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舟曲泥石流原因分析

舟曲泥石流原因分析

94
96
肃州
甘州
凉州
白银 兰州 临夏 安定
合作 岷县
环县 崆峒 西峰 秦州
武都
98
100
102
104
106
108
42
马鬃山
40
敦煌
38
44
40
35
30
36 25
20
15
34
10
5
2
32
92Leabharlann 9496肃州
甘州
凉州
白银 兰州 临夏 安定
合作 岷县
环县 崆峒 西峰 秦州
武都
98
100
102
104
106
108
21
▪ 群测群防这种方式在国际上通用吗?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主任周平根:以日本为例,
日本滑坡的整理费用,相当于我们投入的10倍。他们在人口密集区投 入了大量的资金做预警。但我们的群测群防,他们还学习。 ▪ 应该说,我们的地质灾害学科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还在摸索的 过程。国外不像我们,群测群防“全覆盖”,土地比较多的国家,如 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搬迁。我们目前的防灾主要是避免人员的伤 亡,财产的损失还考虑不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搬走,但现在有很多 现实的困难。
▪ 虽然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降水造成的灾害各不相同,理论上在摸清 每个区域地质情况下,强降水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报都有一个临 界点。与“点雨”强度相关的临界点就是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的关键 点。
20
预警机制 群测群防
▪ 即便困难重重,运行近二十年的泥石流预警系统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预警系统已成功地预报、防治和处理滑 坡、泥石流险情278处,共避免4.35万人员伤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 2.73亿多元财产损失,开展了5处滑坡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
▪ 五是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也是此次泥石流造成重大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有些地方植被茂密,不易觉 察植被下面地质结构的危险性,所以有三分之一的地质灾害地点处于 我们的监控之外。
6
舟曲泥石流自然因素——地质地貌
▪ 陇南山区属秦岭山系,包括白龙江河 西汉水的中下游(属长江水系),是 甘肃省泥石流分布密度最大,爆发频 率高的地区。有以白龙江中游沿大断 裂带两侧泥石流最为发育,如舟曲至 临江之间长达约100公里的两江沿岸, 大小沟谷无不暴发泥石流。
▪ 二是“5•12”地震震松了山体。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也波及舟曲, 强烈地震导致该地区山体松动、岩石破碎,专家称岩体稳定至少需要3 到5年时间。
▪ 三是气象原因。今年上半年,舟曲大旱。干旱令这个地区的山体干缩, 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更松 散。
▪ 四是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暴雨和强降雨对原本松散易垮的山体、岩 体形成浸泡和巨大冲击,是此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诱因。
事件回顾
1
2
3
本次演讲要进行的分析
▪ 舟曲形成泥石流的自然因素有多大 ▪ 舟曲泥石流的预警是否到位 ▪ 舟曲泥石流是否与砍伐森林和水利设施有关
4
泥石流成因
▪ 陡峭的地形 ▪ 充沛的水源 ▪ 堆积流域中大量松散固体物质
5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分析
▪ 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原本就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地区,该地区岩体 风化严重,地质地貌非常容易松散破碎,形成地质灾害。
2010年6月1日至7月31日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2010年8月1-8日降水量分布图(毫米)
17
舟曲泥石流自然因素——点雨
▪ 何谓“点雨”?就是单点强降雨,就是局部范围,甚至是很小一片区 域的强对流天气,短时特大暴雨,除此单点范围之外的周边区域可能 只下小雨,甚至不下雨。
▪ 在舟曲、陇南山区,经常遭遇“点雨”,局地性强、突发性强,变化 大、强度大,常常令气象部门措手不及。
▪ 全新世中期(距今8000年到3000年前),达到了高温期的最暖阶段,是 舟曲、陇南一带泥石流最为活跃时期。这一时期山洪泥石流相继爆发, 在沿白龙江沿岸的许多沟口附近形成两级或三级新的扇形地,它直接 覆盖在河流砾石层之上,许多泥石流扇直抵江边。大约四五千年前, 这一级泥石流台地在白龙江沿岸从武都到迭部都有广泛分布,是现代 村民居住和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舟曲县城就是这样的地方。所 以“没有泥石流就没有舟曲县城”一说并不为过,当地人最早就是依 靠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平地以及富饶的土壤开始定居,生产,生活。
▪ 据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舟曲8月7日强降雨出现在舟曲县城以北地 区,就是说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山头的另一边突发强降雨。并且在一 个小时内降水量达到了70多毫米,而此时段舟曲县城雨量并不大。
18
▪ 自然因素所占比例大
总结
19
预警机制
▪ 泥石流灾害预报实质是对滑坡、泥石流触发条件的预报。如何把握强 降水对当地地质灾害触发的临界点,是预报、预警泥石流灾害的着眼 点
15
舟曲泥石流自然因素——5.12地震
舟曲县
16
舟曲泥石流自然因素——干旱

2010年7月份,舟曲县气象站降水量为52.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
28%。8月1~8日,舟曲县气象站降水日数为4天(图1)降水量为17.8毫米
(图2)。
42 40 38 36 34 32
92
马鬃山
敦煌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22
预防成功案例
▪ 8月12日,在新闻通报会上,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国华向媒体介 绍了一起预警系统成功避险的案例。8月11日夜晚,舟曲境内一直下雨。 县城及周边地区突降暴雨,城区南峪沟一带1小时降雨量达到21.8毫米, 8点左右引发泥石流,8时20左右到达沟口,历时约2个半小时,泥石流 掩埋7辆汽车,冲毁白龙江防护堤约500米和部分农田,10多户居民院 子和明德学校洪水冲入。两公里内沟床堆积厚达1.5~2米。泥石泥造成 了一定损失但无人员伤亡。由于在灾情发生前已通知群众撤离,泥石 流发生之前,监测员袁志成、王杜兴、刘佛云等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并组织未撤离人员按预定路线疏散,有效地避免了人员伤亡。
13
14

历史上,舟曲县曾多次发生较严重的地质灾害。1949年以来甘
肃舟曲县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1960年2月2日、1981年4月8日至14日、
1991年6月13日、1991年7月、1994年8月3日、1998年2月21日、
1998年8月共7次。
▪ 1984年~2009年,舟曲县出现暴洪灾害25次
7
舟曲泥石流自然因素——地质地貌
8
9
粘性泥石流
10
舟曲泥石流自然因素——地质地貌
11
《甘肃泥石流》
12
舟曲泥石流自然因素——地质地貌
▪ 从泥石流规模上看,舟曲、陇南一带,四五十万年前规模最大,六七 十万年前规模次之。根据泥石流沉积物分布的地貌部位及沉积特征分 析得出,当时周围山地没有冰川作用过,泥石流的产生几乎完全由暴 雨激发。这反映了当时舟曲、陇南一带经历着一系列剧烈的干湿变化 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