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过关检测(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

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

据此完成1~3题。

1.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2.据材料可知()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3.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解析:1.C 2.B 3.A第1题,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排除A项;由“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荒漠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

答案选C。

第2题,据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由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

答案选B。

第3题,人为设置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

答案选A。

(2019·三明模拟)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

据此结合图,完成4~5题。

4.谷坊的修建可使()①河流含沙量减少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修建谷坊的地区()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解析:4.B 5.D第4题,谷坊的修建,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同时也可以降低流速,下蚀作用减弱,下游山洪危害减轻,对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不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B。

第5题,沟道内需要拦截泥沙,河流流量较大,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不存在沙漠,A错误;修建谷坊的地区主要是在山区沟道内,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易侵蚀的地区,B、C错误;因地处河谷地区,气温高,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D 正确。

(2019·郑州模拟)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

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

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6~8题。

6.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7.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8.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解析:6.B7.D8.C第6题,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正确。

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错误。

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 错误。

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错误。

第7题,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故D正确。

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故A、B、C错误。

第8题,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故C正确。

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故A、B、D错误。

(2019·福州模拟)钱塘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含沙量小,仅为长江的35%。

近5 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

1950年以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

据此完成9~11题。

9.钱塘江河口泥沙的主要来源是()A.钱塘江流域B.曹娥江流域C.长江口海域D.河岸与河床10.下列月份中,钱塘江河口径流与潮流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最明显的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11.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将()A.降低河口水体盐度B.增强径流对南岸的破坏C.减缓岸线向外推移D.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解析:9.C10.B11.D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钱塘江含沙量小,曹娥江支流较小,泥沙来源也较小,而5 000年来,钱塘江河口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洋延伸,结合图示,长江口海域的泥沙在洋流的作用下,自北向南将泥沙带到钱塘江口堆积,C正确。

第10题,当河流作用大于海流作用时,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且河流作用越强,偏移方向越明显。

根据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6月份左右位于长江流域,此时降水量最多,河流的径流量最大,河流的作用最强,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的方向越明显,B正确。

第11题,大规模围垦滩涂,会导致河口地区湿地面积减少,导致盐度增加,A错;将会减少径流对南岸的破坏和加速岸线向外推移,B、C错误;有利于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D正确。

二、非选择题12.(2019·福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新疆天山以南的沙雅县(下图)由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塔里木河谷平原和80%的沙漠三部分组成。

流经该县的塔里木河床低浅,受汛期洪水满溢影响,沿岸地区湖泊星罗棋布,保存有世界最大、最完好的胡杨林群落。

近几十年来,该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在塔里木河干流修筑防洪大堤,导致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部分胡杨林斑块严重退化。

研究表明,胡杨林与地下水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埋藏深度在2~4 m,矿化度在1~3 g/L 时最适合胡杨林生长。

(1)与渭干河冲积扇平原相比,分析塔里木河谷平原胡杨林广布的原因。

(2)简述沙雅县胡杨林群落的经济功能。

(3)分析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4)当地胡杨林群落是由乔—灌—草组成的群落。

指出胡杨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胡杨林生长的区位因素可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人类活动等方面来回答。

第(2)题,胡杨林群落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绿洲农业、畜牧业的影响及林木的开发和旅游业上。

第(3)题,沙雅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胡杨面积减小、碎片化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人类的乱砍滥伐和工程建设,人口增加导致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农田灌溉使林木水分补给减少。

第(4)题,乔—灌—草组成的群落中,草本植物对水的需求最明显。

由以上分析可知,地下水位下降是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故最先消失的是草本植物。

答案:(1)地势较低洼,且受塔里木河河水易泛滥和渭干河汇集的影响,地下水埋藏较浅;(城镇分布较少)人类活动少,对胡杨林破坏较少。

(2)有效阻止风沙,保证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下草本适合发展畜牧业;胡杨的树干、枝、叶等可作为木材、工业原料和燃料;具有文化、科研、美学等价值,可发展旅游业。

(3)该县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导致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防洪大堤的建设减少了塔里木河两岸洪泛区水源的补给,加剧胡杨林区地下水位下降。

(4)草本。

原因:地下水位下降是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

13.(2019·延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内蒙古地区草地退化现象十分普遍和严峻,退化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小,植被群落种类成分发生变化,地上地下生物量下降。

其中,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之一。

材料二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区植物多样性受放牧强度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特点,下图为该草原区草原植被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变化特点。

材料三积雪厚度对返青期牧草的生长速度存在着明显的影响,下图为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积雪区牧草生产速度的差异。

(1)分析内蒙古草原分布区过度放牧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2)说出放牧强度的变化对锡林郭勒草原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推测原因。

(3)比较积雪厚度对返青期锡林郭勒牧草生长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过度放牧直接导致的是植被破坏和土壤的板结,植被破坏进而导致土质和土壤结构的变化。

对植被的影响是过度啃食引发草原植被破坏;过度践踏使土壤变硬,毛细管现象增强导致表面蒸发增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孔隙度等变化;加速土壤侵蚀、盐碱化和土地沙化,土壤向干旱环境演变,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荒漠化。

第(2)题,读图根据坐标图中曲线的变化可知草原植物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中等放牧压力下植物多样性最高,过度放牧压力下多样性最低。

人类活动强度不同对植被的影响不同,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第(3)题,读图分析重要的节点是回答此类题的关键。

积雪厚度不同返青期锡林郭勒牧草生长速度不同,结合材料三的图分析回答。

答案:(1)过度啃食引发草原植被破坏;过度践踏使土壤变硬,表面蒸发增强(毛细管现象增强);土层结构变化(有机质、孔隙度等变化);加速土壤侵蚀、盐碱化和土地沙化,土壤向干旱环境演变。

(能答出3点即可)(2)草原植物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中等放牧压力下植物多样性最高,过度放牧压力下多样性最低。

原因:轻度放牧压力下,外力干扰对植物群落影响较小,少数种群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抑制了其他物种的生存;中度放牧压力下,家畜的对草地的适度践踏和啃食抑制了优势种群的生长,植物多样性增加;重度和过度放牧压力下,植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植被生长,导致植物多样性低。

(3)影响:返青期前期(4月7日~4月26日)10 cm积雪区生长速度快于裸地和50 cm积雪区;返青期后期(4月26日~5月5日) 50 cm积雪区生长速度快于10 cm积雪区和裸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