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结题报告四川威远中学吴茂良内容提要:为了扭转教师登台就讲,独霸课堂,学生少数表演,多数陪读的状况;为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我们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构建了“阅读质疑,自主探究“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八项策略。
这一模式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四川威远中学校虽地处县城,但学生65%以上来自农村。
学校条件、学生基础、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差,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学生跟着老师思维转;受陈腐教学观念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课堂成了学生少数表演的舞台,学生横排就座、被动静听。
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不动脑、抄参考,教案本上大都是知识点的罗列,或例题搬家,缺乏教法设计,对上课几乎没有用,备课归备课,上课归上课,备课上课两张皮。
学生作业成了摆设,作业常常是做一遍誊一遍,每一本作业都写得整整齐齐,老师判作业大都是一对到底,正确率几乎可以说是100%。
无效作业掩盖了学生学习的差异,起不到反馈作用。
教师的教学艺术跟不上,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方法,一样的套路,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课堂用时少,收效甚微。
经过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不能代替,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
(二)课堂不是展示教师表演风采的舞台,而是体现驾驭能力和教学智慧的领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应在课堂得到发展。
(三)要去掉无效备课和无效作业,解放老师的手脚,做到备为教用,作业反馈教学。
(四)改革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
(五)学习借鉴兄弟县校的先进经验,转变教与学行为,但不可照搬现成模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和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借鉴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实践探索新模式。
二、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教学模式作为学与教的创新模式,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提纲引导之下,主动、自觉、独立的自学。
能有效地促进课堂优化,使学生拥有迅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形成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物化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
有效解决了常态教学下暴露出来的问题,能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一)探索如何把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成果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使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与名目繁多的学科教学法相融合,发挥学导式的优势,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探索变教为导,导中有学与学中求导的有机结合,研究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学会"到"会学",迅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提高综合素质,着重学生思维策略的发展与应用。
(三)创建一套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策略和操作指导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的适应中国教育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训练方案。
(四)探求适合学导式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
(五)建立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成立课题研究组1、课题指导小组:艾正安:内江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张琳:威远县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唐远平:威远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2、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以及所承担的任务吴茂良:中学生物一级教师,具体负责课题的课题申请书、实施方案、总结和结题工作和高一课题实施工作。
李怀生:中学生物一级教师,负责高一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文相林:中学生物一级教师,参与高一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袁利:中学生物高级教师,负责高二年级课题实施工作。
邓志勇: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参与高二年级课题实施工作。
刘一令:中学生物二级教师,参与高二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张周燕:中学生物二级教师,参与高二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刘蓉:中学生物一级教师,负责高二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刘利:中学生物一级教师,参与高二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邓智勇: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参与高二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刘晓琴:中学生物一级教师,参与高二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蔡萍:中学生物一级教师,参与高二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3、实施年级:高一、二年级(二)研究途径: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三种途径: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整合教材,编写“导学、交流、释疑、训练”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
二是在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各学科研究出体现各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各学科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三是研究教师培训策略。
选拔悟性高的教师作为课题实验骨干教师,一带一、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保证课题实验的优质资源。
(三)实施步骤(1)分析要素:明晰四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及相互关联。
(2)理论支持:提供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充实教学论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3)设计方案:设计实践方案即可验证的实验路径。
(4)实证训练:根据四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的操作要点按实践方案进行实证训练。
(5)评价反馈:创建四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6)总结提炼:建立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模型。
(四)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贯穿在课题研究始终的一项研究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既是被研究者,同时也是研究者。
将采取"以点带面、及时总结、逐步推广"的研究策略,重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专家引领。
(2)调查研究法:本研究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使用教学模式和方法,了解他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适应情况,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教师的基本现状情况案例。
(3)文献研究法:通过情报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学模式的研究情况,获取基础性的参考依据;收集书报杂志上有关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为本课题提供参考。
(4)经验筛选法:实际调查、广泛收集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并进一步分析、研究、筛选出适合本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5)案例研究法:及时收集有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6)实践训练法:根据设定的训练模型对教师的有效职业行为进行实际训练,以验证理论和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7)评价法:课题研究形成的学导式教学理论,筛选出的四步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找出其相关联性,明确使用方法和影响要素。
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训练模型经过科学的评价与验证。
(五)研究进度(一)实验的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2—3月)(1)按照实验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组,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 课题研究方案由吴茂良负责撰写。
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本学科具体的实验方案。
2. 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12年4月——2014年4月)(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
(2)每月参加一次教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并交一份案例分析。
(3)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到2013年暑假,各实验小组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方案。
(4)每学期围绕自己研究专题上好实验课,上交有关教案及自我评价表。
(5) 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论文,并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6)每年要对本学科工作提出一点带有创新性的改进和指导意见。
(7)2015年2-3月,各实验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内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六)研究措施与实践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我们在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八项策略,把教学改革落到了实处。
一是改变课堂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在课堂做到“七要四不讲”。
七要: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过程要让学生说,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做,实验要让学生做,习题要让学生编,结论要让学生下。
四不讲:学生已知的不重复讲,学生自学弄懂的不讲,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弄懂得不讲,学生通过实验弄懂的不讲。
教师要讲学生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手。
二是改变教案编写模式。
要求教师围绕教材重点设计出三部分内容: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提纲;设计指导学生交流释疑的方式和办法;设计指导学生当堂训练的题目。
真正做到备为教用,备为学用,不做无用功,教案本上不写课堂上用不着的内容。
四是改变科代表任命办法。
实行“生生科代表制”,要求每组每人都按自己的喜好选当一门科的科代表。
全班同学人人都当科代表,人人尝试当先生。
既有利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又便于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
五是改变教师授课方式。
实行“10+30”分钟授课,要求教师必须把讲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将30分钟留给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六是改变教研模式。
1、强化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的引领作用。
采用不同方式和方法渗透名师教育思想和教法,用名师思想统领教师的教学观。
2、学科组研课说课活动。
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每周一次集体教研进行“压周说课”。
3、教师按指定内容设计教学,从教材内容分析及理解,目标制定及分解,导学问题及设计理由,训练内容及设计依据等几个方面详细展现和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
每周进行一次全体教师参加。
4、集体研究分头备课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1、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由重传播向重发展转变,由重优生向重全体转变,由重讲解向重引导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整齐划一向差异性转变,由信息单项交流向综合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