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


•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 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 第一份机关报《火星报》。 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 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 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 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史称“十月革命”) 的胜利。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 他揭露了现代社会中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 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一方面是资本家阶级 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另一方面是无产阶 级,他们除了拥有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他们不得不 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必需的生活资料。资本家 强迫工人进行更长时间的劳动以占有剩余价值。
5、两次有效扣除学说
• 1875年5月,马克思为参加哥达举行的合并大会的社 会民主党的纲领草案提出了批评意见,称为《哥达 纲领批判》。他认为社会总产品不能不折不扣平等 分配给所有社会成员,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
① 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②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回部分; ③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 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业作为消费资料的, 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以前,还得从里面扣除:
① 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 ② 用来满足共同需要量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③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等等设立的基金,就是现在所谓的官办
• 马克思的两次有效扣除学说,被认为是包括 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及其设施 这三个逐步递进的制度设想。也被作为社会 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国家保障型的社 会福利制度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二节 列宁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列宁的生平与时代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即帝国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各种矛盾空 前激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的 条件日益成熟。这一时期,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 集合点,革命的中心从欧洲移到了俄国。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在19世纪40年代又爆 发了全欧性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在欧洲大陆确定起来。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激 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 占有和生产的不断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首 先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 到巨大的破坏,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成为生产 力发展的桎梏;其次表现为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 产阶级的矛盾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 这样的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德 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 存在义学说后,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
• 1845年,马克思被当做一个危险的革命家而被逐出 巴黎,移居布鲁塞尔。这是马克思一生中的黄金时 期,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阅读和研究了大量的 经济学著作,发表了《哲学的贫困》。
• 1848年柏林爆发革命,马克思被逐出比利时,先到 巴黎,后又回到德国科伦,主编《新莱茵报》。 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被提交法庭审判,1849 年2月被宣告无罪,5月被逐出德国,移居巴黎。随 即又被逐出巴黎,移居伦敦。马克思在那里一直居 住到逝世。在此期间,马克思主要致力于政治经济 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 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1918年列 宁遭到暗杀,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列宁的身体从此开 始恶化。列宁在晚年得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 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1923年,列宁病情 开始恶化,并停止了一切政治活动。1924年1月21日, 列宁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与著作 • 1、卡尔•马克思 •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
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 家,他的父亲1817年2月改信基督教路德教派,与一荷兰裔 犹太女子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 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 存活。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 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 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上。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 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顺利获得耶 拿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了在马 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
• 恩格斯1843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大纲》,第一次较系统地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了批判,称 它为“私经济学”, 是“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 在“额角上就打着最丑恶的自私自利的烙印”,其目的是欺 骗和掠夺劳动人民。
2、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剖 析
•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上,资本不是 积累起来的劳动,而是积累起来的别人的劳动,是劳 动的异已力量,从而也就是劳动的一种统治强力。马 克思提出了劳动异化思想,表现为劳动产品的异化和 劳动过程的异化。
•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 方面;
• (9)所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的对立逐步消灭;
• (10)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 这种形式的儿童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
4、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本质的揭露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阐述了科学的劳动价 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形成了完整的资本理 论,提出了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提 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 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他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 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 的活动。1852年,在服完为期一年的兵役之后,恩 格斯受父亲之托前往曼彻斯特到“欧门――恩格斯 棉纺厂”工作,1852年11月,恩格斯在纺织厂办事 处当办事员。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回国途中绕 道巴黎会见了马克思,开始了二人的终身合作。 马
济贫事业。
• 在社会总产品的第一次有效扣除中,消费了的生产 资料和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的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而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 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不能马克思所主张的 社会主义的国家保险或灾害预防及救助基金,属于 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福利范畴。在社会总产品缺乏 经验二次有效扣除中,用于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 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福利事业如教育、 医疗等项目及其设施,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 基金,实际上不仅是指官办济贫事业,而且也怜地 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基金。
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为其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 二卷、第三卷。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晚期食 道癌在位于泰晤士河边的寓所内逝世。
马克思与恩格斯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福利思 想
• 1、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平民福利的关注和对私有财产的 批判
• 马克思在早期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就关心贫苦农民和 工人的福利,就林木盗窃、地产分析、自由贸易、保护关税 等问题同政府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是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认为国家立法权威不过是林 木占有者的服务工具,法律是否私有财产的占有制服务的。
• 马克思便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自己 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政府的做法。这使 得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 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 了报纸的主编职务,因此失业。
• 1843年秋,马克思与燕妮结婚,并一同踏上流放的 征途,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 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由于二人意见不 一及发行问题,杂志仅出版了一期便被迫停刊了。 在此期间,思格斯来到巴黎会见了马克思,结成了 浓厚的友谊。
• 1861年,沙皇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改革不仅加速了农民 的分化,而且使大量的农民破产。破产农民纷纷涌入城市, 为机器工业和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商品生产、 商业城市快速发展。但这场改革是不彻底的,残余的农奴 制依然存在,被地主盘剥的农民、日益壮大的贫困的工人 阶级反抗统治者的斗争此伏彼起,要求推翻沙皇政府,彻 底消除农奴制。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于1905俄国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劳动产品的异化:表现为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越 多,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大,自己越贫穷;
• 劳动过程的异化:表现为劳动者的劳动不再是自由的、 幸福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迫于生存压 力而不得不从事的,因而是不幸的、痛苦的劳动。
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 党宣言》
• 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2月联合发表了《共产党宣 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从事理 论研究和工人革命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论 证和发展了关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指出无产阶级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共产主义 社会制度的主导力量;阐述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 必然性和实现途径:
•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 (2)征收高额累进税; • (3)废除继承权; •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马信 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 (7)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人,按照总的计划开垦荒地 和改良土壤;
全部由雇主和国家负担; – ④各种形式的保险都必须由地方型的统一保险组织,根据
受保人全权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2、帝国主义论
• 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包括五个基本特征的全面 定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 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 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 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 宁强调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他 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 级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开展地人民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等等,都已达到了尖锐化 程度,为帝国主义的灭亡和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制度 的建立准备了成熟的物质条件。因此,列宁说,帝 国主义是垄断的、寄生的或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 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