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称评审对论文的要求与规定(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2016年我省职称评审新变化曰前,省人社厅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度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放宽准入门槛,部分高级职称评审下放到市,淡化论文和奖项数量要求等,成为我省今年职称评审工作的亮点。
畅通申报渠道。
《通知》规定,凡在我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确定了人员劳动(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城市、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但无工作单位的人员,均可按规定的标准条件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公务员及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外,不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劳务派遣人员、人事代理人员分别由劳务派遣单位、人事代理机构会同申报人现工作单位推荐申报;城市无工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从业者和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由其所在街道社区、村委会或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推荐申报,逐级审核上报。
下放评审权限。
以前所有的高级评审委员会都由省人社厅负责组建,今年撤销了部分高级评审委员会。
撤销的有省中医药技术职务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省机械工程、化工工程、轻工工程、纺织工程4个省高级评审委员会,省国际商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等。
新增省基层卫生技术职务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和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职务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
此外,授权17个设区的市组建中小学教师、卫生技术、基层卫生技术职务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
济南等5个市组建工程技术职务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济南等3个市组建会计专业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负责本市所属的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
注重业绩导向。
今年的职称评审淡化了论文、奖项数量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填报的论文(著作、作品等)不超过3件,科研成果及获奖项目不超过3项。
《通知》规定,各系列(专业1评委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标准条件,要突出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能力,对申报人员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注重向基层、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
推动科学评审。
《通知》要求,各级评委会结合实际创新评审评价办法,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可采用业务测试、面试答辩、综合评议等多种方式,对申报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能力业绩情况进行科学、客观地评审评价。
根据工作进程,今年全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于7-9月组织申报、评议推荐和呈报。
11月底前完成评审工作;12月底前完成审核、备案工作;申报评审工作使用“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系统”进行填报。
其中,实行评聘分开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数超过核准的相应岗位数15%的,原则上不再推荐评审。
第2篇:高校职称评审中关于论文规定的几点思考分析了我省高校职称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相关规定,指出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工作思路:〔1〉建立科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2〉细分不同学科、不同系列教师评审条件;门)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术论文激励机制。
高等学校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即职称评审堤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的方式之一。
评审需要以高校教师己获得的各方面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教师的德、能、勤、绩等因素,对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做出判定。
而学术论文无疑是评价教师己获成果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的评定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0权威期刊。
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究院、所和分会X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或相当上述级别的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论文;〔2〉学报级期刊。
在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全国专业学会及分会不含省级学会注办的学术刊物、大学学报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3谱通期刊。
学术刊物(须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的刊号或准印证〉或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丨期刊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权威期刊、学报级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个系列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在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时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教师能否晋升的必要条件,教师为了能够晋升高一级职务也必定会为此努力发表相应级别的学术论文,这在很大范围内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发了教师投身研究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
因此,以学术论文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量化条件之一是教师资格评审中十分必要的一环。
二、评审中论文规定存在的问题学术论文虽然能够较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以学术论文作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却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以刊物级别衡量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
刊物级别划分过于笼统。
如不管是国际上公认的影响力极高的刊物或是国内影响力不高但主办单位级别较高的期刊都算权威刊物,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规定中几乎没有加以区分。
办的刊物中论文的就差,仅以期刊级别认定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论文规定中仅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完成的文章作为职称晋升条件,对第二作者以后属名发表的文章缺乏评价机制。
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有许多的研究工作是在2个甚至多个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如果将论文排名第二及以后作者的贡献排除,则有失公平。
另外,通讯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职称评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与国际上衡量作者对论文贡献的原则不相符。
在当前高校中,教师在攻读高一级学位时完成的科学研究论文通常在文章发表时会将指导老师作为通讯作者加以署名,指导老师也往往对文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通讯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就不应被忽视;相对的,作为被指导者的教师虽然其文章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但是其对文章的实际贡献力则应相应有所减弱。
只有考虑每一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情况,才能将论文的学术水平充分反映为教师的实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各系列职称学术论文规定单一化目前,我省高校教师、科研、实验3个系列在职称评审中均依据闽教职改【199刀010号文件执行,对科研和实验系列教师的论文要求也是参照教师系列同级别的论文要求,没有考虑这3个系列在职责要求、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区别,混淆了高校教师不同系列职务之间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按需设岗和激发不同系列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论文规定没有考虑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门类学科间的区别。
对于高校的体育、艺术、美术等学科教师在职称评审中与其他学科教师采取无差别的论文评审规定不符合这些学科通常的评价标准。
体育、艺术、美术类教师更应以其实践能力、技术水平、成果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采取“一刀切”的职称评审方式抹杀了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区别,不利于高校各个学科的发展。
三)论文发表时间要求的规定不够合理在每年度的职称评审中均对论文的发表时间有所要求,即论文发表时间需在任现职后至申报当年的12月31号之间。
但论文发表时间与拿到期刊的时间往往并不相同,这样尽管论文确定发表时间是申报的当年,申报教师取得期刊原件却有可能在次年职称评审会议开始之后。
而在目前的规定中,若评审会议开始时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论文不得作为当年的评审条件。
这看似符合程序,却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最终造成部分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因为期刊无法及时取得而错过了当年的职称评审。
当前的资格评审一般耗时较长,从资格申报到评审结束往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而若申报者在这一段时间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该论文既不能用于本次申报,也不能在申报者本次晋升职称后用于下一次职称晋升申报。
这种对论文发表时间上的规定不利于激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革论文评审要求的思考与对策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量化是当前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评审的硬件之一普遍被认为是最为容易量化的标准之一。
但从目前资格评审中论文规定所存在的问题来看,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在建立合理的论文量化前提下还须进一步加强资格评审的相关体制建设。
一)建立科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仅以期刊级别判定论文质量的现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学术论文质量认定评价体系。
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必须能够真实、准确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
对期刊级别的认定必须将期刊的主办单位、刊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刊物是否被较权威的检索、索引所收录一并加以考虑。
判断文章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力还必须充分考虑论文作者人数以及是否有通讯作者等情况。
对论文学术水平的判断还可以参照论文的被引用率、论文是否被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论文获奖情况等方面。
当然,我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还可以引入论文的量化赋分方法,即将论文划分若干个级别后分别赋以论文基准分,论文实际得分论文基准分十论文影响因子得分〉X作者排名系数121。
这种论文量化赋分的方法可以作为资格评审中论文评价的一个模式,不过量化赋分应以科学的期刊级别划分方法为基础,分值计算还必须考虑论文引用率及通讯作者的贡献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利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量化赋分评价体系。
二〕细分不同学科、不同系列教师评审条件对教师(包括教学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X科研、实验等不同系列资格评审的论文规定应有所区别。
评审教学型教师职称应相对弱化对科学研究型论文的数量要求,转而可以对教学、教改方面的论文提出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要求,同时在资格评审中对教学效果及其他教学实践环节侧重评价,如可以对获得教学贡献奖励的教师在评审教学型教师时给予适当加分。
对评审研究型和自然科研系列教师职称的论文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以突出显示研究人员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应对其承担各级别的科研项目立项及完成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条件突出者相应降低学术论文要求。
对实验系列也应相对弱化论文要求,转而侧重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创新水平的评价。
另外,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应区分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论文规定细则。
对于体育、美术、艺术等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学科应弱化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转而侧重考察申报者专业技术掌握情况。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术论文激励机制职称晋升是当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的重要手段,而作为职称评审重要内容的学术论文评价也同样要以鼓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投身本学科研究、多发高质量论文为目的。
在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中,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确定而非评审晋升获得,则将论文发表时间要求定义为任现职以来是合理的。
但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评审晋升获得,那么则会造成申报者在半年评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不能用于当前及更高一级职称评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将任现职当年的1月1日作为符合评审条件论文的起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