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常进行巡视检查施焊过程中是否规范操作、电压是否稳定。
b、套筒挤压接头连接:
1)接头连接前应首先进行各种规格套筒挤压的工艺检验;
2)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接头延性要求较高的部位,应采用A级接头;
3)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接头应采用A级,且接头百分率不应超过50%;
4)钢套筒的砼保护层不宜小于15mm,钢套筒与钢筋之间或钢套筒之间的净距不得小于25mm。
5)钢筋与套筒应进行试套,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串用;
6)钢筋挤压连接宜先在地面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
7)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1.10~1.15倍原套筒长度,或压痕处套筒的外径为0.8~0.9倍原套筒外径;
检查钢筋交叉放置是否正确,转换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梁钢筋绑扎顺序;
检查预留插筋是否遗漏。
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
序号
部 位
保护层厚度(mm)

板、墙
15

梁和柱
25
还应保证箍筋或套筒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4)检查预埋件、穿墙管道等细部构造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洞口、管道穿墙、板、梁等的预留孔洞的加强钢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填写隐蔽验收记录;
8)挤压接头的压痕道数应符合型式检验确定的道数;
9)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
10)挤压后的套筒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缝(随机抽检10%)。
11)经常巡视检查压力表是否合格,夹具是否变形。
c、竖向钢筋的电渣压力焊连接:
1)进行电渣压力焊的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杂质应刷净;
2)电渣压力焊接头、焊包应饱满均匀,无裂纹、气孔、夹渣;
2.1.2.2.根据调直模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2.1.3.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2.1.3.1.1.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栓。
2.1.3.1.2.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0.5~1mm为合适。
2.1.4.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
墙钢筋的绑扎顺序是先绑暗柱再绑墙。在墙钢筋绑扎时应吊线,防止偏位;
墙的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丁字节点、L节点、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形状及洞口周边加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梁板钢筋绑扎:
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接头位置和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 作者:
———————————————————————————————— 日期:

钢筋工程质量检查标准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批
日期
修订记录
日 期
修订状态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审批人
1.质量检查重点
1.1.钢筋进场抽样复试结果合格
e、钢筋绑扎与安装
1)柱墙钢筋绑扎:
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竖向连接;
柱基、柱顶、梁柱交接等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箍筋转角与柱筋交点应弯成135度,且平直长度大于10d,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时,应予以焊接,焊接长度为10d,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柱墙筋保护层垫块应绑扎在柱墙的立筋外皮上,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调整弹簧预压力,并事先试验合适。
2.1.5.钢筋连切
针对以上几种原因作相应调整,并事先试验合适。
2.1.6.箍筋不方正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参见16.2.7“成型尺寸不准”部分内容);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a、闪光对焊连接:
1)外观抽查10%,且不得少于10个,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应对所有接头进行检查,不合格接头重新对焊,提交二次验收。
2)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的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3)每批成品(300个接头为一批)随机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弯曲试验。试验结果如达不到要求应取双倍数量试件复验。复验结果如仍达不到要求,则该批接头视为不合格品。
3)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咬肉等缺陷;
4)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
5)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大于2mm;
6)不得过早拆卸焊接夹具和敲渣壳,以防止接头弯曲变形;
7)敲渣壳时,不得采用坚硬物品猛烈撞击焊包;
8)钢筋焊好后,其上部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以防止钢筋弯曲。
9)每批成品(每300个接头为一批)随机取3个试件作拉力试验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两个焊接接头中心间距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总截面积的百分率不得超过50%。焊接或绑扎接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10mm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mm
3
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
±5mm
4
箍筋边长
±5mm
1.5.钢筋连接
1.5.1.主体钢筋连接形式为:
1)竖向钢筋:钢筋直径≤16,采用冷搭接头; 16<钢筋直径≤25,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钢筋直径为28、32采用套筒冷挤压连接。
2)水平方向钢筋:钢筋直径<22采用冷搭和闪光对焊相结合的形式;钢筋直径22、25采用闪光对焊和搭接焊相结合的形式;钢筋直径>25采用套筒冷挤压的形式。
1.2.钢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在使用前应保证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或严重锈蚀。
1.3.钢筋加工
成品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的末端弯钩或弯折应符合规范规定,本工程中使用箍筋的弯钩其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1.4.钢筋长度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1
受力钢筋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5)要求各种预埋件固定牢靠,钢筋及其支架不得抵触模板,绑扎钢丝不得穿过保护层;
2.预控措施
2.1.钢筋加工
2.1.1.原料曲折
采用车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挂车接长运料;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装卸车时轻吊轻放。
2.1.2.钢丝表面损伤
2.1.2.1.在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