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辛亥革命

论辛亥革命

2010-2011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相对说来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制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客观准确的审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正确批评辛亥革命成败的前提,当然不能把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混为一谈。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

在革命斗争中,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充满着胜利和失败,前进和暂时的后退。

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一切为中国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牺牲的烈士都永垂不朽,一切为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的人都受到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辛亥革命是1911年在中国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中国思想的启蒙与近代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
的领导者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领导人是孙中山。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的高峰,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19世纪80—90年代,中国年轻的资产阶级,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得不仓促地走上历史舞台,勇敢地领导了救亡运动——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

但这些斗争都没有避免失败的结局。

中国历史的发展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

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

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民主革命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辛亥革命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它又不同于此前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它是在中国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新的社会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因此,资产阶级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导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下层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提出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替代旧的生产方式,而且还要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民主共和制度去代替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所以它具有更新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重大意义。

本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
革命纲领具有模糊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以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同时他们将所有矛头直指满清王朝,而忽略了力量同样强大的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使他们也混入革命阵营。

如武昌首义后革命党人竟然推举反对革命黎元洪出任都督,这无异于养虎为患。

阳夏之役后,革命党人与黎元洪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逐渐
颠倒,后来,黎元洪窃取实权。

最终,大权被袁世凯收揽。

此次革命在后期脱离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正如周锡瑞教授所言:“赋予辛亥革命以生命力的思想观念,曾经认为,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政府,20世纪中国的一切弊端痼疾就可以迅速治疗矫正。

这种信念曾创造了对于革命几乎是普遍的支持。

而在1912-1913年的过程中,对于反满革命和共和政府那种魔术般灵验的信念,开始淡薄起来了。

对于农民,革命除了带来一个绅士和官僚更紧密联合、以维护上流阶级利益的新政权外,其余一无所有。

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抛弃了,他们不但不去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

正是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的相当单薄。

导致最后革命失败。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排泄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从革命政党内部来说,成分复杂、派系繁多、矛盾尖锐。

如阳夏之役后,江浙联军攻克南京,革命中心有东移之势,此后,南北议和在上海举行,临时政府的筹备工作在沪宁一带展开。

而这使得一些自居“首义之功”的湖北党人大为不满,孙武等人甚至从此屈从黎元洪。

而上海方面光复会的章太炎等人早与同盟会交恶,所以也对黎元洪大加赞助。

而这两个集团却忽略了共同的敌人——袁世凯。

此后,袁世凯得以安全地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

正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以上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虽然满清覆灭,但是却没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久中国,所以,“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从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看,斗争是异常复杂和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过胜利的亢奋和喜悦,更有失败的悲愤和痛苦。

胜利和失败都来得很迅速,说明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两种势力、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斗争极其尖锐和激烈。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软弱,不能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战胜敌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未能把政权巩固起来。

革命的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篡夺,革命以失败告终。

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

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是永存的。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相对说来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

不要说人民不愿意放弃共和国的公民地位而去做专制皇帝的臣民,即便是统治者自身也深感毕竟时代条件不同了,“惟有遵守法律、巩固共和,期造成法治之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尽管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果实,但在窃得国权之初,袁氏尚不敢即刻帝制自为,而不得不稍顺民心和潮流,改革政治,制定法规,发展经济,促进学术,以骗取国人的支持。

因此,相对于封建专制时代,民国伊始,初步显示出了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生机和气息。

其中,中央学会的筹设即是表现之一。

对于中央学会,因其最终并未成立,学术界迄今尚无论及。

笔者认为,中央学会虽然流产,但亦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应记的一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