟电子线路方面都很差(比于数字电路),所以这方面的人才很受欢迎,需要提及的在甚高频,微波更高频率方面的人才就更缺乏了,这在全球都是。

所以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嗯?!!!数字方面,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数字电路在现代电子系统的比重越来越大,数字电路建立了根本是信号的数字处理,这门学科现在发展的很快,随之,数字电路的设计理念也日新月异,可以说现在设备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其数字处理能力的抗衡,是数电工程师在推动系统的变迁,他们是系统的核心竞争力量。

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已经向系统级芯片的方向发展,FPGA以经可以达到ASIC的水平(如XILINX的V2 pro),所以工程师们有了更大发挥空间。

说句半玩笑的话,一旦实现软件无线电,模电的工程师就可以下岗了。

篇三:数电实训心得与体会心得与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十五周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周已落下帷幕。

在这一周里,虽然真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三天,但给我的感触却是很深刻。

当然,对于喜欢动手实际操作的我来说这两三天真的很短暂但也很宝贵。

这一次实训中,碰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多功能电子时钟的整体安装与调试。

在做这个实验时,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我相信,所花费的时间将不只是两天而已。

因为老师指导我们采用功能模块方法来进行整个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而若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则是从脉冲信号输入端开始连接电路一直到译码显示器结束。

两相比较下,孰优孰劣,一眼明辨。

所以,在这里,我们很感谢老师给以我们的提点,衷心的感谢老师。

虽说如此,但我们更希望学校能给以我们足够的时间,在脱离老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不小。

比如说,在所有的功能模块都接好线并调试正常后,模块与模块之间只要有一根线没接上或接错了,检查起来还是相当麻烦和吃力的。

因此,这要求我们以更细的心,更清醒的头脑一步一脚印去解决这个潜在的问题。

无论是做多种触发器的功能测试实验,还是在多功能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中,不止一次让我感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引用了上个世纪乃至今日依旧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来自实践。

所谓书本上的理论,也不过是前人在实际实验中不断的推导、验证直至最后初定结论。

而今天在我们学完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后,如果不结合实际操练,那么我觉得记忆迟早会消散,到头来,我们什么都没学到!!只有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及时将这些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方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只是在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我们还没真正进入自己独立设计独立完成的地界。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都要更好的学好基础知识并在平时里或实验中敢于质疑,敢于改造,敢于创新!篇四:数字电路学习心得体会数字电路学习心得体会不知不觉中数字电路已经接近尾声,大二的生活也要告一段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