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案

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案

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案第六课创造价值承担使命第二节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第一框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理想的定义及理想的科学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崇高理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对给出案例的自主分析与讨论并结合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从而实现本课知识点的教学工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价值取向情境,通过设问和学生参与,感受作为一个青年人应树立崇高社会理想的历史责任感,并引导学生自觉在奋斗中实现社会理想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树立崇高的理想。

教学难点: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相结合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布置学生查找“名人论理想”或“名人的崇高理想”的相关事例、资料。

三、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作为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的高中毕业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而使我们今后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理想的相关知识。

一、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那么,让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理想的定义。

1、理想的定义(书本P32):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是以客观可能性作为根据的关于未来的美好构思、设计或愿望。

对定义的两方面理解:首先,理想是以客观可能性作为根据的,也就是说理想的实现具有现实可能性,理想并不是指空想或者说幻想。

其次,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关于未来的美好构思、设计和愿望,也就是说理想的方向是指向未来的,它区别于回忆和现实。

同时,理想虽然以客观可能性为依据,受各项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可以通过人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来更好地确立并实现理想。

了解了什么是理想后,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请你根据你对理想定义的理解,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N次贴上写出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课堂活动:学生思考并书写人生理想,稍候教师请个别同学起来交流学生回答部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做一个好人、今年是建国60周年,希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赚很多钱……教师归纳:其实刚才大家所提到的都属于你自身的人生理想。

但从内容上看,它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区别,我们按照理想的内容来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2、理想的丰富内涵/类型(书本P33):人们通常将理想区分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回归到刚才的讨论中:赚很多钱体现的是生活理想、找个好工作体现的是职业理想,国家繁荣昌盛体现的是社会理想、做一个好人体现的则是道德理想。

下面我们依次进行了解。

(1)生活理想生活理想指的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包括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生活理想集中表现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生活理想是人的理想中非常实际的一部分(如刚才同学说赚很多钱,这一理想直接关系到他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它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

简要介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

生活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一般来说,希望有较为舒适的生活条件,有较优越的生活环境,有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生活内容,有具有魅力的充实的精神生活……这些都是生活理想所包含的内容。

而由于生活理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必须以每个人具体的生活条件为依据,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出发,切忌盲目追随和仿效他人。

(2)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指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及其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对于青少年来说,人生理想往往和社会职业联系在一起。

青年往往通过对职业理想的选择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把就业视做是实现理想的途径。

提问引导讨论:那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职业理想,应如何来选择职业呢?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时写就的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展示材料:《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

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

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学生阅读完讨论并归纳,书P34):可见,我们选择职业,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职业的要求、个人的意愿和条件,而以社会需要为首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指对一定社会的高尚的做人准则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向往和追求。

道德理想具体内容为:自己一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具备哪些道德,如何达到这种理想的品德境界。

同时注意,道德理想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凡是被认为符合人类活动关系准则的美好理想如诚实、正直、勇敢等等会世代相传。

(4)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指对未来更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社会理想一旦确认,通常会成为信仰,使人终生以求奋斗不止。

事例说明:岳飞矢志报国北宋末年的岳飞,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才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

当岳飞率军屡败金兵,建立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女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毅然将美女送了回去。

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奖励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末灭,何以为家?”岳飞一生不顾个人安危,终于留下了千古美名。

在我们社会主义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前,我们必须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社会理想不动摇,坚定这样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

学生思考:了解了不同的理想内容,请大家思考:在刚才我们所讲的各种类型的理想中,哪个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呢?学生回答后归纳:在理想的各方面内容中,社会思想是最根本的,起着主导作用的,规定着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的性质和方向。

同时,理想的各方面内容又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简要过渡):通过了解理想的定义和内容,我们发现,理想在人生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关于理想的这种重大作用,我们可以用自然状态下的喷泉来做比方: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

理想有多高,成就便有可能达到多大。

想到的东西,即使一部分终其努力也达不到,那也是很正常的。

可是,达到的高度却很少有超过想像之上的。

犹如跳高运动员,如果以短期可以达到的某一高度为最高目标,那么,在跳过了这个高度之后,他便会选择“激流勇退”或放松训练,不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反,如果把有相当难度,只有经过奋力拼搏才能达到的高度,作为奋斗目标,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在能力。

这说明,理想有层次之分。

理想的层次不同,作用也不同。

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

3、树立崇高的理想(1)理想是有层次的(书本P37):按理想的层次,可区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

我们这里说的树立崇高的理想,一般指的是将个人理想融于社会共同理想中,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书本P37):个人理想要融于社会共同理想之中,但这并不等于抹杀了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共同理想,社会共同理想包含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千百万个体的共同努力奋斗。

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个人的理想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也才能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实现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

古往今来,无数对民族、国家、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伟人,都很好地处理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他们的崇高理想。

学生举例说明课前查找的相关事例。

附:学生所举部分事例[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曼德拉的理想]:纳尔逊曼德拉,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

获法学学士学位。

1952年至1956年在约翰内斯堡当开业律师。

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

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

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曼德拉1944年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

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全国副主席。

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

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

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

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

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年,周恩来进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在课堂上严肃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读书?学生中有的回答:“为光耀门媚而读书,”有的答:“为明礼而读书,”有的答:“为家父而读书。

”12岁的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倔起而读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