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昌故事

宜昌故事

宜昌故事1846年郡首陈熙晋重修东门城楼。

宜昌城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唐代旧城址新建。

原建为八门,同治年间改为七门。

全城东西宽一里多,南北长三里多。

1860年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七,大雨两昼夜,江水自大南门、文昌门、中水门、镇川门入城;二十九,大雨不止,水位高达58.32米,流量92500立方米/秒。

六月初五水退。

1868年位于镇川门下侧的镇江阁,内设粮食行公所,成为宜昌河米行业集会、交易中心。

1875年东湖县西峡乡(今黄花场)单孔石桥修建完工。

桥长15米,净跨8.5米,宽7.55米,高6.6米。

经百余年,至今犹存。

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宜昌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4月成立宜昌海关,首任宜昌海关税务司为英国人狄妥玛。

同年,英国在宜昌设立领事馆,最初在英舰上办公,两年后迁至怀远路新楼。

是年,宜昌府城沿江一带码头附近已有堆栈业8家。

1877年宜昌海关设水标站,宜昌始有水位记录。

宜昌伊斯兰教清真寺创建于清顺治年间,是年,由地方回民重建完工。

寺在尔雅台侧的天后宫巷内。

是年,归州屈原乡设贾家店义渡。

1878年春,宜昌士绅集资重建东湖县城隍庙歌台。

夏,英商立德乐雇中国引水王定邦驾“彝陵”轮首航汉宜线,是为进入宜昌港口的第一艘轮船。

1880年是年,在长阳县主要官道丹水支流点兵河上,修建一座跨度为35米的独拱石桥,即太史桥,1882年竣工。

1940年因战争被炸毁。

1881年3月18日,樊燮病逝(1812-1881)。

樊燮,施南人,曾任宜昌中营游击,退伍后住宜昌。

其子樊增祥(1846-1931),字樊山,清末著名诗人。

樊葬宜昌东湖五龙乡,增祥为撰墓碑文。

7月,由于宜昌海关占用了汉景帝庙,引起本地前来求雨的农民群众不满,有500多人冲击关署。

是年,宜昌镇总兵崔福泰等捐资修葺清真寺,次年竣工。

1882年7月,宜昌开始观测降雨量。

是为宜昌降雨量记载之始。

是年秋天,峡江救生总局奉命设立,局址在宜昌北门外,由宜昌镇总兵罗缙绅兼营局务。

统筹宜昌以上400余里水程,红船分守各滩。

是年,东湖知县龙兆霖主持增修府学宫教授署和县学宫教谕署、训导署多处。

拟修复东山寺览胜楼,工未竟而止。

是年,基督教英国内地会派教士来宜昌传教。

不久建立“福音堂”及住宅楼于兴盛街,向码头工人布道。

1883年3月28日,继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处于1878年3月试办海关邮政之后,是日宜昌海关邮局成立,对外收寄信函、包裹等。

7月10日,宜昌海关长江水位为46.3米,是为宜昌开埠以来的最高水位。

9月,上海《申报》在宜昌聘请记者,采访新闻。

是年,宜昌港埠全年由汉口至宜昌船轮运输旅客总人数为2218人。

是年,天主教鄂西教区设在荆州的主教府迁至宜昌,第一任主教董文芳(比利时人)随来。

主教府设于乐善堂街天主堂内。

是年,英商立德乐乘木帆船进入川江,一路详细勘察川江航道,归来后写《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一书,认为宜渝段通航并不困难,只须轮船马力大、吃水浅即可。

是年,宜昌镇总兵罗缙绅主持施测东湖县至巴东县一段的长江形状及救生红船、炮船设置位置,绘制出《峡江救生船志》。

1884年2月英商立德乐设计建造能行驶川江的“固陵”号轮船抵达宜昌,暂行汉宜线。

是年5月,立德乐在宜昌开设立德洋行,经营舶来品。

10月,宜昌第一家税号曹恒茂税号在锁堂街开业,业主为曹耀卿。

是年又有广生同、同仁和、大生厚税号相继设立于锁堂街,同永公税号设立于白衣庵街。

是年,浙江钱塘人陆维祺揩陈建侯等人同游三游洞,题鬲凡二字作摩崖石刻。

1885年是年冬,宜昌镇总兵罗缙绅在宜昌江南点军坡立“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1886年8月在宜昌江南岸姜孝祠侧修建寓真阁完工,祀关圣和群神祗。

是月,罗缙绅领众绅重议修复东山寺揽胜楼事,经集资后于是月开工,年底完工。

揽胜楼“飞阁流丹,屹然胜迹”,居东山之巅,可瞰宜昌全城。

是年,宜昌开始采用新式气象仪器观测温度、气压和降雨量。

1887年2月4日,罗缙绅率水师巡江参观黄陵庙后,倡俸修葺诸葛武侯祠于是日完工,湖北省督学张仁辅撰碑文。

6月,长江上游轮船公司派立德乐在宜昌设航运办事机构。

1888年9月,宜昌南岸石门洞张三丰像刻完工。

12月,基督教美国圣公会派一美籍传教士和一华籍传教士由汉口来宜昌布道,并在乐善堂购地建堂。

是年,由当阳县知县李元才主持续修的《当阳县志》成书。

是年,基督教美国圣公会陆续在宜昌白衣庵、二马路、桃花岭、西坝购地建房,设圣雅各堂、圣灵堂和圣约翰堂等。

1890年6月,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北巡抚谭继洵会奏,鄂省土药以川土为大宗。

川土入宜昌、施南境向有偷漏绕越,各局卡多有迁就。

应奏委大员赴宜昌设立分局,照章抽税。

9月,湖北省正式设立“鸦片厘金征收局”,总局设在宜昌,另在巴东县野三关设分局。

是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派专人来宜昌修巫山至宜昌的三峡纤道。

是年,基督教瑞典行道会来宜昌,在北门外购房设堂传教。

后在青龙巷建福音堂和住宅。

又在当阳的河溶、慈化,枝江的江口设分堂或聚会所。

是年,受聘于湖广总督衙门的欧洲专家组到宜昌及其周围地区考察铁、煤等矿产资源。

湖广总督张之洞设立湖北矿务局,派人查勘兴山、巴东、当阳等县的煤、铁矿。

1891年5月19日,求雨的农民队伍进入宜昌府城,为进汉景帝庙与占用该庙的海关洋人发生冲突,被驱散。

7月1日,宜昌至重庆步班邮路开通。

8月17日,宜昌西坝居民中元节祭祖焚纸钱不慎引起火灾。

燃烧到江边,焚烧的木船顺江流至镇川门,使北岸闹市亦引起燃烧。

受灾上千户,有数十人被烧死。

9月1日,宜昌教案爆发。

是年,宜昌城区有居民3.9万人。

至是年,宜昌府城区有旅宜外地商人修建的四川会馆(川主宫)、江西会馆(豫章书院)、湖南会馆(禹王宫)、福建会馆、黄州会馆(帝王宫)、汉阳会馆(晴川书院)和武昌会馆(鄂城书院)。

是年,宜昌港全年由汉至宜轮运旅客12367人次,是1983年的近六倍。

1892年7月,长江发生特大洪水。

15日,宜昌最高水位49.2米,最大流量6.48万立方米/秒。

是年,宜昌英国领事馆被毁后,在原址上新建办公楼竣工,连同其他用房和花园空地占用地7926平方米。

1893年是年,宜昌海关报告,宜渝川江木帆船达1.2万余只,船户纤夫不下20万人。

荣茂祥钱庄在宜昌鼓楼街开业,是宜昌最早的一家钱庄,至1909年,宜昌城区先后有王万镒、宏盛昌、荣茂厚、黄春裕、聚兴昌钱庄开业。

1894年6月,英属宜昌书信馆成立。

是外国人在我国商埠较早设立的邮政机构之一。

同年12月1日,书信馆开始发行自己设计的“宜昌”邮票,全套共8枚。

1895年是年,基督教瑞典行道会在宜昌北门外青龙巷原福音堂内开办小学堂。

后另修校舍,定名为“务本学校”。

是年,拔贡王步点在宜昌南正街开办“九字学堂”,取“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九字为校训。

是宜昌最早的私人办新式小学。

民国建立后,改为私立九字学校。

1896年3月20日,清政府批准开办中国国家邮政(即大清邮政),划全国为35个邮界。

宜昌邮界辖宜昌、施南两府及万县副邮界。

是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设湖北省官钱局,发行“官票”,开展业务有兑换银钱和调节钱价等,并筹划在宜昌设立分局。

1897年2月2日,宜昌邮政总局成立。

负责宜昌邮界和万县副邮界的邮政管理。

7月1日,宜昌创建第一条步班邮路。

由宜昌至重庆,全程1810华里,邮程需13天。

是年,湖南维新派刊物《湘学报》在宜昌设立分销处。

是年,法国人谢瓦利埃对长江上游自宜昌至屏山段的航道进行测量,绘图64幅,为外国轮船航行川江提供依据。

1898年2月15日,宜昌立德洋行的英国人立德乐,雇员驾驶一只上海制造的55英尺长,载重十吨的木壳小汽轮“利川”号,由宜昌溯江而上。

进入三峡后,多次靠纤夫拉滩上驶,历时23天,于3月9日到达重庆。

是为宜渝川江轮船航行初探之驶。

2月22日,归州发生地震。

是年,英商太古洋行在宜昌继建仓库、堆栈和码头。

武穴人陈耀峰应太古洋行雇用,在宜昌组织劳力,进行水上装卸作业,为太古洋行等轮船公司服务。

是年,基督教英国女传教士穆秉谦来宜,开办女工学堂,招收12名女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刺绣。

是为宜昌有半工半读女子教育之始。

穆秉谦又开办“哥伦比亚”妇女学堂,吸收女教友参加学习,是为宜昌有成人教育之始。

1899年3月14日宜昌发生地震。

据是年3月21日上海英文版《字林西报》载,宜昌“傍晚6时30分左右,经历了一次强烈地震。

地板突然像要下陷,房屋像要坍塌似的。

书橱摇晃,窗户发生响声。

”宜都、枝江一带有震感。

是年春旅宜广东商人集资万两成立茂大卷烟公司。

在宜昌城区南门外开办茂大卷烟工场。

聘3名曾在菲律宾实习过的技师作指导,有职工48人,生产雪茄烟运销武汉、上海、天津,并远销美国和日本等国。

是为中国民族资本开办最早的一家卷烟厂。

该厂1901年停业。

5月英舰“山鸡”号和“山莺”号驶至宜昌,闯过三峡,进至重庆。

这是外国军舰到宜并入川之始。

6月12日英国人船长薄蓝田驾驶“肇通号”轮船,由宜昌上驶川江,是月25日抵重庆。

是为外国铁壳商轮首次由宜入川。

是年湖北省首次派留学生78人出洋,内有宜昌籍屈德泽、沈明道等人赴日本留学。

沈明道于1902年由日本师范科、屈德泽于1905年由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回国。

1900年12月27日德商新造“瑞生”轮载中外旅客34人由宜昌驶川江。

三峡江水枯落,行船危险,而德籍船长强令航行。

上午11时至崆岭二珠触礁沉没,船长及部分乘客遇难。

至此,航业界视峡江为险途,致使川江航行中断近10年。

是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督办宜昌至四川巫山县的峡江驿路。

是年宜昌乐善堂由东湖县士绅曹启荣、吴耀椿等人筹建,堂址设于汉景帝庙内。

1916年在南门后街购地建新堂。

1901年10月英商太古洋行的“洞庭”、“沙市”和“昌和”三轮定期行驶汉宜线。

是年基督教美国圣公会创设美华书院,地址在宜昌二马路,后迁至桃花岭。

是年用宜昌教案赔款修建的法国天主教圣母堂在宜昌郊外下铁路坝山坡处建成,该圣母堂又称爱德堂,内有修女院。

1902年2月宜昌海关将平善坝子口卡改为分卡。

用银计1030两,在平善坝购地建办公用房。

8月由宜昌东湖知县叶炳勋主持疏浚的南岸孝子岩甘泉井竣工。

10月27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湖北巡抚端方联合向清廷经济特科保荐人才:宜都人杨守敬,“老成夙望,博览群书,致力舆地学数十年,于列朝沿革险要,洽熟精详,著书满家,卓然可传于世”。

是年,法国海军少校虎尔斯特率测量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川江自宜昌至宜宾航道进行测量,搜集了大量的航道资料。

是年,宜昌地方花鼓戏在东湖县各乡传开。

有“前山”、“大泉洞”、“尤家湾”等花鼓戏班相继承传演出。

是年,枝江县的董市始设邮政代办所。

1903年2月德国在宜昌设立邮局。

宜昌是德国在华14个通商口岸设邮局之一(湖北省有两个,另一个在汉口)。

3月13日宜昌邮政局在归州开办邮政代办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