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区域经济合作PPT课件
第八章--区域经济合作PPT课件
3、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合 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技术合作、信息合作等等。
4、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民间合作、官 方合作及官民合作。
back
-
8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2.1
(一)要素禀赋理论
又称要素比例说 ,简称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经济学家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学说。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 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人力资本学说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 落后,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而非物质资本的短缺。
-
11
人力资本学说
利用人力资本学说解释列昂惕夫悖论: 美国的劳动力素质高,在劳动力身上融入了大量的资本要 素。因此,美国商品的劳动密集型也即资本密集型。实际上是一 种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
列昂惕夫悖论: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美国资本相对充裕,而劳动力则相对短 缺,按照传统的俄林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 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列昂惕夫计算出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劳 动比率低于美国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这一结果与俄 林的理论相反。
-
13
研究与开发学说
他们将美国的19个工业部门依研究与开发投资占销售额的 比重和科学家、工程师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由低到高依 次排列。从中他们发现,居于前列的交通运输工业、仪器仪表工 业、化学工业和非电子机器制造工业等工业部门的销售额占美国 制造业销售总额的39.1%,它们的出口额占美国工业制成品出口 总额的72%,它们的研究与开发投资额占美国研究与开发投资总 额的89.4%。据此,格鲁伯、梅尔塔和维农得出了美国工业中研 究与开发投资相对较为集中,因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 同时又是美国的主要出口生产部门的结论。
2、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水 平合作与垂直合作。
-
7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1.22
水平型区域经济合作:指合作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 企业生产商品在产业生命循环阶段上所处层次大体相同,双方提 供生产要素的技术含量基本一致的协作活动。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 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
国家创新
区域创新
back
-
10
人力资本学说
以舒茨尔(T. W. Schultz)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 力实质上是一种不同质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实质上是指高素质 的劳动力。
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对劳动力投资的强度。这种投资 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教育投资;二是卫生保健投资。
(1)人力资本是劳动力和智力资本与健康资本的结合。人 力资本学说认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 的丰裕程度。
back
-
9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2.2
(二)新要素学说
新要素学说是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它大大扩展了 生产要素范围,把劳动的智力投资、科技进步与创新、获取信息的 便利程度都列入生产要素范畴,深化了生产要素的内涵。
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
人力资本学说 研究与开发学说 创新理论—— 企业创新
第八章 区域经济合作
-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
2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与内涵
(一)概念与实质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新要素学说 (三)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
BACK
3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1.11
H-O定理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 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 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将国际贸易和区际贸易的领域由产品拓展到生 产要素,并认为正是由于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地区 之间的贸易格局,而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够改变地区要素禀赋 之不足,提高地区生产效率。
(一)概念与实质
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 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合作三要素:合作主体 合作对象 合作效益
区域经济合作主体: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和自然人,也可以是地方政 府乃至主权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在区域经济合作活动中,各经济 主体地位对等。
区域经济合作效益的衡量依合作主体不同而不同。 根据合作目的可以将主体分为两类: 1、企业:通常把获取长期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 2、政府:追求社会效益,通过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有效流动, 谋求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本区域在更高一层次区域中的地 位。
back
-
6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1.21
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指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 等等。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1.12
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是区域 贸易的特殊形式。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
区域经济合作VS区域贸易 区域贸易通常表现为一笔商品的买卖行为,买卖双方根据合同 进行交货与付款后,贸易活动即告结束。
back
-
12
研究与开发学说
以格鲁伯(W.Gruber)、梅尔塔(D.Meita) 和弗农(R.Vernon)为代表的另一部分经济学家们 是将所谓“研究与开发要素”(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ctor,R&D Factor)引入了对一国 贸易结构和商品流向的研究,在于1967年2月联合署 名发表的论文中,他们研究了美国工业中的研究与 开发投资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相互关系,提出了 基本类似于人力资本说和劳动技能说,但又主要是 从技术角度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新观点。
区域经济合作的双方通常以项目为纽带结成经济实体,共同负 责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工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因此,区 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比区域贸易更为长期、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行为。
-
5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1.13
区域经济合作效益VS区域贸易效益
区域贸易效益体现为在商品买卖过程中各自经济利益的实现。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
1、根据区域经济合作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 国际经济合作和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较区际经济合作而言,国际经济合作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协作活动, 它除了要考虑一般的区域经济合作规律外,还需要考虑不同国家 的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