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更新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交底(1)

更新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交底(1)

超前支护施工工艺
1技术要求
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钢架使用,应用于隧道V级围岩段拱部范围加强支护,SVa型衬砌
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
①超前导管规格:长3m 42伽,厚4mmB勺热轧无缝钢管;
②斜插角10°〜15°;
③间距:SVa型间距35cm,拱部每循环布设37根;SVb型间距35cm,拱部每循环布设35 根。

④注浆材料:单液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1〜1 (重量比);
⑤注浆压力:0.35〜0.5MPa,对于涌水量较大的松散破碎带,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注浆材料。

2、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钻孔清孔-小导管安装-注浆-下一循环。

2.2工艺流程
2.2.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浆液初凝时间:1〜2mi n
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25注浆异常现象处理
⑴窜浆时及时堵塞串浆孔。

⑵泵压突然升高时,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

⑶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应重新调整砂浓度及配合比,缩短胶凝时间。

4、质量要求及检验
4.1质量要求
4.1.1导管应在开挖轮廓线上按设计位置及角度打入。

4.1.2钢管实际打入长度不得短于平均每根实际打入长度30cm否则,开挖1.0m后要
补管、注浆。

4.1.3检查钻孔、打管质量时,应画出草图,对孔位编号、逐孔、逐根检查并认真填写记录。

4.1.4渗入性注浆单孔注浆量不得少于平均每孔注浆量的80%劈裂、压密注浆单孔浆
量不得少于平均每孔注浆量的60%超过偏差必须补管、注浆。

4.1.5注浆过程中,要逐管填写记录,标明注浆压力、注浆量、发生情况及时处理过程。

4.1.6固结效果检查宜在搭接范围内进行,主要检查注浆量偏少和有怀疑的钢管,要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渗入性注浆通过钻孔检查厚度,小于30cm时,应补管、注浆;劈裂、压
密注浆采用小撬棍或小锤轻轻敲打钢管附近,判断固结情况,并配合风钻钻速测试,检查注
浆范围,固结不良或厚度不够时,要补管注浆。

4.1.7开挖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效果,分析量测数据,发现问题后必须停工处理。

4.1.8注浆前应严格检查机具、管路及接头处的牢靠程度,以防压力爆破伤人
4.1.9导管采用钢管应顺直,其不钻入围岩的尾部可不钻孔。

4.1.10导管前端加工成锥形。

4.1.11导管安装前应将工作面封闭严密、牢固、清理干净,并测放出钻设位置后方可施工。

4.1.12导管采用钻孔施工,其孔眼深度应大于导管长度,其顶入长度不小于导管长度
的90%
4.1.13导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不小于10°不大于15°。

4.1.14导管打入后要用吹管或掏勺将管内砂石吹(掏)出,以免堵塞。

4.1.15超前小导管从格栅腹部空间穿过,插入已钻好的孔中,尾部与钢架焊接为一体。

4.1.16注浆顺序由拱脚向拱顶逐管注浆。

注浆压力达到0.5〜1.0Mpa。

4.1.17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泵及管路进行清洗,以保证下次注浆顺利进行。

4.2质量检验
4.2.1超前小导管所用的钢管进场检验必须符合验标的规定。

4.2.2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4.2.3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2.4超前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

4.2.5注浆浆液配合比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 6.6.4条的规定。

4.2.6超前小导管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量的20%佥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查施工记录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观察。

监理单位见证检查。

5、安全及环水保要求
5.1安全要求
5.1.1开工前,进行全员安全教育,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方可岗。

5.1.2施工期间,尤其在注浆时,应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止注浆,采取加固措施。

5.1.3注浆结束4小时后,方可进行掌子面的开挖。

5.1.4相邻两排小导管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