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陶瓷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修编报告建设单位(盖章)句容市金马陶瓷厂编制日期: 2015年6月17日句容市金马陶瓷厂1项目由来句容市金马陶瓷厂位于句容市下蜀镇亭子村亭子集镇西,成立于2007年,2007年8月委托句容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陶瓷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通过句容市环保局的审批,核定企业生产陶瓷瓦300万片/年。
企业投产后2009年8月委托句容市环境监测站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并于2009年9月取得验收监测表【句环监验字(2009)第35014号】,根据验收监测结果,企业已落实环评报告中要求的各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且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但由于企业法相关负责人对于环保三同时验收程序的不了解,认为取得合格监测报告即已完成验收,因此未进一步向句容市环保局申请三同时验收。
2015年初企业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缺少三同时验收报告,因此拟申请环保三同时验收。
经句容市环境保护局现场调查后发现企业目前实际情况与原验收及审批情况出现变化,因此要求企业编制《陶瓷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修编报告。
根据现场调查发现,企业实际变化情况如下:①企业原有的烘干炉使用烟煤作为燃料,燃烧废气经脱硫除尘处理后通过一根15米排气筒排放,目前企业已在烘干炉两侧各安装1台煤气发生炉(两侧安装的目的是使炉内温度均衡),通过点燃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进行烘干加热,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进行热能利用(在毛坯堆放间地下通道内环流,产生热能烘干毛坯内的水份)后再通过15米排气筒排放;②由于2010年国家颁布和实施了GB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修编后企业烘干炉废气排放执行GB25464-2010表4标准要求(现有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③原环评核定企业有职工50人,目前实际职工人数为20人。
本次修编报告主要针对目前企业与原环评审批不符的部分进行预测分析评价。
2 修编后评价标准及敏感目标2.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2.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常规大气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数值见表2-1。
表2-1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单位:μg/Nm 32.1.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烘干炉使用煤气发生炉制取的煤气作为燃料,污染物排放执行GB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现有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使用气为燃料,颗粒物≤50mg/m 3、SO 2300mg/m 3、氮氧化物(以NO 2计)400mg/m 3、林格曼黑度1级的要求 。
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2.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便民河环境质量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具体见表2-2。
表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单位:mg/L (pH 无量纲)生活污水接管下蜀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表4三级标准;氨氮、总磷参照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的B级标准。
经下蜀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尾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表2-3 污水排放方式及执行标准单位:mg/L2.3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排放标准2.3.1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2.3.2噪声排放标准营运期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表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当厂界外声环境功能类别为1类区时,昼间≤55dB(A),夜间≤45dB(A)。
2.4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修编前后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无变化,具体见表2-4。
表2-4 项目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表3项目概况3.1项目概况变化情况表3-1 修编前后项目概况表3.2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及规模变化情况根据企业提供资料,企业目前实际运营过程中设备种类、数量略调整,具体见表3-2表3-3 修编前后企业原辅材料一览修编前后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变化情况见表3-4。
表3-4 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变更情况表备注:企业实行三班制生产,仅烘干炉需24小时运行,其他设备均为昼间运行3.3公用及辅助工程变化情况项目调整后,建设公用及辅助工程变化情况见表3-5。
3.4周围环境概况及厂区平面布置变化情况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修编前后企业周围环境及厂区平面布局无明显变化。
企业位于下蜀镇亭子村,东侧为变电站,约140米处为亭子自然村,南面为亭华公路、废弃的修车厂、农田,西面和北面为农田、池塘、山体。
具体见项目地理位置图和周围环境示意图。
4 工程分析4.1生产工艺流程修编前后企业生产工艺基本不变,仅烘道的加热方式由燃煤调整为燃气(配套2台煤气发生炉) 4.1.1 修编后工艺流程1、破碎:首先使用破碎机将大直径的风化石通过机械力的作业变为小颗粒或片状风化石。
在此过程中有噪声N 产生。
2、粉碎、混合:通过粉碎机将风化石加工成细小颗粒状,在此过程中有粉尘产生,配套袋式除尘器,然后与水、白泥、红泥混合。
水的添加量为风化石、白泥、红泥总量的5%左右。
NN 、废气G1N3、成型:先在一次成型机内加工出胎胚,在此过程中通过真空泵将原料中的空气全部抽出,以防止原料中有空气最后造成产品表面有孔状。
然后再利用液压机压制形成。
4、上釉:人工将釉料涂抹在半成品表面。
5、烘干、烧结:在产品进行上釉和烧结前,需要进行烘干时原料中的水份蒸发,烘干作业在专门的烘干室内进行,烘干时的热源采用烧结炉内排放的热烟气(余热回收),热烟气从烘干室底部的水池内的水,通过热交换的作用,加热水,使水温上升提高烘干室内的温度,达到胚件烘干的目的。
热烟气最终通过一根15米排气筒排放。
6、煤气发生炉制取煤气:将外购的无烟煤筛选后通过上煤系统的输送皮带间歇的将煤送入加煤机构内,在煤气发生炉内,煤与由鼓风机带入的水蒸气、空气混合物进行气化反应,生成发生炉煤气,下部的灰渣从灰盘排出,生成的煤气温度约400~600℃,送入加热炉内作为燃料。
煤气发生炉内按分层理论由下向上依次分灰渣层、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干燥层和空层。
制煤气时有鼓风机噪声N 、煤渣产生。
灰渣层:是固态物料由上向下移动的最后一层,是煤炭燃烧与汽化后的混合物,渣层的厚度大约是炉篦向上150~250mm 厚。
灰层的作用是:①由于灰渣刚由氧化层沉降下来,温度比较高,当空气和水蒸气鼓入之后经过渣层进行冷热交换,将空气和水蒸气预热,一般预热到200℃以上。
这样为氧化层的热化学反应带来优越条件,加速燃烧。
②由于渣层被空气和水蒸汽冷却,温度已降低,铺在炉篦上可起保护作用。
③灰渣分布在炉篦上呈疏松粒状,空气、水蒸气经炉篦的松渣层可以起到重新均匀分部汽化剂的作用。
④渣层是处在最下层,衬垫着其它层次,它的正常与稳定影响到其它层次。
氧化层:氧化层又称为燃烧层或火层,从灰渣中升上来的汽化剂中的氧与碳发生剧烈的燃烧而生产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它是汽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主要反应是:22CO O C →+。
氧化层的高度一般是100~200mm ,约为燃料块度的3~4倍。
还原层:在氧化层的上面是还原层,赤热的碳具有很强的夺取氧化物中氧而与之化合的作用,所以在还原层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碳还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这一层也因此而得名,称为还原层。
其主要反应是:CO C CO 22→+ CO H C O H +→+2222222H CO C O H +→+由于还原层位于氧化层之上,从上升的气体中得到大量热量,因此还原层有较高的温度约800~1100℃,这就为需要吸收热量的还原反应提供了条件,而严格地讲,还原层还有第一、第二层之分,下部温度较高的地方称为第一还原层,温度达950~1100℃,其厚度约300~400mm ;第二层为700~950℃之间,其厚度为第一还原层的1.5倍,约450mm 。
干馏层:干馏层位于还原层的上部,由还原层上升的气体随着热量被消耗,其温度逐渐下降,故干馏层温度约在150~700℃之间,煤在这个温度下,历经低温干馏的过程,煤中挥发份发生裂解,产生甲烷、烯烃及焦油等物质,他们受热成为气态,即生成煤气并通过上面干燥层而逸出,成为煤气的组成部分。
干馏层的高度随燃料中挥发份含量及煤气炉操作而变化,一般大于100mm 。
干燥层:干燥层位于干馏层上面,也是燃烧的面层,上升的热煤气与刚入炉的燃料在这层相遇,进行热交换,燃料中的水份受热蒸发,一般认为干燥温度在室温至150℃之间。
这一层的高度也随各种不同的操作情况而异,没有相对稳定之层高。
空层:空层即燃料层上部,炉体内的自由区,其主要作用是汇集煤气,也可以认为煤气在空层停留瞬间,在炉内温度较高时还有一些副反应产生,如CO 分解,放出一些炭黑:C CO CO +→22 222H CO CO O H +→+7、烧结:通过在烧结炉内点燃煤气发生炉制取的煤气加热,使胚件烧结固化。
煤气发生炉内产生的少量煤焦油在炉内与煤气一起燃烧,产生热能供给给烧结炉,无废煤焦油产生。
加煤出煤气煤气发生炉结构1.上煤爬梯2.上煤传动机构3.蒸汽汇集器4.加煤机构5.布煤器6.煤气出口7.炉篦装置8.灰盘9.鼓风机 10.灰盘传动装置11.空层 12.干燥层 13.干馏层 14.还原层 15.氧化层 16.灰渣层4.2修编后水平衡情况1、生活用水:企业有职工20人,实行单班制白天8小时生产,年工作300天,人均生活用水量约60L/人·次班,污水排放量按80%计,据此计算生活用水量约360t/a,产生生活污水约288t/a接管下蜀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2、原料混合添加用水:混合时水的添加量为风化石、白泥、红泥总量的5%左右,经计算添加水约525t/a,在后续烘干和烧结过程中形成水蒸气挥发。
4.3 修编前核定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根据企业原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审批意见,企业原有污染产生和排放情况如下:4.3.1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1)风化石粉碎废气粉碎时产生的粉尘经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米排气筒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核定排放总量0.12t/a。
(2)烧结炉烧煤烟气烧结炉使用煤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脱硫除尘处理后通过15米排气筒排放,主要污染物核定排放总量SO20.96t/a、烟尘0.64t/a。
4.3.2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企业无生产废水产生和排放。
企业排放职工生活污水约1000t/a,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放,主要污染物核定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0.1t/a、SS0.07t/a、氨氮0.015t/a、总磷0.0005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