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一、单选题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凝华2.晶体达到熔点时()A. 必须继续吸热才能熔化B. 只要保持熔点不变,就会一直熔化C. 继续吸热可以使温度升高,熔化加快D. 不一定继续吸热也可有少量熔化3.在冷却食物时用0℃的冰比用0℃的水好,这是因为()A. 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B. 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C. 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D. 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4.下列现象中,由熔化形成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5.海波在其熔点48℃时,所处的状态是()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态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这种材料凝固特点的图象是()A. B. C. D.7.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如果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A. 4℃B. 0℃C. −40℃D. 略高于−40℃8.下面的物质中,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 蜡、沥青、铁B. 食盐、玻璃、沥青C. 海波、铝、冰D. 松香、塑料、蜡9.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 蜡玻璃沥青B. 蜡铝玻璃C. 冰铁铝D. 冰铁沥青10.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这种材料凝固特点的图象是()A. B.C. D.二、多选题11.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0℃12.小明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得到以下数据,从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时间/min01234567891011温度/℃−4−3−2000012345A. 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0℃B. 在t时=3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C. 在t时=3min到t时=6min的过程中,该物质不吸热D. 在t时=7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13.人们在比较下雪与化雪时天气的冷暖,感觉到出太阳化雪时反而要冷些,其原因是()A. 下雪时,雪的形成是放热现象,所以人不觉得冷B. 化雪时,雪熔化要吸热,所以人感觉到要冷一些C. 化雪时的气温比下雪时的气温要低,所以人感觉要冷一些D. 化雪时比下雪时要潮湿,所以人感觉要冷一些1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为晶体B. 在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D. 80℃时该物质可能还没开始熔化三、填空题15.请根据下表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回答问题.(氢的沸点为零下256℃)(1)南极的平均气温达到−62℃,考察团到南极考察时,测量气温应该使用______ 温度计.(2)处于−265℃的氢是__________ 态.(3)如果纯金戒指不小心掉进钢水中,_________ 熔化(选填“会”或“不会”).(4)白炽灯发光时的温度达到2000℃以上,因此白炽灯的灯丝应选用____ 金属制成.16.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______态。

17.冬天,在北方人们常常在储菜的菜窖里会放几桶水,这样就可以防止蔬菜被破坏,这是因为利用了水________时要________的缘故.18.冬天,菜农在菜窖中保存蔬菜为了防止冻坏蔬菜,常在菜窖中加几桶水,这是因为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而起保护作用。

19.在通常情况下______的温度是0℃;南极科考队使用的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______低。

四、实验探究题20.在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某物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分析图象可知,该物体的熔点是______℃,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0℃时物质的状态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或“三者都有可能”)。

(3)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设置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______(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 (选填“快”或“慢”).(5)图象中DE段是______ 过程.(选填物态变化名称)22.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⑴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是______ ;实验装置安装的顺序应该为______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____________.(3)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C,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⑴在冰的熔化实验中,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冰熔化持续了______min,CD段冰处于______态。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故A错误;B、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故B正确;C、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故C错误;D、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故D错误;故选:B。

要判断冰的形成属于那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知道冰的形成过程,冰是由水得来的,即由液体变为固体,属凝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知道几种典型的物态变化。

2.【答案】A【解析】解:AB、晶体达到熔点,还要继续吸收热量才能熔化,故A正确,B错误;C、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D、晶体达到熔点,还要继续吸收热量才能熔化.故D错误。

故选:A。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的特点,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条件和熔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解析】解: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冷却物体,冰吸收物体的热量首先熔化成0℃的水,比用0℃的水直接冷却物体多了一个冰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要使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冰的效果好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此题主要考查了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4.【答案】A【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不符合题意;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确定答案。

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答案】D【解析】解:海波的熔点是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C是错误的,D正确。

故选:D。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知道海波是晶体,并且需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的特点,考查了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

6.【答案】D【解析】解:新型材料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新型材料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新型材料是非晶体;因新型材料是非晶体,则新型材料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其中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中有一水平线段,而非晶体没有。

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难度不大,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