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总结归纳

23《出师表》一、文学常识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后世称:诸葛武侯。

代表作《诸葛亮集》,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这篇表文,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3《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退敌、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设八阵图、三气周瑜4.摘录诸葛亮的名言: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涉及《出师表》有关古诗文句: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武侯书堂》)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6.有关成语:A.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E.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F.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邀请别人//G.计日而待:指计算日子等待,意思为期不远//还有感激涕零、斟酌损益、不知所云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二、三行对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创,开创,创立。

而,表转折。

崩殂,帝王之死。

疲弊,疲惫凋敝。

诚,确实。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候。

先帝开创的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然而、但是。

之,的。

于,在。

内,朝廷。

外,疆场。

盖,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礼遇。

之,代词,指先帝的殊遇。

于,给。

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宫廷里不敢稍有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的礼遇,想要报答给陛下。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宜,应该。

开张,扩大。

以,来。

光,形作动,发扬光大。

遗,遗留。

恢宏,发扬、扩展。

之,的。

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以,以致。

塞,堵塞、阻塞。

(陛下)您确实应该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有志之士的勇气,不应当随便看地轻自己,说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俱,全,都。

为,是。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宜,应该。

异同,这里指不同。

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触犯科条。

及,和。

为,做。

付,交付。

论,判定。

其,代词,指他们。

刑,罚。

以,来。

之,的。

偏私,偏见私心。

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人和做忠诚善良事情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当有偏见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 èi)陛下。

良实,形做名,忠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是以,因此。

简拔,选拔。

以,来。

遗,给予。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给予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愚,我,谦称。

以为,认为。

之,的。

悉,都。

以,拿。

咨,询问。

之,代词,他们。

然,这样。

行,执行。

裨补缺漏,弥补缺失疏漏。

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咨询他们,这样以后再去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性,性情。

行,品行。

淑,善。

均,公正、公平。

晓畅,精通。

试用,任用。

于,在。

之,代词,指他。

能,有能力。

为,做。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在过去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能力,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阵,行伍、部队。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亲近。

远,远离。

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倾颓,衰败。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

于,对。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每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哀叹、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以死报国。

之,代词,指他们。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表修饰。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计算着日子来等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布衣,平民百姓。

躬,亲自。

于,在。

苟,苟且。

于,在。

闻达,有名望,显贵。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闻名显达。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因为。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猥,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于,到。

以,拿。

由是,因此。

感激,感奋激发。

遂,于是、就。

许,答应。

以,为,替。

驱驰,奔走效劳。

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时的时局大事李询问我,因此我感奋激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值,遇到。

倾覆,这里指兵败。

于,在。

尔来,自那时以来。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危难的时候,我接受重任奉行使命,自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将要。

以,把。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效,效果。

以,以致。

不毛,指贫瘠、未开肯的地方。

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兵甲,武器装备。

奖,鼓励。

三军,军队。

北,向北。

庶,表示期望。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

于,到。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归到原来的都城。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用来。

而,表并列。

之,的。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斟酌,考虑可否。

损,损害。

益,益处。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以,把。

效,成效。

效,实现。

以,来。

告,祭告。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灵魂。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兴,发扬。

之,的。

则,就。

慢,怠慢、疏忽。

以,来。

彰,揭示。

其,代词,他们。

咎,过失。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么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以,来。

诹,询问。

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

深,深切。

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和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胜,尽。

我也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当,正当。

临,面对。

涕,眼泪。

零,落下。

如今(我)正当离朝远征,面对此表流下眼泪,不知说了些什么。

三、文言现象(一).古今异义词开张圣听古:扩大。

今:表示商店开始营业。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言行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古: 感奋激发。

今:感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痛心、遗憾。

今:极为憎恨或悔恨。

愚以为宫中之事古:我,谦称。

今: 愚笨,傻临表涕零古:眼泪。

今:鼻涕。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古:指不同(偏义词)今:不同和相同。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古:时候今:秋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文中表示原因。

今:表结果的连词。

(二). 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三). 一词多义: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2、效恐托付不效。

动词,奏效,成功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功效3、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的事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4、行性行淑均xíng名词,品行行阵和睦háng 名词,队伍然后施行动词,做,执行5、为俱为一体是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6、道中道崩殂名词,路途以咨诹善道名词,方法7、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副词,将要临表涕零动词,面对9、忠忠陛下之职分也动词,效忠进尽忠言形容词,忠诚的10、于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介词,对欲报之于陛下也给受任于败军之际介词,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介词,在躬耕于南阳介词,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介词,在闻达于诸侯介词,在还于旧都到11、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咨诹善道/以彰其咎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以伤陛下平明之理连词,表结果,以致悉以咨之拿来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此临崩寄臣以大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介词,把遂许先帝以驱驰助词,无实义,可不译(四)、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2、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3、亲小人,远贤臣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4、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人5、北定中原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6、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