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一、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根据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处理外币交易和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即期汇率,通常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企业发生的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按照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折算。
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指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采用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汇率变动不大的,也可以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
二、汇兑差额的处理根据本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分别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会计处理。
(一)外币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
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
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对于外币货币性项目,因结算或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
(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1.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由于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等),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率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3,对于外币价值发生变动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其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相应的汇率变动的影响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相应的汇率变动的影响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等。
例如:国内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20×7 年12 月2 日以30 000 港元购入乙公司H 股10 000 股作为短期投资,当日汇率为1港元=1.2 元人民币,款项已付。
20×7 年12 月31 日,由于市价变动,当月购入的乙公司H 股变为35 000 港元,当日1 港元=1 元人民币。
20X7 年12 月2 日,该公司应对上述交易应作以下处理: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36 000(30 000×1.2)贷:银行存款 36 000(30 000×1.2)由于该项短期股票投资是从境外市场购入、以外币计价,在资产负债表日,不仅应考虑其港币市价的变动,还应一并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资产负债表日的人民币35 000(即35 000×1)入账,与原账面价值36 000 元(即30 000×1.2)的差额为1 000元人民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相应的会计分录为: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 0001000 元人民币包含甲公司所购H 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人民币与港币之间汇率变动的双重影响。
(三)外币投入资本不产生汇兑差额外币投入资本属于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不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四)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涉及境外经营的,如有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列入所有者权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处置境外经营时,计入处置当期损益。
三、分账制记账方法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对相应的外币账户余额分别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
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其产生的汇兑差额的处理结果,应当与统账制一致。
分账制记账方法的处理原则:(1)需要设置“货币兑换”科目进行核算,一种方法是在平时核算时均通过“货币兑换”科目进行处理,另一种方法在日常会计核算不通过“货币兑换”进行核算。
现介绍第一种方法。
(2)企业发生的外币交易同时涉及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的,按相同外币金额同时计入货币性项目和“货币兑换”科目;同时,按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计入非货币性项目和“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
(3)企业发生的交易仅记账本位币以外的一种货币反映的货币性项目,按照相同币种金额入账,不需通过“货币兑换”科目核算;如果涉及两种以上的货币,按照相同币种金额计入相应的货币性项目和“货币兑换(外币)”科目。
(4)期末,应将所有以记账本位币以外反映的“货币兑换”科目余额按期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其差额转入“汇兑损益”科目。
(5)结算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四、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一)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在折算前,应调整境外经营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使之一致。
再按下列方法进行折算: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3、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
(二)境外子公司财务报表的折算在企业境外经营为子公司的情况下,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按少数股东在境外经营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计算少数股东应分担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并入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母公司含有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情况下,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分别以下两种情况编制抵消分录:(1)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反映,该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2)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反映,应将母、子公司此项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相互抵消,差额计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如果合并报表中各子公司之间也存在实质上构成对另一子公司(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比照上述原则编制抵消分录。
针对上述规定主要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权益,如长期应收款母公司平时对此产生折算差额反映在“财务费用”,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基本会计分录: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贷:财务费用或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某公司所属境外子公司甲的2007年外币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需要进行折算,该表如下:利润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单位:万元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假如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汇率1美元=7.4人民币,2007年平均汇率1美元=7.6人民币;未发生上年利润调整事项。
盈余公积的年初数3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84万元;实收资本收到时的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一直没有增减业务,未分配利润年初数12万美元,折合84万人民币,年末未分配利润50万美元,折合372.8万元人民币;“盈余公积”按本年提取数(167.2)与年初数(284)合计451.2万人民币。
要求:编制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
【解析】利润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单位:万元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说明:一般利润分配表中除年初未分配利润以外,其他项目按平均汇率折算。
五、境外经营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判断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了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的折算。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通常按照以下特征进行判断:(一)最近3年累计通货膨胀率接近或超过100%;(二)利率、工资和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三)公众不是以当地货币、而是以相对稳定的外币为单位作为衡量货币金额的基础;(四)公众倾向于以非货币性资产或相对稳定的外币来保存自己的财富,持有的当地货币立即用于投资以保持购买力;(五)即使信用期限很短,赊销、赊购交易仍按补偿信用期预计购买力损失的价格成交。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2006)财会[2006]3号2006-2-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外币交易包括:(一)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二)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三)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与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相关的外币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二)外币项目的套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三)现金流量表中的外币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第二章记账本位币的确定第四条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按照本准则第五条规定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五条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二)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三)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第六条企业选定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二)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三)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四)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
第七条境外经营,是指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