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

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

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
陈时见严仲连
2.民主、开放和科学的幼儿园管理
园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国家、地方的规定、学校的特点由众多的参与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不是单个人的行为。

这就要求幼儿园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一言谈”,更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幼儿园园长纵向、横向的协调,需要幼儿教师广泛而积极的参与,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社会主动而有力的支持。

园本课程开发是幼儿园自主进行的,它的实施成效不可能依赖于国家用类似于外部统一考试等评价手段来检测。

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更多地需要幼儿园自身的科学的管理机制,确切地说是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机制,幼儿园不断反思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自我激励,保证园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还应包括对时间、场所、资金的管理,使得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能从各种渠道得到有力的支持。

3.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在有高素质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的教育
系统中更容易实现。

”[4] 这说明,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
和专业技能是影响园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

由于课程开发对幼
儿教师来讲是一个新的领域,而要致力于这一活动,必须具备相关的
知识、技能。

显然目前幼儿教师中的大多数还没有承担这一任务的足
够的能力。

因此在园本课程开发之前,对幼儿教师实行相关知识的培
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尤为重要。

4.提供有效的监督和服务机构
目前,有些地方在进行园本课程时,往往是由某位行政负责人
(本地负责各幼儿园工作的行政人员)召集几位园长或教师编篡完
成,然后指令各幼儿园购买(或半强迫半建议)。

这种看似是带有地
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其实质并不是园本课程。

这种课程的完成没有
课程专家的指导、没有家长和幼儿的参与,充其量只是其他课程的翻
版。

真正的园本课程应该有一套完备的服务和监督机构,一方面这个
机构能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服务,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决策、
管理,同时它又能起到监督作用,对于不符合课程原则的幼儿园课程
或违反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使园本课程不致
于走到“一哄而上”的境地,这也是历史的教训。

当然,服务是主要的,监督是其次,只是在发生不科学的“园本课程开发行为”时,监
督作用才凸现出来。

四、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我国的幼儿园尽管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着某种意义上的园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开发还不成熟、不科学。

我们认
为,科学的园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和谐发展为前提,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园本课程的开发应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涉及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社会、自然、健康、艺术、语言等),开展实质性
的探索,形成科学的园本课程体系。

发展是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而
不是千篇一律的、万人一面的发展,是促进幼儿各个方面而不是某个
方面的发展。

2.发挥教师和幼儿的双主体作用
幼儿是有需要、有尊严、有动机的相对自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个体。

教师则是具有教育主体性的人,即教育主体,代表着教育方向。

教师、幼儿、教育情境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开
发应以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因为幼儿在认识过程中不是被动、
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


时,幼儿与教师的关系也是互动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平等的交往关系——主体间的关系。

儿童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知识的
灌输者,教师应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
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

3.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
园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仅仅盯着课程表上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应更多地关注各个幼儿园的特色,关注各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加强家
园合作、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合作,即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

4.避免流于形式,避免增加教师和幼儿的负担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避免增加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关键在于对园本课程要正确理解。

首先,园本课程的开发可以通
过多种渠道实现,教师对现有课程进行改编(包括整合、选择、补充
和拓展)或新编课程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同时还要考虑本园的
条件及幼儿的要求;其次,园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政策导向,并不是上
级给下级的命令。

目前,许多地方的课程改革盲目性较大,或盲目模
仿别人,或追求“花样翻新”,加重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

5.强调游戏,注重活动
游戏具有假想性、愉悦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

1996年,国家
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
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
程。

”“教育活动”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观和
儿童发展现,是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课程开发应立足于科学
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发展幼儿的主
动性,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主体性)
,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开展游
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园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幼儿园今后若干年内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应大力宣传有关园本课程的理论,提高人们在这方面的认
识,深入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促进园本课程的快速发
展,为进一步提高幼教质量服务。

(完)
注释:
[1] 鲁艳.校本课程:要领必须正确理解.教育发展研究,1999
第12期
[2]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11期
[3]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3期
[4] 崔允郭、杜萍.校本课程开发:辩护与机制.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11期
(作者单位: 541004 广西师大教科院)
摘自《学前教育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