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的治理讲解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的治理讲解


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优势
1、一次性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
水生植物自身是绿色植物,非常环保。水生植 物将污染物吸收后,会合成自身有用物质储存在体 内,排出的气体或物质也是无害的。没有二次污染 也无需二次处理。是非常有潜力的“绿色”处理技 术
2、是“经济适用型”治理系统 水生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促使机体运转的,所
2、发挥水生植物吸收作用
选择了合适的水生植物,将其投放到水环境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水生植物就要发挥它自身的水体 净化功能。水生植物繁殖速度极快,形成一定数量 的水生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有 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会发挥 自身优势,吸附某些重金属,将其吸收或脱毒。对 水体进行大致上的修复。
南京: 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8. [5] 王剑虹,麻密. 植物修复的生物学机制[J]
. 植物学通报,
2000,17 ( 6) .
2、富集重金属 2002 年史建君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卡州萍、
水葫芦和金鱼藻对水体中的放射性元素有富集作 用; 2005 年王怡研究表明,美人蕉、菖蒲以及石 菖蒲对重金属Cu、Zn 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水生植 物能够通过其生理系统吸收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 染物或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毒性,从而减弱水体毒 性,修复水体。水生植物一般根部富集系数大于茎 叶且沉水植物大于漂浮,浮叶大于挺水。
1、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
一方面,考虑污染物类型。若治污对象主要是 BOD 和N ( 反硝化) ,对微生物需求量较大,所选 植物就考虑有庞大的根系以及较强的传氧能力的;若 去除污染物种类较多时就考虑选择有多种生态功能的 种类的或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种类搭配使用。
另一方面,考虑水生植物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的 抗逆性、气候以及病虫害等。为此,经过众多科研人 员的不断努力,已经筛选出了一大批具有高效去除各 种污染物的水生植物,大大方便了技术人员的操作。
水生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 它们是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 机能,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体内。水生植物对水生 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起着关键性作用。譬如: 水 生植物能够将N、P、K 等营养盐短期储存,抑制 藻类等低等水生植物的生长,净化水中污染物,为 部分生物提供栖息地、隐蔽所以及促进水体产氧、 氮循环等。
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 研究

研究背景
水乃生命之源,水资源过度浪费和废水污染 使人们逐渐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何保护好水资 源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目前已研制出多种污 水处理系统,但其经费高、操作复杂让许多经济欠 发达国家和地区望而却步。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实 用、操作简便的污水处理系统。
研究意义
的国家之一。我国最大的水系长江水系,其中 、下游就拥有数以千计的淡水湖泊群。为我国 对水生植物污水治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场所和 科学应用的广阔天地。
结论
水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 鱼儿一样人类离不开水。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污 染程度比较大,并处在不断恶化中。我国目前 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现在高成本的污水处理 系统还是难以承受的。成本低、操作简便而又 环保的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对于我国无疑是很好 的选择。我国在发展水生植物处理系统方面很 有潜力。我们要大力发展水生植物处理工艺, 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
研究方法
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翻阅相关书籍,杂志等方法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1 抑制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的4 种类型,挺水、浮叶、沉水以及漂浮 植物都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有很好的吸附、净化 作用。现在由于天然和人为的因素很容易造成水体氮、 磷等营养盐含量超标,造成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 等不良后果。然而,在水环境中氮、磷可由生物残体 沉降、底泥吸附、沉积等从水体迁移到底质中。水生 植物通过根部将底质中的氮、磷吸收,从而能有效地 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3 微生物辅助降解污染物
单纯依赖水生植物自身的净化功能是远远不 够的,它还需要微生物的辅助作用。受污染的水 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它们很少能被水生植物 吸收利用,悬浮在水中危害很大,这就需要微生 物发挥其降解功能。微生物会将有机物分解为无 机盐,供水生植物吸收利用。微生物一般寄生在 水生植物的根系处,可以说是微生物辅助水生植 物间接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工艺在我国应用 现状与潜力
1、水生植物治理工艺在我国应用实例
目前水生植物治理工艺在我国一些城市和 地区得到了利用,并取得一定成绩。如成 都市在受污染的府水河岸边建造了活水公 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尝试将污水处 理和水产养殖相结合。
2、我国水生植物应用潜力大
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拥有淡水水体面积最大
以水生植物污水治理主要由太阳能来驱动。当下, 污水处理系统大都由电能来驱动,以活性污泥为主 的污水处理系统为例,处理污水面积大而且还要进 行二次处理,必要时还要深度处理。这需要很大的 电能,而且运行费用较高。相比之下水生植物处理 工艺成本小,操作简便,很是“经济适用”。
3、美化水体
水生植物形态各异、婀娜多姿,是天生的 大自然的装饰物。对水生植物经过美学处理, 饲养在水体中, “化腐朽为神奇”,可将“臭水 沟”变为“风景区”。水体经过美化后也可作为 旅游景点供人们参观。
美人蕉
3、分解有机污染物
我们知道,水生植物淹没在 水中,它的茎、叶为大量的光 合细菌、藻类和原生微生物提 供了一定的生长空间,它的根 区也为部分微生物提供了活动 场所。而且重金属和有机物的 沉积场所主要在植物根系部位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物后被水生植物吸收,使水生 植物间接净化了水体。
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工艺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庆安,任勇,钱骏,等.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净化地表水的
试验研究[J]. 四川环境,1995,19 ( 1) . [2] 朱莉·斯托弗. 水危机[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2000. [3] 黄玉瑶. 内陆水体污染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
社,2001. [4] 钦佩,安树青,颜京松. 生态工程学[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