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社保基金支付管理.

第四章社保基金支付管理.



实践中,人们通常把社会统筹、个人账户这两种社 会保险基金存储方式与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积累 制、部分基金积累制这三种社会保险基金平衡方式 交叉组合。其中具备一定兼容性的可组合模式有四 种:一是社会统筹的现收现付制;二是个人账户的 储存基金制;三是社会统筹的部分基金积累制;四 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




(三)二者的适用性 受益基准制和缴费基准制的不同比例的组合,还可产生各 种类型的混合制。 1、从它们的适用性来看,一般来说,无论是短期性津贴 项目,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还是长期性津贴项目, 如养老保险、伤残保险等,受益基准制都具有适用性,而 缴费基准制一般只适用于长期性津贴项目。 2、从它们所承受的风险类别来看,在受益基准制条件下, 投资风险、伤残风险等各种风险是由基金管理者或筹集者 承担而不是由受益人来承担,但受益人却要承担雇主破产 的经济风险或政府不认账的政治风险,相反,在缴费基准 制条件下,投资风险、伤残风险和长寿风险完全由受益人 承担而不是基金管理者或筹集者承担。

(一)社会保障待遇的支付水平 社会保障待遇的支付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对象的生 活水平,它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要素,也 是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确 定合理的社保支付水平,不仅关系到能否保证在经 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而且 关系到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 确定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水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 2、随物价上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 3、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 随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调整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五、社保基金支付的范围和形式



(一)社保基金支付的范围 从具体用途来看,社保基金支付可以分为两大类: 1、社会保障待遇支付 2、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费支出 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费,即社会保障专职管理机构对社会保障 事业进行管理所需要的费用,也称社保管理成本。根据社保 管理费用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1)用于社保专职管理 机构及其成员的办公费用;(2)用于办理社保基金银行业 务方面的经费,包括银行代收代付的手续费、有价证券的保 管费、委托贷款手续费等;(3)由于保障对象管理以及提 供服务等方面的费用。
第一节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一般理论


一、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含义 社会保障基金支付,是指按照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 条件、标准和方式,由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将社保资 金支付给社会成员,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行为。 社保基金支付行为,从宏观上说,是社会保障基金 在各个社会保障项目上的分配运用; 从微观上讲,是指对符合资格的保障对象的待遇给 付。
四、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方式中的受益 基准制 和缴费基准制

受益基准制和缴费基准制是从社会保险津贴按什么 标准发放的角度来划分的。 (一)、受益基准制 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 System)又称为 “待遇确定型”。它是指受益人的社会保险津贴的 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事先规定的受益标准,比如 工龄、年龄以及实际生活需要等,而与实际的缴费 额和缴费年限无关或关系不大。
二、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




1、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可以说是经济目的。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 要求,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保基金的支付必须具 有效率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支付机构本身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即社保经办 机构在履行社保基金支付职责和管理工作中必须坚 持市场原则,以求支付成本的最小化。 二是支付的结果必须是有效的。从保障和劳动供给 的角度来讲,社保基金支付的有效性是指社保基金 支付会带来劳动供给的增加,至少不致于减少。


(二)社会保障待遇支付条件 社会保障待遇支付条件是指社会成员获取社会保障 津贴的资格。社保待遇支付的资格条件在不同的国 家、不同项目上有所差别,同一项目保障待遇的获 得有时需要同时具备几个方面的资格。 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保障津贴分为需经家庭经济调 查和无需家庭经济调查两大类。前者,申请社会保 障津贴的条件为法定范围内的低收入者;后者领取 社会保障津贴的条件为保险计划的参加者。另外, 以全民为对象的社保项目,领取津贴的条件一般为 国籍、年龄、居住年限等,而以工资收入者为对象 的保障项目,则还需要考虑工作年限、投保年限、 缴纳保险费数额和就业状况等。
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意义

社会保障基金支付是社会保障目的和功能得 以真正实现和发挥的关键环节。社会保障的 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遇到意外事故、 失去生活来源或收入减少时的基本生活需要, 这种保障功能最终体现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支 付使用环节上,只有社会成员真正领取保障 金,才最终实现社会保障的目的和功能,因 此,社保基金支付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社会保 障基金支付管理
第一节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 一般理论 第二节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 支付管理
第五章 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教学,要求同学们 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金使用分配的范围与方式, 掌握社保基金支付的原则、对象、条件和标准等社 保基金支付的基本理论,重点把握社会保障基金的 支付管理与基金使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教学重点]: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一般理论。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讨论等。 [教学内容]:


(二)缴费基准制 缴费基准制(Defined contribution System)又称为 “缴 费确定性”计划。受益人社会保险津贴的获得取决于本人过 去在社会保险体系中所缴纳资金的数量,而且是谁出资谁受 益,受益与既往的资金贡献对等。 这种方式意味着受益人的缴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固定的, 而其受益程度则根据缴费所形成的基金(受缴费时间长短、 费率水平高低、收缴率等因素影响)及其投资运营所形成的 投资收益(受投资管理水平以及资本市场运行等因素的影响) 加以确定
2、公平原则

市场经济追求效率,而社会保障则应把社会公平作 为其基本目标,在社保基金支付上,要求切实把社 会保障基金用于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符合条件、确实 需要保障的对象上。
3、法制化原则
4、专款专用原则
5、统一性原则 6、适度性原则Biblioteka 三、社会保障待遇的支付水平和支付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