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目标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是楚雄师范学院2001年升本以来第二批被批准开办的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是楚雄师范学院2003年首批立项建设的校级重点专业,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和重点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办学基础,已经逐步形成鲜明的专业办学特色,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2008年12月通过了校级重点专业验收,被学校授予“楚雄师范学院重点专业”称号。
现申报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过四年的建设,拟达到以下建设目标:
1.科学确定办学定位
坚持质量第一、努力形成特色专业、全力打造优势专业的办学效益观,进一步确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坚持立足彝州、重点服务云南、努力面向全国,着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定位,为云南省尤其是楚雄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特长鲜明、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明确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具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满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优化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深化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各项改革,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课程建设
构建与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本科课程体系,优化课程
结构和课程内容,使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专业性与学术性实现新的整合,建设一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精品课程,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数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自编出版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特色的教材,积极探索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4.深化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一套全新的集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教师技能培训、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活动、专业调查、社会实践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知识转化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全省同级别学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5.着力加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求、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师德优良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使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良好标准,促进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教师高质量教学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6.加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多渠道争取经费逐步建成适应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建设和办学发展所需的教学基本条件和装备,使教学条件达到云南省地方高校相同专业先进水平,并发挥显著作用。
7.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通过规范管理实现日常工作抓规范,规范工作抓创新,创新之中抓提高,提高之中抓特色,构建出
一套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并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现代教学流程管理新模式,使良好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成为专业建设的有力保障。
8.积极推进学风建设
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以学生课堂讲课演练比赛、板书比赛、演讲比赛、数学建模比赛、教师技能“4含2”模式训练与测试和各类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的教师技能和就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培养体系。
9.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和人才就业路子,加大与校外合作办学力度,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10.培植和凝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特色
深入总结办学经验,从理论高度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办学理念、措施方法、培养模式及实践经验作了理性的总结和提升,形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特色鲜明的一套完整办学体系,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成云南省乃至西部地区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品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