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六大模块到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

从六大模块到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

从六大模块到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于21世纪初引进HRBP模式,目前国内华为、百度、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已成熟运用该模式,从目前企业实践来看,一个企业构建的三支柱模型(包括:人力资源专家中心、人力资源平台、人力资源业务伙伴)需要很多的基础条件。

一、三支柱模式的基础条件
1、企业要构建基于客户化、流程化的组织。

其实,很多企业现在跟本没有真正打造流程化的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梳理,更谈不上是基于客户的流程化体系建设。

真正要构
建三支柱模型,首先人力资源要真正上升到战略和业务层面,而不再是一个事务性的工具。

2、人才的挑战。

比如说海尔,为什么说推行三支柱模型后来又推回去?因为首先要成立COE(专家中心)。

要想能够做到像华为、腾讯这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专业管理人员,真正做到那么专业的,没有那么多专家,人才短缺,是不可行的。

要推行三支柱模型你就必须确立专家权威。

专家主要是根据公司的战略来制定人力资源的政策、人力资源的制度体系。

3、共享服务和HRBP。

共享服务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人力资源平台的信息化、公开化、模块化、标准化水平,以及大数据的人力资源标准化产品的提供,这一点,中国的很多企业基本上很难真正实现所谓的信息化、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

什么叫共享?必须由总部平台中心通过模块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来给你提供信息。

从上述条件上来看,中国实现从传统的HR转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

实行三支柱运营模式的最基础条件是有一定的规模数量的业务公司。

二、从六大模块职能模式向三支柱模式转型的作用
1. 效能:发挥战略伙伴作用,显著提升管理者对HR价值的感知和员工对HR服务的满意度
2. 效率:显著提升HR服务效率
3. 成本:降低25%-40%的HR运营成本
4. 一致性:树立一致的服务体验和雇主品牌形象,提升合规性并降低风险
三、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变体
“你会操作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吗?”,这句话代替了以往的“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你擅长哪几块?”。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是什么,其核心理念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其实就是一回事,就像一块蛋糕,你俯视它是一块蛋糕,你平视它也是一块蛋糕。

我们把工作内容分为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就是传统的六大模块,横向排列为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及基础人力资源工作业务内容;纵向维度就是在每一个模块中做的事情的层面区别,比如做绩效,最上面是要制定绩效的策略、体
系、制度,中间是要推行绩效体系,发现绩效管理循环中的问题,建议改善;底层是要做日常的绩效考核表单收集、统计、数据整理等,规划、招聘、培训、薪酬、劳动关系等模块也是同理,纵向排列而已。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其实就是把蛋糕原来东西南北中的切法换成了上中下的切法,把原来以横向维度职能为主的六大模块换成了以纵向维度职能为主的高中基、上中下,也就是HR三支柱的COE(高,政策中心,做总体的人力资源战略、政策、流程、体系、方案等,像专家、顾问);HRBP(中,政策执行,发现运行问题,提出建议,业务伙伴,更贴近业务了解业务需求,是更基于业务导向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和执行者);SSC(基,支持服务,做日常操作事务类工作,是标准化的服务提供者)。

如图所示:
四、从六大模块改变为“三支柱”的要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的本质,是基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组织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