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加工实验报告篇一: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演示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编程方法和格式。
2.了解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概念和加工过程。
3.熟悉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运动着的金属丝(直径为0.02~0.3mm的钼丝或黄铜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施加脉冲电流,产生放电腐蚀,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工件接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即采用正极性加工,电极丝缠绕在储丝筒上,电机带动储丝筒运动,致使电极丝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放电区域,电极丝与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
当电频脉冲电源通电后,随着工作液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于是电能转变为动能,粒子间的相互撞击以及粒子与电极材料的撞击,又将动能转变为热能。
在放电通道内,正极和负极表面分别成为瞬时热源,达到很高的温度,使工作液介质汽化、热裂分解、金属材料熔化、沸腾、汽化。
在热膨胀、局部微爆炸、电动力、液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蚀除下来的金属微粒随着电极丝和移动和工作液的冲洗而被抛出放电区,于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
在脉冲间隔时间内工作液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了工作液的绝缘性。
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控系统的控制,使工作台在水平面沿两个坐标方向伺服进给运动,于是工件就逐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计算机2、线切割机床四、实验内容简述1. 现场熟悉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控制组件及功能2. 练习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开关机操作3. 进行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的安装及调整操作(1) 电极丝的绕丝、紧丝操作具体步骤如下:①将购回的丝盘上的电极丝绕在储丝筒上;②使储丝筒移动到其行程的一端,把电极丝通过导丝轮引向储丝筒端部的螺钉处并压紧;③打开张丝电机启停开关,旋动张丝电压调节旋钮,调整电压表读数至电极丝张紧且张力合适;④旋转储丝筒,使电极丝以一定的张力逐渐均匀地盘绕在储丝筒上;⑤待储丝筒以至其行程的另一端时,关掉张丝电机启停开关,从丝盘处剪断电极丝并固定好丝头。
(2) 电极丝垂直校正在具有U、V轴的线切割机床上,电极丝运行一段时间、重新穿丝后或加工新工件之前,需要重新调整电极丝对坐标工作台表面的垂直度。
校正时使用一个各平面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长方体,称为校正器具体步骤如下:①擦净工作台面和校正器各表面,选择校正器上的两个垂直于底面的相邻侧面作为基准面,选定位置将两侧面沿X、Y坐标轴方向平行放好;②选择机床的微弱放电功能,使电极丝与校正器间被加上脉冲电压,运行电极丝;③移动X轴使电极丝接近校正器的一个侧面,至有轻微放电火花;④目测电极丝和校正器侧面可接触长度上放电火花的均匀程度,如出现上端或下端中只有一端有火花,说明该端离校正器侧面距离近,而另一端离校正器侧面远,电极丝不平行于该侧面,需要校正;⑤通过移动U轴,直到上下火花均匀一致,电极丝相对X坐标垂直;⑥用同样方法调整电极丝相对Y坐标的垂直度。
4. 联系YH线切割自动编程控制系统的屏幕控制功能及绘图功能操作5. 自己设计能用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加工的感兴趣的零件,用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YH线切割自动编程控制系统软件绘零件图,并能够根据相关知识概述例题操作步骤及内容进行操作加工。
(注:根据实验老师讲解及要求练习操作,并现场打分)(1) 设计的能用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加工的感兴趣的零件图纸(2) 操作步骤及内容①开机,检查系统各部分是否正常,包括高频点、工作液泵、储丝筒等工作情况;②装夹工件,根据工件厚度调整Z轴至适当位置并锁紧;③进行储丝筒绕丝、穿丝和电极丝位置校正等操作;④移动X、Y轴坐标确立电极丝切割起始坐标位置;⑤开启工作液泵,调节喷嘴流量;⑥绘图输入或调用加工程序;⑦确认程序无误后,进行自动加工;⑧加工结束后,取下工件,将工作台移至各轴中间位置;⑨清理现场⑩关机五、思考与作业题1. 如果所加工零件含圆柱或圆锥通孔,在用本实验所提供的零件毛坯加工前应作如何处理才能进行穿丝从而能进行加工?预先要打一个穿丝孔2. 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中的模拟加工有什么用途?模拟加工可检验代码及插补的正确性。
在电机失电态下(OFF状态),系统以每秒2500步的速度快速插补,在屏幕上显示其轨迹及坐标。
若在电机锁定态(ON状态),机床空走插补,可检查机床控制联动的精度及正确性。
篇二:数控线切割加工实验报告实验一数控线切割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并在线切割机床上验证所编零件线切割加工程序是否正确。
(3)了解工件的装夹过程及找正方法。
(4)了解线切割加工工件的工艺性。
二、实验设备、工具及毛坯(1) DK7763/40型数控线切割机床各一台。
(2)活扳手、游标卡尺各一把。
(3)毛坯一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首先由实验教师介绍数控线切割机床的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机床各按键和旋钮的功用,工件的装夹方法以及加工的操作过程。
然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1)接通电源、给控制柜和机床供电;把工件放到机床工作台上,找正加工位置,并将其夹紧;装好电极丝(钼丝)。
(2)将预先编好的工件线切割加工程序输入。
(3)根据加工工件的材料、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预选一组电规准(工作电压、脉冲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频率等),并调好相应按钮的档位。
(4)起动走丝电动机,接通脉冲电源,找正钼丝起切点的位置,然后记下滑板进给(X、Y方向)手柄上刻度的初始值。
(5)开动切削液泵,按下执行键,开始切割加工。
加工时,要注意观察各项电参数是否正常,并通过相应的调整旋钮进行调节,使加工过程趋于稳定,但要防止调节量过大,以免造成断丝。
对于切割中途需要换丝或装丝时(当断丝或改变起切点位置时)不要用手动进给方式移动工作台,而应采用程序控制的机动快速进给来完成,以保持切割程序运行的连续性。
(6)切割完毕,按操作要求关闭机床。
(7)检测工件。
(8)整理实验现场,填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报告 1.工件图 2.加工条件记录工件材料:坯料尺寸:钼丝直径:单边放电间隙:电规准:工作电压:工作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频率:3. 编写线切割加工程序,并填入表1中(学生应在实验前完成编程工作)。
表1 线切割程序单电极零件图:篇三:线切割加工实验实验二、线切割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
2、掌握工件装夹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3、熟悉线切割基本操作方法(对边操作)。
4、熟练线切割电参数的正确设置及对工件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1、DK7725e型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2、机床夹具1mm厚的不锈钢钢板或者5mm厚的铜板。
3、内六角扳手。
4、游标卡尺三、实验内容:1、线切割加工过程一般是:工件准备(基准面)→工件装夹定位→控制机开启→按F7运行选择加工程序→F5人工对边→设置电加工参数→准备加工→加工零件2、在主菜单下按F1~F8就可以进入相应的菜单,按F8,则进入编程,其他菜单操作也一样。
1)、文件菜单“装入”从源盘读入数据文件到工作盘。
源盘设置在设置菜单的数据盘下完成,源盘可以是A盘,也可以是LAN,工作盘是系统进入时所处的盘。
“存盘”把工作盘数据文件存入源盘。
“删除”删除工作盘中的文件。
“串行入”本功能是为了实现串行口的通信,它可以完成在两台控制柜之间或计算机与控制柜之间的串行传输。
串行口为COM1或COM2,用户可以通过编辑C:\BKDC\SERCOM.DAT来设置串口类型。
要实现计算机与控制柜之间传输,先要将BKDC安装盘上的transmit.exe 拷贝到你的计算机中,它是一个自解压文件,运行后会生成trandos.exe和trawin.exe文件。
Trandos.exe是在DOS6.22下传输,tranwin.exe是在WIN95下传输。
用户在“串行入”菜单下,输入文件名(不需输入.iso扩展名)。
例如test后,系统会将接收到的文件保存为test.iso。
“串行出”将ISO文件发送到串行口。
“DXF”从源盘读入DXF格式,并将其转化为ISO格式。
“转换”把3B格式的文件转换成ISO格式的文件。
“退出”返回上一级菜单。
注:“装入”、“存盘”、“删除”对3B、ISO文件均可操作,转换只对3B文件起作用。
2)、编辑菜单“ISO”通过系统编辑器编辑一个新的ISO文件。
“3B”通过系统编辑器编辑一个新的3B文件。
输入文件名时不需带文件类型,如需产生名为NAME.ISO的文件时,文件名只需输入NAME即可。
若需跳步编程,则在程序段末加后缀J。
“更新”修改系统中的3B或ISO程序文件。
“校验”校验ISO类文件,系统将报告校验结果。
“退出”返回上一级菜单。
3)、测试菜单“开泵”打开工作液泵“关泵”关闭工作液泵“高运丝”高速运丝“低运丝”低速运丝。
“关运丝”关运丝电机“电源”“丝速”选择丝速,“电流”选择最大峰值电流,“脉宽”选择脉冲宽度,“间隔比”选择脉冲间隙比,“分组宽”选择分组脉冲宽度,“分组比”选择分组脉冲间隙比,“测试”打开加工电源,在此菜单中,X,Y,U,V电机处于释放状态,因此用户可以在测试菜单下,开启滚丝筒和脉冲电源,一边移动X,Y,U,V拖板,一边观察工件和钼丝间的放电火花,使得钼丝到达垂直位置。
在此菜单下可以用Pgup 和Pgdn键选择工艺参数库中的电参数进行测试。
“退出”返回上一级菜单。
“退出”返回上一级菜单,返回时将关闭工作液泵、运丝电机和脉冲电源。
注:在本菜单下,假如机床线架上没有丝,试图同时打开工作液泵和运丝电机时系统将自动选择其一动作而关闭另一个。
4)、设置菜单“坐标”只有当系统初次启动、系统失电记忆出错、人工摇动拖板或者更换导轮和重新穿丝后,才可使用此菜单,X,Y,U,V分别设置四个轴的当前绝对坐标值,单位为mm。
该系统中,有三个坐标系,即绝对坐标系(Abs coor)、工件坐标系(Part coor)和机床坐标系(Machine coor),三个坐标系的轴互相平行,只是它们的坐标原点有所不同。
绝对坐标系以机床零点(或拖板的左极限位置)为坐标原点,当钼丝垂直拖板时,U、V坐标值为零。
机床坐标系的U、V轴同绝对坐标系,X、Y轴的零点在拖板行程中心。
工件坐标系可由用户在ISO代码中设定。
F8键确认设置并返回。
“间隙” X、Y、U、V分别设置四轴的反向间隙补偿值,设置范围0~127μm。
F8确认设置并返回上一级菜单。
“数据盘”数据盘有两个A与LAN,一般情况下数据盘为A盘。
LAN为网络盘,当需要对网络共享的文件进行操作时,将数据盘设为LAN,执行文件\装入操作,就可以将网络共享的文件装到C:\BKDC目录下,执行文件\存盘操作就可以将C:\BKDC目录下的文件拷贝到网络共享的目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