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村 居民 消费结构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农村 居民 消费结构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子 分析和聚类分析 开题报告
姓名:蒋旭 姓名: 学号: 学号:20086063 学院: 学院: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班级:08级 班级:08级3班
目录
• • • • •
立题依据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预期目标 进度安排
立题依据
消费结构
概念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 程中消费的各种各样的消费数据的比例关系。 作用 它反映了人们消费的内容、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反映 了人们消费需要的满足状况。 目的 考察消费结构,目的在于掌握和探索消费的变动趋势, 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衔接好产需关系。
4. 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四川 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率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 义。
研究内容
• 分别查阅四川省从1995年—2008年来的人均纯收 入、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动情况。 • 学习并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 分析。 •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我省农村居民收入,缩 小收入差距,改善消费结构的措施和建议。
研究方法
搜集数据
建立模型
统计分 析 制定建议
因子分析法 一、概念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 统计技术。是将现实生活中众多相关、 统计技术。是将现实生活中众多相关、重叠的信息 进行合并和综合, 进行合并和综合,将原始的多个变量和指标变成较 少的几个综合变量和综合指标,以利于分析判定。 少的几个综合变量和综合指标,以利于分析判定。
二、意义
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 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 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 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使因子具有一定的 命名解释性。 命名解释性。
相关步骤
• 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 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 • 构造因子变量。 构造因子变量。 • 利用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 利用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 • 计算因子变量的得分。 计算因子变量的得分。
相关步骤
•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指定聚类数目。 • 确定个初始类中心。 • 根据距离最近原则进行分类。依次计算每个样本 数据点到个类中心点的欧式距离,并按照距个类 中心点距离最短的原则将所有样本分派到个分类 中。 • 重新确定个类中心。依次计算各类中个变量的均 值,并以均值点作为K个类的中心点。
预期目标
聚类分析法 概念
聚类分析是一种建立分类ຫໍສະໝຸດ 多元统计分析方 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 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 多特征, 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 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 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
意义
A.依据研究对象(样品或指标)的特征,对 依据研究对象(样品或指标)的特征, 依据研究对象 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以减少研究对象的数目。 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以减少研究对象的数目。 B.也是对上一步因子分析法所得结论的进一 也是对上一步因子分析法所得结论的进一 步证明和检验。 步证明和检验。
致谢
• 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分析出人均消费支出中各个 支出项目的所占比例。
• 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出四川省农 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
• 基于上述两点分析,得出结论并制定相应的建议。
进度安排 2011年3月—4月 查阅文献,数据 收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并准备 开题报告答辩。 2011年5月—8月 对收集的数据分 析、预处理。 2011年9月—10月 建立数学模型, 并对相应算法就行研究。 2011年11月—12月 对四川省农村消 费结构分析的最后完善,撰写论文, 准备答辩。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消费结构是反映居民生活消费水平、 生活质量变化状况以及内在过程合理化程 度的重要标志。 2.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3. 研究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合理引导 农村居民消费、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有 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