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镇供水应急技术指导手册(试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前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城镇供水是城镇的生命线。
近年来,我省城镇供水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频发,供水设施在运行中出现泵站水锤、冰灾断电和超低枯水位取不到水等诸多事故,对城镇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健全城镇供水安全体系,提高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设施建设、水厂设施改造和科学地指导各地的应急供水工作,我厅组织并委托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编制了《湖南省城镇供水应急技术指导手册(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
《指导手册》针对我省城镇现有供水设施特点,按照取水设施、净水设施、输配水设施、水源突发重大污染和二次供水设施等五个方面建立城镇供水应急技术保障体系的需要提供了若干应急处理技术。
包括:取水设施应对枯水位取水的应急技术;净水设施应对可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技术、应对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的化学沉淀技术、应对还原性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技术、应对微生物污染的强化消毒技术、应对藻类暴发的综合应急处理技术;输配水设施应对爆管的应急处理技术、应对水池上浮的应急处理技术;应对水源突发重大污染的应急措施与技术以及应对二次供水设施引发的水质污染事故的技术处理措施等。
《指导手册》共分七章,分别介绍了遇到事故时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叙述了应急处理技术的原理并给出了应对措施和工艺参数。
各供水企业在参考本《指导手册》应对突发性事故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用的应急处理技术和措施,并进行现场试验,在取得良好试验效果并确保供水安全的前提下予以应用。
《指导手册》由周健主编,徐舜开、江娟和胡小佳参与编写工作。
《指导手册》经邱振华、施周、许仕荣、周成湘和贺海生组成的专家组审查通过。
目录前言第一章法规与标准 (1)第一节城镇供水相关政策和法规 (1)第二节饮用水相关标准 (9)第三节城镇供水相关规范 (12)第二章取水设施 (14)第一节取水泵站水锤事故的预防措施 (14)第二节取水泵站发生水锤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15)第三节应对超低枯水位的应急取水技术 (16)第四节应对冰灾断电状态下的应急供水技术 (18)第三章净水设施 (19)第一节应对可吸附污染物的应急吸附技术 (20)第二节应对金属和非金属离子污染物的化学沉淀技术 (25)第三节应对还原性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技术 (31)第四节应对微生物污染的强化消毒技术 (34)第五节应对藻类暴发引起水质恶化的综合应急处理技术 (38)第六节应对加氯间氯气泄漏的应急处理技术 (42)第七节应对红虫暴发的应急处理技术 (44)第八节应对滤池板结的应急处理技术 (46)第九节应对沉淀池排泥不畅的应急处理技术 (47)第四章输配水设施 (49)第一节输配水管道爆管原因与对策 (49)第二节水池出现上浮时的应急处理技术 (51)第五章水源突发重大污染 (53)第一节应急备用水源、应急时间和应急水量 (53)第二节第二水源建设 (55)第三节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和预警 (55)第四节应急设备和药剂的采购与储备 (56)第五节应急检测 (57)第六节公共供水的反恐怖防范 (58)第六章二次供水设施 (59)第一节应对水箱引起的水质污染 (59)第二节二次供水管路系统引发事故时的应急技术 (61)第七章应急技术概览 (62)第一章法规与标准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拥有稳定、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以及相关的卫生基础设施,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人类健康的必要保证。
我国政府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水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以及标准、规范和规程,为实现安全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一节城镇供水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
其中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
◆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
其中规定:◆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国家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禁止私设暗管或者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
◆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采取防渗漏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
◆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运输、存储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应当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
◆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控制化肥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
◆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利用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进行灌溉,应当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
其中规定:◆因为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了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实施。
其中规定:◆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并按照规划的要求组织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按照国家规定的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或者减少排污,并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经济损失、人员受害及应急措施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事故潜在危害或者间接危害、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等情况的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下水质标准》Ⅱ类标准。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利用污水灌溉、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以及利用储水层空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等活动。
五、《城市供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城市供水条例》,1994年10月1日实施。
其中规定:◆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供水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工作,确保供水管网的压力符合国家的标准。
◆禁止在城市公共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禁止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六、《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156号令,2007年5月1日实施。
其中规定:◆城市供水单位对其供应的水的质量负责,其中,经二次供水到达用户的,二次供水的水质由二次供水管理单位负责。
◆城市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城市供水原水水质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城市供水设备、管网应当符合保障水质安全的要求。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依据所在地城市供水水质,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扩大,并保障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用水;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立即组织人员查明情况,组织抢险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