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及方法概述V2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及方法概述V2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原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涉 及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准则有17项
9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1.6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
与IFRS的趋同 ■ 国内准则引用了IFRS13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 国内准则涉及的范围包括一般工商业及农业、金融业等特殊行
业,与IFRS基本一致。 与IFRS的差异
6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1.4 美国GAAP体系下的公允价值计量
1967年12月,APB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要求企业对应 付债务用现值法进行摊销。 1975年12月,FASB颁布SFAS12,要求对可变现的普通证券用公 允价值计量。 80年代, 发布16项公允价值相关准则 90年代, 发布23项(总共32项),其中金融工具相关准则9份 2006年9月15日,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发布 2009年7月1日,ASC Topic 820《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 2011年5月12日,ASU 2011-04
公允价值计量 —框架及方法概述
研发部 王宗礼
1
目录
1 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2 公允价值计量定义及计量框架 3 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4 公允价值计量评估方法概述
2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1.1 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金额或所付出的对价计量。
重置成本:资产按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金额计量,负 债按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金额计量
持有至到期的投资(Held to maturity,HTM)----债权投资 ■ 初始计量: US GAAP:公允价值减交易成本 IFRS/CAS:包括交易成本在内的成本 ■ 在持有期限内摊销,不需要公允价值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Held for Trading ,TS) ■ 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列示 ■ 利润表: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
允价值的情况下,未来折现现金流价值),减值准备不可回转
IAS/IFRS、CAS----每年测试 可变现净值小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减值准备,减值准备可回转 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Fair value less selling cost, FVLSC) 在用价值(Value in use,VIU)
4
1.2 公允价值的优点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解决了金融工具计量等不适用历史成本计量的难题
公允反映持有资产由于物价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有 利于风险控制
与决策有用观相适应,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公允价值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会计核算的重点将转向资产负 债表。
5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负债
考虑如下特征: 1.违约风险 2.报告主体的信用 3.负债转移的限制 4.其 他
确定计量单元
确定主要或最有利市 场(见下表)
13
二、公允价值计量定义及计量框架
2.2.2 Step 2:确定主要或最有利市场
确定主要或最有利市场
是否存在资产或负

债的交易市场?

是否存在 最大交易 量和最高 活跃度的
24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3.3 投资—公允价值对合并报表的影响(PPA)
现金 存货 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合计
资产负债表(假设A出资500收购B100%股权)
收购方A
收购前
收购后
1
2
600
100
150
150
150
150
900
900
被收购方B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3
4
30
30
50
80
50
50
130
市场?
是 主要市场

是否存在使得出售资 产所收取的金额最大

化或转移负债所支付
的金额最小化的市场?
最有利市场
基于所有可获取信息, 构建一个假设市场
确定市场参与者假设 (见下表)
14
二、公允价值计量定义及计量框架
2.2.3 Step 3:确定市场参与者假设
确定市场参与者假设
可观察的输入值 或
假设的输入值
180
580
550
550
150
380
550
350
350
50
350
1300
1300
380
560
1480
25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3.3 投资—公允价值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后续)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业务费用 税金 净利润
收购第一年B公司利润表的调整
实际报表数
公允价值调整
在主要或最有利 市场交易
在假设否市场交易
市场参与者 (特定) Level1,2
市场参与者 (非特定)
Level3
验证市场参与者 具有:
■独立性 ■丰富知识 ■有能力 ■自愿
形成公允价值 意见(见下表)
假设市场参与者 具有:
■独立性 ■丰富知识 ■有能力 ■自愿
15
二、公允价值计量定义及计量框架
2.2.4 Step 4:形成公允价值意见(公允价值计量)
8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1.6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
首次运用阶段(1998-2000) 1998年6月,《债务重组》第一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随后,
又发布《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 全面回避阶段(2001-2006)
要求尽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但本次修订并没有完全否认 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 再度引入阶段
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与中国会计准则(CAS)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确定减值,减值准备可回转 可变现净值=销售价格-销售成本
19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3.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US GAAP----仅在有迹象表明未来使用不能覆盖账面成本时 Step 1确认是否减值:账面净值>未来资产未折现现金流? Step 2确定减值金额:账面价值-资产公允价值(或不知道资产公
1,000
(600)
(30)
(30)
(5)
0
(10)
(200)
(50)
120
(45)
调整后价值 1,000 (630) (35) (10) (200) (50) 75
假设: 1.年初存货全部卖出; 3.无形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
2.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 4.无报表调整事项。
26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1.3 资产负债表的未来演变趋势
科目 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帐款
存货 固定资产
投资 应付账款
税务负债
融资负债 股东权益
现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未来 存在
科目性质 金融资产
可能不存在 可能不存在 可能不存在
存在 可能不存在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
可能不存在 存在 存在金融负债 股东权益来自160合并报表
2+4 130 230 200 560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长期投资 商誉 非流动资产合计 总资产合计
400
400
250
300
100
500
400
900
250
400
1300
1300
380
560
700 100
120 920 1480
负债 实收资本 留存收益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400
400
180
2.2.5 Step 5:确定公允价值披露
确定公允价值披露
第一层级(level 1) 在活跃市场中相同 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第二层级(level 2) 重要的其他可观察输 入值
第三层级(level 3) 重要的不可观察输入 值
18
3.1 存货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 成本与市场价的孰低确定减值,减值准备不准回转 可变现净值-正常利润<市场价<可变现净值
20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3.2 固定资产—价值重估
US GAAP 禁止价值重估
IAS/IFRS、CAS 如先发生减值准备,允许减值准备回转: ■ 在减值范围内可计入利润表确定收益。 ■ 超过减值准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OCI)
21
3.3 投资---金融资产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可变现净值:资产按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金额扣减预计成本
现值:资产负债按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 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3
1.1 会计计量属性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A—第一层级输入值得出,点估计—US GAAP中的“现行市价” B—第二、三层级输入值得出,区间估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概念 C—可变现净值(存货)、在用价值(减值测试)-广义公允价值
7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1.5 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下的公允价值计量
1982年,IAS16《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IAS39、IAS36 21世纪,生物资产、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等 2006年11月,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 2009年7月1日,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 2011年5月12日,IFRS13《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正式发布 2012年12月,IFRS13教育材料第一章发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