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料生产安全技术知识

涂料生产安全技术知识

涂料生产安全技术知识第一节引言涂料生产属精细化工行业,具有化工生产的特点。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特性,一旦管理不善,操作失控,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灼伤等事故及灾害。

随着涂料生产的迅速发展,其生产规模、工艺技术、产品结构、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因此,我们应遵循涂料生产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去探索、研究涂料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中掌握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事故和灾害,保护涂料生产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国家和企业财产免受损失,促进涂料生产的持续发展。

一、涂料生产的安全问题涂料生产的安全问题涉及组多方面的因素,如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原辅材料、操作者以及生产环境等。

因此,在涂料的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的全过程中都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多涂料生产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性质各异,大多数具有可燃性,如各种油脂(桐油、亚麻油、蓖麻油等);也有易燃的有机溶剂,如200号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

有机溶剂蒸气及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浓度,遇见火源立即引起爆炸。

同时,还有如苯、甲苯甲苯二异氰酸酯等有毒物质,易引起职业中毒,所以,涂料生产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

(2)生产过程中生产性火源多目前,在涂料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热炼漆料和树脂合成过程中,除一般使用蒸汽和热载体加热外,还存在使用明火加热;在试制、检验分析中也使用各种电烘箱、电炉等加热设施;在检修过程中也时有电(气)焊等火源,更增加了涂料生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3)电器设备多,安全性较差在涂料生产现场中,使用电气设备如机电设施、配电设施、电气线路、排风扇、开关等较多,并存在选型、安装不符合防爆规范、线路老化、安全性差等不安全因素,是导致燃烧、爆炸的重大因素。

(4)用于贮存的容器多,但密封性差在色漆生产使用的各种大小调漆缸(桶)、槽、罐比较多,但有相当一部分设备是不密闭的容器。

因此,在生产现场会散发出易燃的溶剂蒸气或粉尘,易引起人员的职业中毒和火灾或爆炸危险。

(5)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不断加强了涂料工业的技术改造,使生产工艺、设备、作业环境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增加了涂料生产的安全可靠性。

但是生产最终还要靠人其掌握和控制。

当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操作失误、违章作业仍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

因此,提高操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技术知识水平,加强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仍是涂料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6)危险设备多,易导致人的伤害涂料生产中经常使用三辊机、双辊机、球磨机、砂磨机、高速搅拌机等危险设备,若不严格操作会造成人员的伤害。

(7)涂料生产厂房、车间、贮槽等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规范这也是引起事故的又一主要因素。

二、涂料生产中的一般安全注意事项⑴涂料生产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

⑵作业人员上岗前应正确使用好防护用品,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仔细检查本岗位设备、物料和有关安全设施等是否齐全完好。

⑶生产过程中要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及岗位安全操作法。

⑷明火热炼岗位,严格控制火源和点火停火规定。

⑸反应釜岗位要按工艺指标控制反应温度,升温应缓慢,反应过程中要随时检查运行情况,及时取样分析,控制反应终点,防止火灾和胶化。

⑹反应釜操作过程一旦发生着火或胶化时,立即停止升温和搅拌,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并用水对釜外冷却降温。

同时应及早报警,使用灭火器材扑救。

物料稀释时,要控制稀释温度。

⑺色器生产过程中,投加颜料要轻、慢,防治粉尘飞扬和异物掉入容器内,开启通风除尘设施。

砂磨机运行时,要控制流量,开启降温设施,避免漆浆温度过高而导致溶剂挥发过多和导致燃烧。

生产现场努力实现密闭作业,严禁使用有机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和地面。

加强通风,降低爆炸性气体浓度。

⑻生产中用于擦洗等用途而产生的纸屑、纱头、碎布、手套等废弃物,不准乱抛,应投入装有冷水的铁桶内,并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

⑼生产场所严禁吸烟。

防治静电及铁器撞击。

在生产场所从事动火、进入容器、登高、动土、停电检修等危险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

⑽操作转(传)动等危险设备时,严格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未停机的情况下,不准接触和检修设备以及打扫设备卫生。

⑾试制、分析、检验工作中,要防止火灾、触电。

要慎用各种易燃、有毒、有腐蚀物质、防止燃烧、中毒、灼伤和其他意外伤害。

⑿正确使用各种专用工具和消防器材。

⒀工作完毕后,清理检查生产现场中的设备、工具,搞好卫生,切断水、电、气(汽)、物料及火源,关闭门窗,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第二节防火防爆安全知识一、燃烧及防(灭)火1、燃烧及燃烧条件⑴燃烧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同时发出热和光的现象,称为燃烧。

燃烧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的三个特征。

物质是否燃烧主要取决于使用和产生的物质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等物理化学性质。

闪点、燃点、自燃点越低越易引起燃烧,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闪点是指可燃液体的蒸汽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在足够助燃物(空气、氧气)由明火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是指目些物质在没有外来明火的作用下,由于物质内部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而产生热量,逐渐积聚,使物质发生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⑵燃烧条件物质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如氧气或氧化剂等)和有导致燃烧的热能源——着火源的同时存在。

总之,燃烧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且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缺少其中一个条件,燃烧就不会发生。

2、防(灭)火原理、方法和灭火器材⑴灭火原理设法及时破坏或消除燃烧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之一,就能阻止燃烧的发生和继续,达到灭火的目的。

⑵灭火方法a.隔离法将火源及火源附近的可燃物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势不得持续蔓延。

b.冷却法用水或其他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着的物质上,降低其温度。

当温度下降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火就会熄灭。

c.窒息法用不燃(或难燃)的物质,覆盖、包围燃烧物,阻碍空气(或其他氧化剂)及燃烧物接触,使燃烧缺少助燃物质而停止。

d.化学反应中断法又称抑制法,它是将抑制剂掺入燃烧区域,以抑制燃烧连锁反应进行,使燃烧中断。

⑶常用的灭火器材a.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V以下的电气设备及油脂等火灾。

不适用于扑救金属钾、钠、镁、铝等的初期火灾。

b.干粉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石油类产品、可燃气体、有机溶剂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在扑救油类火灾时,干粉气流不要直接冲击油面,以免油液飞溅引起火灾蔓延。

c.泡沫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油脂类、石油类产品及一般固体物质的初期火灾。

但不适用于扑救金属钾、钠、镁、铝及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d.卤代烷“1211”灭火器又称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分子式2,主要适用于扑救油类、精密机械设备、仪表、电子仪器及文物、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初期火灾。

二、爆炸极限及爆炸防止措施㈠爆炸及爆炸条件⑴爆炸爆炸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的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具有破坏力、产生爆炸声波和冲击波的特点。

常见的爆炸分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

⑵爆炸条件爆炸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

爆炸也同时具备四个条件,即有可燃性气体、蒸气(含薄雾)或粉尘;及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混合物的浓度达到该物质的爆炸浓度范围(爆炸极限);有引起爆炸的着火源。

在涂料生产过程中,如有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从设备内泄漏及生产场所中,或空气进入有可燃气、液体的设备内部,都可能形成气体爆炸混合物,遇到着火源,往往会造成爆炸。

㈡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气(含薄雾)或粉尘(含纤维状物质)及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到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

同样,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当混合物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因混合气体里可燃气体含量过少,由于过剩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传播;同样,混合物浓度低于爆炸上限时,因混合气体内含氧不足,不会引起爆炸。

也即,可燃性气体和溶剂蒸气及空气的混合物只有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产生爆炸。

所以常用爆炸极限来区分物质的爆炸危险特性。

涂料生产中常见的有机溶剂的闪点、自燃点及爆炸极限如表1所示。

表1 涂料常见溶剂的闪点、自燃点及爆炸极限㈢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在涂料生产中,明火作业是导致火灾或爆炸的直接根本原因。

防止火灾或爆炸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如何消除导致燃烧或爆炸的着火源。

可由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1、严格明火管理涂料生产中的明火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明火,检修电(气)焊明火以及其他火源(如铁器互相撞击而产生的火花等)。

努力改革热炼加热工艺,采取热载体或远红外加热代替明火加热方式。

必须用明火热炼漆料、树脂时,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特别应执行点火停火规定。

设备应密闭,明火炉灶、烟道、烟囱符合防火规范并及加热设备隔离,防止火焰外漏。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内从事动火作业,必须按23011-1999《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要求申请,审批办理。

在涂料生产场所内严禁吸烟、使用手机、机,要严格管理机动车辆排气管喷火、烟囱飞火花等。

2、避免摩擦撞击涂料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如球磨机、砂磨机、高速分散机、高速离心机、搅拌器、双(三)棍机、压片机,各类输送泵等,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润滑,采取降温措施,以免因摩擦发热而造成可燃物和易燃物的燃烧或爆炸。

在岗位存放易燃物品的容器,不得用抛、掷、拖、拉的方法搬运,以防相互撞击而产生火花。

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的工具、器具需为铜质或不产生火星的材质制品,不得使用任何铁器工作,输送泵齿轮也应采用铜质制品,以防因铁器互撞产生火花。

在易燃易爆生产场所,不准穿戴有铁钉的鞋进入作业区或作业。

3、消除电气火花涂料生产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及使用上不加注意,易造成老化而使绝缘性降低、短路、超负荷发热而导致火花或燃烧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为了确保易燃易爆场所中使用电气设备的安全,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程的规定及要求执行,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⑴根据生产场所中主要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按照《规程》要求(见表2)查出该爆炸性气体所属的类别、级别、和组别。

⑵按《规程》对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的规定(0区、1区、2区)来确定使用场所的区域等级。

⑶根据对生产场所所划分的区域等级(0区、1区、2区)按表3选择符合要求的电气设备防爆类型。

⑷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不引爆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性能。

⑸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经国家指定认可的机构鉴定检验合格,方准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