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医院发展规划纲要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1、历史沉淀,赢得广泛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经过七十五年的发展,医院的技术实力、科室设置、专科建设、人才队伍等重要发展指标达到了较高水平,奠定了在周边医疗市场的龙头地位,在区域内获得了较好的影响力。
除XX市外,病源还辐射周边县市,是XX市及周边县市疑难危重病人救治的主要承担单位。
2、二次创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内涵建设方面,采取“扩容提速”、管理工具的应用推广、项目化成本控制等措施,医院服务能力、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服务品质和医疗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员工服务理念明显转变。
(二)发展环境1、医改背景下的新机遇。
医药卫生改革实施以来,“保基本、强基层、补短板”的改革思路已确定,省委省政府已明确将XX作为“做优做强公益性医院,放开放活营利性医院”的改革试点,我院作为XX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必将成为改革的重要前沿基地。
医院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积极投身改革,把握有利政策,顺应改革趋势,才能促使医院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2、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新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提供的便捷性、有效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目标市场,推进“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技术的应用,构建医疗服务线上线下的全面整合,丰富医疗服务供给渠道,将是医院今后发展的关键。
3、区域医疗市场竞争的新格局。
在外来人口减少,社会办医力量不断壮大及XX市区域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下,人们的就医选择将会越来越多,这必将导致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医院必须在内涵建设上下狠功,着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在做强、做优的同时,需以品牌学科建设为主轴,服务改善为辅助,推进医院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结合我院现有发展基础,凭借新院的环境、资源及设备优势,并依靠互联网技术,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品牌学科影响力,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一家富有爱和责任的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二)发展定位1、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发展高端和特需医疗服务。
2、重点提升住院病人收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3、打造成区域疑难、危重病人综合诊治医疗中心。
(三)发展目标1、建设一家具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的现代化医院。
在学科、人才、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达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综合实力在XX具有较强竞争力。
2、打造一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医疗中心和资源共享中心。
承担县市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指导,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利用资源优势,建立检验、影像、病理、心电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服务中心,带动区域发展。
3、重点发展精品学科,提升医院品牌成效。
大力扶植心脑血管疾病、腔镜治疗、重症医学科等符合疾病谱变化及满足社会需求的特色学科群。
加强与邵逸夫和合作力度,重点打造浙东微创外科中心特色品牌。
4、新院区投入使用后争取3-5年通过JCI认证。
5、探索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三、措施和任务围绕“十三五”发展目标,主要实施三大措施和推进八项工程。
(一)实施三大措施1、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工程如期完成,尽快发挥新院效益。
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确保“钱江杯”,争创“鲁班奖”。
采取整合各种资源、充实人员力量、引进专业团队、倒排工期、倒逼进度等综合措施,确保工程在2016年底基本完工,2017年1-6月完成调试及测试工作,2017年底投入使用。
充分做好搬迁前的各项准备,确保搬迁和试运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医院内涵建设,实现软硬件同步提升,提高医院服务品质。
通过品牌学科创建、特色专科建设等措施,提高学科综合实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完善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人员服务素质培训,进一步明确人才强院战略。
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积极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借力“移动医疗”、“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服务品质。
3、顺应公立医院改革形势,投身公立医院改革实践,拓展医院发展新空间。
认清政策形势,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改革新常态,积极投身公立医院改革实践。
把握好公立医院改革的着力点,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运行效率,控制医疗成本。
充分利用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利条件,解决医院发展难题。
(二)推进八项工程1、学科建设工程深化学科“1·3·5”发展规划,制定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明确学科主攻方向。
集中精力打造精品学科,形成区域内品牌学科,带动医院整体学科的发展,争取拥有多个XX市支柱、支持、支撑学科。
继续推动MDT(多学科诊疗团队)发展,加强综合诊疗能力建设。
重点支持老年、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相关疾病的学科发展。
建立完善的急救一体化系统,充分发挥综合诊疗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区域内危、急、重病人的抢救中心地位。
借助上级合作医院的品牌优势,大力支持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与推广,有效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2、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深化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或团队,推动相关医疗学科的发展。
利用合作平台优质师资的“传、帮、带”作用,培育本院技术人才。
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利用各种学习平台,加大对境内外培训进修的支持力度。
建立开放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构建员工自身发展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个性化培养目标体系。
注重各类人才的均衡发展,加大对辅助科室专科化人才和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组建与学科发展相匹配的医、护、技人才团队。
打造一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重点遴选、培养科研学术科研型人才,争取在科研、成果和论文方面取得新突破。
3、质量改进工程树立“质量是尊严,安全是底线”的质量理念,完善院科两级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全院质量控制。
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体系,完善“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建设,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继续推广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
全面铺开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
以手卫生依从性为突破口,加强院感控制管理。
2025年末争取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尤其是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及合理用药水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4、形象提升工程注重服务细节,转变服务理念,提升就医的人性化体验。
提高内外部顾客对服务态度的认同度。
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服务流程,便捷患者就医。
积极开展回报社会人群的医疗项目,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本质。
通过智慧医院、健康促进医院、平安医院、无痛医院建设,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从流程设置、人员素质、环境改造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服务内涵。
利用多种媒介渠道,宣传医院正能量,加强危机公关处理的能力建设,塑造医院新形象。
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造,建立专业的后勤保障体系。
5、信息建设工程完成新院区信息技术相关的配套、迁移工作,通过信息平台、电子病历升级及基础应用的完善,达到电子病历五级水平。
进一步延伸自助服务、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应用,改造服务流程,便捷患者就医。
启动资源信息中心建设及相关应用,加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投入。
整合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一网化,建立数据中心,提高数据精准度,进一步推动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推进精细化管理。
进一步加强医院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实现办公的无纸化、网络化,提高办公效率。
6、财务优化工程宏观上提升经济总量,争取更大市场占有份额,以规模效应促进运营效益的提高。
优化财务收入结构,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大的新兴业务及高端医疗。
完善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完善预算与控制管理体系、成本管理考核体系、内部审计体系、财务管理信息体系,建立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务效能提升。
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财政支持,实现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和医疗中心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7、文化建设工程深度挖掘医院核心文化,正确引导职工价值取向,激发全体员工对实现医院目标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效、求实、创新的中层干部团队,引领医院文化发展。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战略研究,把握医院文化建设关键路径,全方位构建医院文化制度层、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四个层次的文化网络体系。
充分利用医院文化的规范性、指导性、凝聚性,规范员工行为、塑造医学职业素养。
推动医院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双向管理体制。
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规范造就文化。
8、对外合作工程继续扩大境内外合作交流力度,深化与XXX医院合作的五项具体合作内容,全力推动浙东微创外科中心的品牌建设。
稳步推进与沪杭等地医院的合作,丰富院级、科级合作体系内容,加强合作交流的制度建设,规范合作运行。
通过项目化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开展在医院学科、医疗中心工程二期建设和特色专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医院服务供给能力,保障区域内百姓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