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目:不同温度下液体粘度的测定
实验日期:2009年11月6日
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恒温槽的原理、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学会调节恒温
槽。
2、了解液体粘度的意义及测定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用乌氏粘
度计测定无水乙醇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求算无水乙醇流
动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1、恒温技术:
实验室普遍使用的恒温槽是一种常用的控温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当槽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自动停止加热。
故温度在微小区间波动,被研究体系在恒温水的包围中就被限制在所需温度上下微小区间。
2、液体粘度的测定:
任何液体都有粘滞性,可由粘滞系数η
表示。
η与组成液体的分子大小、形状、
分子间作用力等有关。
本实验用毛细管流
出法测液体粘度。
某温度下由泊萧叶公式
η=πr4pt/(8LV) (7-25). η国际制单位
是Pa×s, 1P=0.1Pa×s。
通常采用两种液体
粘度公式做商求η。
即(7-29)
η2=η1×p2t2/p1t1(7-30) 温度变化使分子间作用力发生改变,粘度也有变化,其关系为η=Aexp(Evis/RT) (7-31) 或Inη=InA+Evis/RT (7-32) 其中,Evis称为液体的流动活化能,以In对1/T作图得一条直线,斜率S=Evis/R故Evis=SR.
三、实验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设定温度为28℃,并打开搅拌器等
待水温达28℃。
2、测定25℃时无水乙醇流经乌氏粘度计毛细管的时间。
用夹
子夹紧C管上的乳胶管吸气,将乙醇从D球、毛细管、E
球抽至G球。
加紧B管之乳胶管,解去C管夹子,此时D
球内部分乙醇流回F球,D球经C管与大气相通,毛细管
末端即通大气。
解去B管夹子,B管内乙醇下落,当液面
流经刻度a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降至b时,计时终
止,这段时间就是ab间体积V的乙醇流经毛细管的时间ta。
重复操作2~3次,每次相差相差不超过0.5s,取平均值。
3、升高温度3℃,同上2步骤,测定该温度下乙醇流经毛细管
的时间,如此测得4~5个数据。
4、测量完毕,关闭恒温槽装置开关及搅拌槽开关,断开电源,
将仪器及吸耳球、秒表放回原位。
四、实验原始数据:
在T=28℃时,乙醇的粘度η1=1.015mPa×s
查得无水乙醇流动活化能Evis真=13.40kj/mol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讨论:
由公式η1/η2=p1t1/p2t2,及乙醇的粘度η1=1.015mPa×s可求得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如下表
作Inη—1/T图
I n (η/m P a *s )
1/(T/K)
在直线上取A (0.00331,-0.001)、B(0.00324,-0.109)两点,求
其斜率 S=(0.001-0.109)/(0.00324-0.00331)=1.54×103K
Evis=RS=8.31×1.54×103KJ/mol=12.80KJ/mol 相对误差E=|Evis-Evis 真|/Evis 真×100%=|(12.8-13.4)/13.4|×
100%=4.47%
六、 实验误差分析:
1、 粘度计在放置时不能保证完全铅直,由此产生一定误差;
2、 用秒表计时时,由于秒表本身不够精确,会造成一定误差,
且在按秒表时可能会出现连按现象,使测量不准;
3、 由于在观察液面时,在a 和b 线处判断标准不能够完全相
同,造成一定误差。
七、 注意事项:
1、 粘度计必须尽量铅直放置;
2、 用吸耳球吸取液体时,液体中不得混入气泡,否则应在待
气泡排尽才能实验;
3、操作时如果要接触B管或C管时应特别小心,因为B管或
C管有较长之力臂,用力虽小但形成的力矩较大,易在管间接口处折断;
4、粘度计不能进水,应保证管内的乙醇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