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
摘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
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

初二年级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社会发展常识。


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传统课程。

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
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
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
标和任务之一。

它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传统课程。

在教学
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
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矛盾分
析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

所谓矛盾分
析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

一、“全面看问题方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
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因此,看问题必须考虑矛盾双方,坚持辩
证法的全面性。

譬如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的关系时,就要
全面看。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和变化。

二、“在普遍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 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
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即个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
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
最残暴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
史的一大进步。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
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
进步。

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
化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
的社会,奴隶主不断强化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政治上统治,又利用宗教迷信思想欺骗、威吓奴隶,对奴隶进行精神上统治,最惨无人道的是
奴隶主还常常利用奴隶作人祭、人殉,用奴隶充当角斗士等对奴隶的人身摧残和
迫害。

由此可见,评价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又如讲封建社会的“行会”时,也要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它在建立初期的积极作用,如行会的建立,
有利于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有助于传授生产技术,促进手工业的巩固和
发展。

又要看到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行会的种种规定限制了自由竞争,限制了从业人员的数目,限制了新式工具的应
用等,从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其它像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在讲解的
过程中也都必须具体分析,既看其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其局限的一面,不能一概
而论。

三、“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方法” 的运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同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
同一,因此,在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时,应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
握统一。

比如在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就要坚持“同中有异”。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同时又要看到社会历
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复杂的,各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超越这
个或那个社会阶段跳跃地向前发展,这就形成了各个国家特殊的发展过程。

如日
耳曼人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他们没有经历奴隶社会的发展
阶段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这就是“同中有异”。

又如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
变中,英、法、德、日、美等国尽管最终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然而由于各国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建立的方式各异。

英、法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民族统一,实现向资本主义转
变的;日本则是通过明治维新最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这也是坚持了“同中有异”。

又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
同时,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这就坚持了
“异中有同”。

四、“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外因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如在讲“为什么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时,就
必须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看到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即内部
因素所决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还相
当顽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等。

这是中国走
资本主义行不通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时已经强大起来的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也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他们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掠夺中
国的资源,不断勾结中国封建势力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

这是中国走资
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外在原因。

又如“近代的中国为什么落后了?”“搞社会主义
建设为什么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等,都可以用内外因分
析方法来分析。

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在初二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加强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河北省大名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