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思修历年真题

自考思修历年真题

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C)A. 全部内容B. 所有要求C. 本质体现D. 存在基础2. 信念是人的(C)A. 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B. 认识、态度和情感的统一C.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D. 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 实现共产主义B. 建设社会主义C. 发展民主主义D. 摆脱贫穷落后4. 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C)A. 把理想等同于现实B. 把现实等同于理想C. 以理想来否定现实D. 以现实来否定理想5. 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A)A. 热爱自己的国家B. 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C. 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D. 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D)A. 创造中华文明B. 培育爱国情感C. 抵御外来侵略D. 发展社会生产力7.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 )A. 团结统一B. 集体主义C. 爱国主义D. 自强不息8. 人生观的核心是(A)A. 人生目的B. 人生价值C. 人生态度D. 人生理想9.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B)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观D. 人生实践活动10.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C)A.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B.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C.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D.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11.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出这种特殊性的是(B)A. 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B. 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C.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D.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B)A.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B.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精神C.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D.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1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D )A. 诚实守信B. 集体主义C. 与人为善D. 为人民服务14. 在下列选项中,对集体主义原则的错误理解是( B)A.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B. 集体主义原则与小团体主义和本位主义是一致的C. 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D.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15. 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

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B)A. 爱国守法的要求B. 明礼诚信的要求C. 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16. 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B)A. 经济发展水平B. 社会道德风尚C. 对外开放程度D. 传统文化积淀17.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和(A)A. 诚实守信B. 尊老爱幼C. 文明礼貌D. 爱护公物18. 陶行知先生说:“爱之酒,甜而苦。

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这体现了爱情的(C)A. 生物本能B. 平等互爱C. 专一排他D. 强烈持久19.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B)A. 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B. 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C. 法治一种治国方略,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D. 法制与民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20. 下列有关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说法,正确的是(A)A. 法律不能朝令夕改B. 法律的内容可以不统一C. 法律适用的结果可以随意被推翻D. 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21. 评价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是看(D)A. 是否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制度B. 是否树立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C. 是否提高了执政党的执政水平D. 是否维护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22. 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D)A. 执法为民B. 公平正义C. 服务大局D. 党的领导23. 我国《反垄断法》第11条规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该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C )A. 禁止性规范B. 授权性规范C. 义务性规范D. 委托性规范24. 法律中蕴含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指(B)A. 统治阶级中掌握领导权的集团的意志B. 统治阶级的整体的意志C. 统治阶级中主要领导人的意志D. 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25.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因素是指(C)A. 历史B. 风俗习惯C. 生产方式D. 地理环境26. 下列行为中,属于狭义上的“法的适用”的是(C)A. 某法官在家休息时主动为邻居调解纠纷B. 税务机关以涉嫌偷税为由对某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C. 检察机关已涉嫌贪污为由对某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D. 婚姻登记机关以男女双方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颁发结婚证书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宪法对(A)A. 我国国体的规定B. 我国政体的规定C. 我国国家经济制度的规定D.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规定28. 在我国,有权对诉讼活动实行专门法律监督的机关是(C)A. 人民法院B. 公安机关C. 人民检察院D. 仲裁委员会29.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D)A. 始于10周岁,终于死亡B. 始于16周岁,终于60周岁C. 始于18周岁,终于65周岁D.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30.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其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属于(C)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的主观方面D. 犯罪的客观方面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CD)A. 民族自尊感B. 民族自信心C. 狭隘民族主义D. 民族虚无主义32. 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CD)A. 个人的社会存在B. 社会的自然演化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33.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的有(ABCD)A.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B.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C.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D.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34.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的层次有(ACD)A.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B. 专门利己,损公肥私C.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35. 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内容的有(ABCD)A. 爱岗敬业B. 办事公道C. 服务群众D. 诚实守信36. 个人品德的形成(ABC)A. 依赖于个体的道德实践B. 受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C. 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D. 取决于一个人的一两次道德行为37. 下列对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A.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B.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C.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D. 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38. 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它的基本特征有(ACD)A. 必须是客观真实的B. 不一定通过法定程序收集C. 必须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D. 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的联系39. 下列关于法律的国家强制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C)A. 国家强制性表现为对违法行为的制裁B. 国家强制性表现为对合法行为的保护C. 国家强制力的运用必须依法进行D. 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包括(ABCD)A. 占有权B. 使用权C. 收益权D. 处分权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41. 简述在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

理想与信念相结合,就是美好的想象与深刻的认同相结合、明确的目标与执着的态度相结合。

(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的,任何人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都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信念之下,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良莠不齐的多种价值观都会以理想信念的面目出现并影响人们的心灵。

在确立理想信念时,人们需要运用自己的理智,掌握正确的判别标准,对其进行比较和鉴别,选择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42. 为什么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答: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上。

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这是因为:(1)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3)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3. 良好个人品德是如何形成的?答:个人品德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并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才能完成的。

具体来说:(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个人的道德品质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一样,是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与他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及其历史发展密切联系的。

(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一个人的道德意识要通过这个人亲身的社会实践才会逐步形成;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也只有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这个人在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德。

(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着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