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古代诗歌四首》(上课课件)
最新《古代诗歌四首》(上课课件)
你知道题目的含义么?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 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 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 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 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 下了这首诗。
试着朗读诗歌,然后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歌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 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 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 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 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整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作者 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名句)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 海上诞生;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 春意。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 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既点明 了时令,又表达了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 物,表现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 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 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 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 “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 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 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 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 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 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 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 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 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 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 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 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 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 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 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 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 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 负。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5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 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 (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 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 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 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你还知道哪一些思乡的诗句?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此夜曲中闻杨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在船上潮水涨满时候看到的景象。 可以想象出在宽阔的水面,顺风行船, 白帆高挂的图景。
“潮平”一是作诗的要求。和“风 正”对仗工整,另外“平”字可以突出 江水的“阔”,“阔”是平的结果。
思考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 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 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 其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漂泊羁旅之 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 书”“归雁”相照应。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 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 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 平”?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客路青山外,
首联:写行程。暗
行舟绿水前。 含羁旅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
颔联:写景。平静开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颈联:写景。点明时令, 又暗含理趣。
乡书何处达? 尾联:抒发思乡之情。 归雁洛阳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 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 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 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 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名句、主旨句)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沧 海之中,灿烂的银河也好像出自沧 海里面。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 海的气势和威力。表达了曹操的博 大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 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 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 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 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 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古代诗歌四首》(上课课 件)
古风
古体诗 乐府诗
诗无定句 句无定字
近体诗 律诗
五言
中 国 (格律诗) 绝句
七言
古
代
小令:58字以内
诗
词
歌
中调:59—90字
(长短句)长调:91字以上源自杂剧曲小令
散曲 套数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 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 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 形象的?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 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 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 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 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 浑诗句。
主题思想: 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
翻译:
早晨我乘船出发,眼前一片青山绿水。 春水上涨和水岸连成一片,看上去更加开阔。 微风吹来,鼓起了船上的帆。 夜还未尽,黎明就已经到来,冬天还未过去, 春天就已经悄悄来临。 此时此刻,我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可是谁来替我捎一封家信呢? 就让那北归的大雁帮我带到洛阳吧。
哪几句诗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