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和羊梭菌性疾病总结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和羊梭菌性疾病总结


易清除。
6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病程短、死亡快。腹部臌胀明显,耳尖,蹄部,鼻唇部发绀 。
表现神经症状,口流白沫或红色泡沫,抽搐,怪叫,呻吟。呼吸困难。
粪便呈深绿色或褐色。有时见有血便,并有特殊恶臭味。仔猪表现为红 色下痢,脱水消瘦。
7
育肥猪和种猪
“ 猝死” 症者, 从外观看表现为全身苍白,口角张开, 口鼻流出红色
病快、病程短、病死率高。
33
概述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发 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皱胃粘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羊猝疽是由C型产气芽孢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多见于1~2岁成 年绵羊,以急性死亡、出血坏死性肠炎和腹膜炎为特征。 羊肠毒血症是D型产气芽孢梭菌在羊肠道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急性 毒血症。病羊肠道显著出血、死后肾软化,称“血肠子病”、“软肾 病”。
(1)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糜烂 (2)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可形成纤维素絮块,浆膜上有小点出
血。
(3)病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死后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骨骼肌 气肿样病变。
47
小肠充血,溃疡
,糜烂,幽门有
充血或者出血, 腹腔心包积液,
变成纤维素一样
的块状物。
48
空肠壁潮红,血管明显,肠内容物稀薄呈红色
。山羊,牛可感染。实验动物豚鼠最敏感。本病主要在春夏发生于肝片
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与肝片吸虫感染密切相关。
羔羊痢疾:主要危害7日龄内(2~3日龄)羔羊,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
,也可通过断脐或外伤感染。母羊营养不良产羔季节严寒或气候炎热利 于本病发生。
38
症状和病理变化
羊快疫:突然发病,急性的几个小时就死亡,超过一天的会出现神经症状 ,精神沉郁或兴奋,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有的排出黑色的稀便,运动 失调,咬牙,呼吸困难,甚至昏迷。 羊猝疽:突然发病常在3~6h死亡。早期症状不明显。痉挛,倒地咬牙,眼 球突出,惊厥死亡。 羊肠毒血症:突然发病,很快死亡。死前步态不稳,倒地抽搐,角弓反张 ,眼结膜苍白。
34
羊黒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B型诺维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高
度致死性毒血症。以坏死性肝炎为特征。
羔羊痢疾是B型产气芽孢梭菌引起初生羔羊急性毒血症,临诊症状为剧 烈腹泻,主要病变为出血坏死性肠炎。
35
病原学
腐败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厌氧大杆菌,在体内外均能产生芽胞,不形成荚 膜。当取病羊血液或脏器作抹片镜检时,常能发现单在及2~3个相连的粗 大杆菌,并可见其中一部分已形成卵圆形膨大的中央或偏端芽胞,有的呈 无关节长丝状(尤其是肝被膜的触片)。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49
出血性肠炎
50
51
52
羊肠毒血症
1、肾脏软化,肾表面充血 2、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血红色有溃疡。 3、心包腔,胸腔,腹腔见有积水,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4、脑膜与脑实质血管充血、出血。
53
肾脏软化,背膜不易剥离(右),而对照肾脏的大小,颜色均正常(左) 54
肾肿大,变软
55
30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预防保健。 2.加强生物安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 3.免疫。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的接 种,确保免疫的效果。
31
羊梭菌性疾病
32
概述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细菌所引起的一类急性传染病,
包括羊快疫及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羊黒疫和羔羊痢疾等。其特点是发
11
12
13
14
肛门外翻
15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且积液呈黄色
16
胃膨胀,充满气体和很多粥状物
17
胃粘膜脱落,胃浆粘膜血管充血,胃壁薄,胃底有出血斑
18
肠道出血, 空肠段最显 著。肠壁呈 深红色。
19
肠管在 瘀血、 出血而 呈黑红 色
20
21
黏膜上有坏死性 渗出物。脓性纤 维蛋白坏死,黏 膜消失
小肠有出血,肠内容物呈红色 65
坏死性肠炎 小肠黏膜上有多个圆形溃疡和弥漫性坏死 66
诊断及防治
据发病的特点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集肝脏、肾脏、 淋巴结、肠内容物等进一步做细菌分离和毒素鉴定。
病原分离:病羊中取病料,厌气培养法分离纯培养菌株,再做形态学检 查和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
小肠暗 红色出 血坏死 ,肠道 胀气
56
胃肠充满气体和液 体内容物,真胃黏 膜溃疡、发炎,有 坏死灶肠子壁颜色 变红,俗称 红肠子
57
58
肠壁紫红,有出血,肠内容物呈红色 59
小脑横切面可见对称性脑软化,对称性灰黄色软化灶 60
羊黒疫
①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淤血,其皮肤呈暗黑色外观(黑疫之名由此而
B型诺维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严格厌氧,能形成芽孢,不产生荚 膜,有周生鞭毛,能运动。在厌氧肉肝汤培养基中培养时产生腐葱味臭气 。能产生5种外毒素。
36
流行病学
羊快疫:绵羊对羊快疫最易感。发病羊营养在中等以上,年龄多在6~18 个月之间。一般经消化道感染,腐败梭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家畜恶性水
肿病山羊和鹿也可感染本病。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和羊梭菌性疾病
姓名:xxx
导师:xxxx
0
1 2 3 4 5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症状和病理变化
诊断及防治
1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
2
概述
猪产气荚膜梭菌曾称为猪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造成仔猪、育肥猪、 怀孕母猪以及种猪“猝死”的主要原因, 以胃肠道弥漫性出血而引起的 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发病急, 病程短,无任何前期征兆,而 突然死亡。
来);
②肝脏充血肿胀,表面有凝固性坏死灶,灰黄色,不整圆形,周围有鲜 红色的充血带围绕,坏死灶直径可达2-3cm。具有诊断意义。
61
肝脏表面苍白色坏死灶
62
羔羊痢疾
①尸体严重脱水;
②四胃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③小肠(特别是回肠)上有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
④肺充血、淤血。
63
小肠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 64
或白色的泡沫, 腹部极度膨大, 肛门外翻。轻症者, 发病初期不食、 常有呕吐现象排黑便。排血严重, 腹部逐渐增大,精神低沉不安, 体
温稍高或正常, 不及时救治表现呼吸困难, 共济失调, 狂燥腹部极度
膨大。
8
从外观看口角张开,全身苍白,腹部极度膨大、臌气,
9
口鼻流出红色或白色的泡沫
10
发病前有 大便秘结 现象。
4
5
流行病学
本病80年代零星散发,A型为主要病原菌,其它因素协同作用。本
病多数在秋末冬初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时流行。在仔猪和种猪中 发 生率高于育肥猪,仔猪可整窝发病,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中猪
和成猪常突然发病,不见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本病常见于1—3日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发病率要减少,育肥猪、成 年猪多发于90—180日龄,来不及治疗而死亡,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
薄,呈
半透明 状
脾淤血肿大3~4倍,甚至肿大破裂,周边有出血点。
27
28
肾 淤血,有的有白斑。
肺 肺充血,出血,气管环充血。且气管或支气管中常带有白色或红色泡 沫。有些病例生前咯血。
29
诊断及防治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 进行实验室检查。查明病猪肠道是否存在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 1 镜检 2 细菌的分离培养 3 细菌的生化鉴定 4 动物试验 5 检测细菌毒素基因类型的PCR与多重PCR及毒素表型的Western Blot。
39
羊黒疫:病程极短,突然死亡。病畜掉群,呼吸困难,体温41.5℃左右 ,呈昏睡俯卧毫无痛苦地突然死去。 羔羊痢疾:急性亚急性经过。腹泻、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白色,液 状或糊状,恶臭。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卧地不起,口吐白沫。
40
羊快疫
1.尸体迅速腐败。
2.真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水肿。
69
毒素中和试验
67
防治对策
1 重视日常饲养管理 抓好日常饲养管理,增强羊只的抵抗力。疫病流行季节, 将放牧区转到高燥地区。
2 治疗方法 紧急接种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四联苗,对病 死羊焚烧处理。
68
3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外地羊购入后先隔离,确认健康无疫病后方可合群。 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政府与相关动物防疫检疫部门要加强 合作。
22
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出血,内容物暗红色液状
23
肠系膜淋巴
结充血呈深 红色,有大
小不等的气

24
心肌变软变薄,心肌表面有树枝状充血,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心耳充血。 心内膜有出血点
25
肝淤血肿大,黄染,切面上出现大量气泡,质地脆易碎,病程长者 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26
肠臌气, 肠壁菲
3
病原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孢杆菌,两端略微纤细,单个,成双 排列。无鞭毛,不运动。菌落圆形,呈淡灰黄色,半透明,表面有光泽。
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 和E 5 个血清型。
C 型菌株是导致2 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A 型菌株 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 。
羊猝疽: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绵羊发病较多。常见于低洼,沼
泽地区,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常呈地方流行性。
羊肠毒血症:多发生于成年绵羊或羔羊,2岁下幼龄羊多见常在春末夏初
或秋末冬初饲料发生改变时诱发本病,多呈散发。在发病羊群中可流行
1~2个月。
37
羊黒疫;本病以2~4岁的绵羊感染最多。发病羊多为营养良好的肥胖的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