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处理工艺规范

热处理工艺规范

Ⅰ、Ⅱ
Ⅲ、Ⅳ、Ⅴ
允许温度偏差
±1℃
±3℃
5.1.5 高频淬火(感应热处理)加热电源及淬火机床:
5.1.5.1 感应加热电源输出功率及频率必须满足热处理要求,输出功率控制在±5%,或输出电压在±2.5%范围内。感应热处理机床和限时装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5.1.5.2 高频淬火机床精度要求如下表:
表5.1.5
5.3 仪表要求:
5.3.1 现场使用的控温和记录仪表等级应符合表5.1.1要求,检定周期按表5.1.3执行。
5.3.2 现场系统校验用的标准电位差计精度应不低于0.05级,分辨力不低于1μv,检定周期为6个月。
5.3.3 现场常用的热电偶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5.3.1
名 称
分度号
等级
使用温度
允许温度
(1)应向供货单位要求提供原材料质保书(包括生产厂家、牌号、规格、供货状态等)。
(2)若需要材料代用,必须向我司产品开发部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3)加强原材料管理,必须对原材料分类标识,防止混料,推荐使用前作火花鉴别等。
6.2 工艺参数控制:
严格按确定的《热处理作业检验指导书(或热处理工艺卡)》中具体工艺参数,包括热处理设备、装炉方式、装炉量、加热升温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温度、渗剂种类、渗剂流量、感应加热温度、限时加热时间及电参数(阳极电压、阳极电流、槽路电压等);且按质量检验项目、标准与规范要求进行过程控制。
5.1.3 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方法按GB/T9452和JB/T6049的规定,其保温精度应符合表5.1.2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检测周期见下表:
表5.1.3
加热炉类别
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
仪表检定周期
JB/T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3、检验方式:抽检
抽检数量按每批产品的3%,但不得少于3件
4、判定准则:
同一试件不合格项目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时,则直接判定该批产品出厂检验为不合格;有一项不合格项目者,则对该项加倍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出厂检验为不合格。
5、加热设备及仪表要求:
5.1加热设备要求:
铂铑30-铂铑6
B

600—1700℃
±0.25%t
6月

800—1700℃
±0.5%t
镍铬-镍硅
K

0—400℃
±3.0
6月

400—1000℃
±0.75%t
铜-康铜
T

-40—+350℃
±1.0
6月

-200—+40℃
±1.0或1.5%t
镍铬-康铜
E

-40—+800℃
±1.5—0.4%t
6月

-40—+900℃
±2.5或0.75%t
备 注
1、t为测量温度:℃ 2、允许按实际需要缩短检定周期。
6、热处理过程要求
6.1 原材料要求:
原材料的冶金质量对热处理质量影响很大,如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白点、带状组织、严重的碳化物偏析、发裂等,不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热处理时易形成畸变开裂、硬度不足、软点等,而且对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影响也很大;在材料管理上操作不规范(未作材料标识、使用前未作火花鉴别等),造成混料、错料或非法材料代用等也是产生热处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做到要求如下:
5.2.2淬火槽的容积要适应连续淬火和工件在槽中移动的需求。
5.2.3淬火过程中,油温一般保持在10——80℃,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
5.2.4 淬火槽一般应有循环搅拌和冷却装置,可选用循环泵、机械搅拌或喷射对流装置。必要时,淬火槽可配备加热装置。
5.2.5 淬火槽应装有分辨力不大于5℃的测温。
5.1.5.3限时装置:感应加热电源或淬火机床应根据需要装有控制加热、延迟、冷却时间的限时装置(包括定时器、时间继电器等全部器件)其综合精度要求如下表:
表5.1.6
时间范围
综合精度
≤1S
1—6S
>60S
≤0.1S
≤0.15S
≤0.8S
5.2 淬火槽要求:
5.2.1 淬火槽的设置应满足技术文件条件对工件淬火转移时间的规定。
5.1.1加热炉需按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炉温均与性)要求分为六类,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记录纸刻度等要求,见下表:
表5.1.1
加热炉类别
有效加热区精度℃
控温精度℃
记录仪表精度%
记录纸刻度℃/mm

±3
±1
0.2
≤2

±5
±1.5
0.5
≤4

±10
±5
0.5
≤5

±15
±8
0.5
≤6

±20
±10
0.5
≤8

±25
±10
0.5
≤10
注: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依据相关热处理工艺标准,具体热处理工艺对加热炉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5.1.2
工艺类型
加热炉类别
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 ℃
正火与退火

±25(外法兰正火应控制在±15)
淬火与回火

±15
5.1.2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至少有两支热电偶,一支记录仪表,安放在有效加热区,另一支接控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的功能。
检定周期
标准铂铑10-铂
S
Ⅱ等标准
300—1300℃
±0.9℃
12月
检测镍铬-镍硅热电偶
K

0—400℃
±1.6℃
3月
400—1100℃
±0.47%t
铂铑10-铂
S

0—1100℃
±1℃
12月
1100—1600℃
±(1+(t-1100)×0.003)

0—600℃
±1.5℃
600—1600℃
±0.25%t
检验项目
精度
主轴锥孔径向跳动
回转工作台面的跳动
顶尖连线对滑板移动的平行度
工件进给速度变化量
0.3mm
0.3mm
0.3mm(夹持长度小于2000mm)
正负5%
1)将检验棒插入主轴锥孔,在距离主轴端面30mm处测量
2)装上直径大于300mm的圆盘,在半径150mm处测量
3)测量工作行程300mm的平均速度

1
3

6
6

6
6

6
6

12
12

12
12
5.1.4 现场使用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期做系统效验。效验时,检测热电偶与记录表热电偶的热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当超过上述允许温度偏差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或进行修正。系统效验允许温度偏差,见下表:
表5.1.4
加热炉类别
xxx有限公司
工 艺 规 范
编号:QWxx-xx
名称:热处理工艺规范
受控状态:
有 效 性:
持有部门:
日 期:
1、范围:
包括我公司生产的各类热处理产品
2、引用标准:
GB/T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
GB/T16924-1997 钢的淬火和回火处理
JB/T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