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定位
——为自己而活,为梦而追逐
文/鲍烨丽
我与母亲的对话
有一天,我问妈妈:“你年轻的时候在单位上班表现怎么样,为自己的工作拼搏过吗?”
“很好啊!我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妈妈回答说。
“现在回想起来,你觉得事业给你带来了什么?”
“没什么感觉,还是家里重要。
我的第一个单位,工资待遇和福利都很不错,专业对口。
但是为了照顾你,为了照顾你爸爸,后来就换了一家单位,离家近一点,方便照顾家里。
”
“那你会后悔吗,后悔那时候换了工作?”
“不后悔。
”
听完妈妈的话,我依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我们现在的努力奋斗到底留给未来的自己什么感触。
一份自以为傲的事业对一个人的心灵成长来说是不是财富,是否值得?
不同年代对事业的追求
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不一样的生活背景,不一样的成长轨迹,刻下了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烙印的同时,也诠释出了不同年代背景下的人对于事业的追求也会有所不同。
50年代的人对于事业没有过多的追求,而是更加注重家庭,把家庭排在第一位。
作为一个女性,也作为一个母亲,给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妈妈她们对于事业的追求。
妈妈说,那时候她们还算是认真工作的,也偶尔加班,但没有多想未来,也不太有大的理想和规划。
每天,能够看着女儿和丈夫将她煮得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她希望将来看到自己的女儿们都有个好工作,找到好归宿,那就是她一辈子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她们会因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有的甚至辞掉工作,专门在家里洗衣做饭带小孩,成为专职的家庭主妇,为丈夫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那个年代,大家顿顿吃红薯、年年穿旧衣、房子下雨直漏水、电器只有收音机、买东西要凭票、看场电影像过年……可是妈妈们却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并且努力为我们创造好的生活条件。
她们很多人也都因此吃了不少苦,但却觉得值得,也并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到了我们这一代,80、90后,不论男女,我们对事业有了更多的追求,我们都努力平衡着家庭与事业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大部分女性都和男性一样去打拼,去努力,去争取,并希望自己成为新一代的“职业女性”。
我们的角色也不同于50年代的人。
我们不仅和男性双方共同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基础,还和他们有着同样的追求:我们觉得人生的价值不应该体现在洗衣、做饭、看孩子等等家庭琐事中,而是需要事业的成就感,接受挑战、克服困难、赢得掌声,我们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梦想,有事业,有追求。
与男同事一样,很多女同事经常为事业而无法兼顾家庭,放弃了一些天伦之乐,但我们却觉得很值得。
我们在内心想要塑造一个“值得尊敬的家长”形象,也许多年后,当我们老了,回忆起年轻时对事业的追求和种种付出时,无愧于心;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面前我们有追求梦想的故事,我们对于事业的那股冲劲、热爱和激情,在无形之中“榜样的力量”成为我们下一代的拼搏动力。
有时候,我总是幻想自己的女儿,在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如何去探索、如何感受人生的奇妙旅程。
也许比起我们,她们会对自己的梦想有更进一步、更高的追求和渴望。
我们在奋斗中的各种经历、感悟一定是给予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希望我们的梦想将会成为她们人生中重要的支撑力量。
不是背负,而是为了自己
如果你只是为了不闲着去忙,只是为了向别人表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台湾著名歌手李宗盛曾在一首歌中这样唱到:“忙、忙、忙,忙得没有了方向,忙得没有了主张……”有意义的忙应该是为了自己想要的。
还在产假时,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了关于身患癌症的乔布斯辞世的消息,震惊的同时也为这个改变世界的天才离开人世感到遗憾和惋惜!可以说,一个传奇就此落幕。
但我想没有哪位商界人士的辞世,会像乔布斯一样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上至美国总统奥巴马,下至平民百姓,全世界的人都在哀悼。
他已经获得了神话般的地位,但乔布斯的生命之光源自他对梦想的痴迷和从中获得忘我的快乐。
人本来就该为自己而活,但生活偏偏让人们在很多时候为别人而活。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总是为家庭为家人做出这样或那样的牺牲,在做出牺牲的同时,往往也忘记了为自己而活,忘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乔布斯不一样,他是一个不背负别的,为自己而活的人。
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说,“你们的时间有限,
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让别人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最重要的,拥有追随自己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
乔布斯总是忘我工作,效率极高,一周工作七天,每天18个小时。
虽然辛苦,却觉得很有意思。
有人评价他:“我们一般人都习惯于稳稳当当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但他不一样,他紧赶时间,往往用别人一半的工夫就能把整件事做得非常漂亮。
”而抱病工作是他常有的事,甚至得了癌症也不放弃手头工作,做完癌手术休息不了两月,便又重出“江湖”。
他的每一场演讲都要经过精确的细节控制和若干次秘密彩排,然后激情四射地出现在演讲现场。
就在乔布斯因身体不适辞职当天,尽管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可仍然在公司总部整整工作了一天。
人在追求梦想时生命正在发光,而这点生命之光也会为他的人生写下丰富的回忆。
感动于乔布斯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梦想而活的同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自身的思考。
乔布斯在人性6大悖论里有这样一条:“人开始时往往为梦想而忙,后来却因忙碌失去梦想。
”我们呢?你是否因为忙碌而失去梦想?还记得你曾经的梦想吗?抑或是渐渐遗忘了?那么,从这一刻起,重拾你的梦想,为了自己想要的,卸下身上背负的沉重包袱,重新出发。
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有一天,老公抱怨我:“我怎么觉得,你在家的时候,人是回来了,可是心怎么还在公司,还在想工作上的事情啊!”那一刻,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好一个当妈妈的责任,不免有些惭愧。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不论是工作与生活,都需要我们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什么是身心合一?就是无论做什么,当你的身体到达时,心也要跟着到,不要像没魂的躯体一样,人到心不到。
有一位老和尚在一天清晨,听到阵阵悠扬的撞钟声音,不由的特别专注地竖耳聆听,待钟声一停,他就忍不住召唤,问道:“早晨是谁敲的钟?”侍者回答:“是个新来的沙弥。
”于是老和尚问新来的沙弥:“今天早晨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情敲的钟呢?”沙弥不知道老和尚为什么问他,便回答:“没有什么心情,只是敲钟而敲钟。
”老和尚问道:“不会吧?你在敲钟时,心里一定想着什么。
因为我听到今天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真心诚意的人才能敲出的声音。
”小沙弥想了想说:“其实没有想别的,只是我尚未出家时,家师
时常告诫我,敲钟的时候应该想到钟就是佛,必须敬钟如佛,要用如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司钟。
”老和尚听了非常满意,再三提醒道:“以后处理其他事物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持今天的敲钟的心态。
和尚为什么能敲好钟?因为他真正地在为敲钟而敲钟,身到心也到了,而且懂得“敬钟如佛”的道理,心中充满对佛的诚敬,自然会用心、负责的、真心诚意地敲钟,效果当然好。
艾莱依从无到有,走到今天,我想可能很大一部分精神的支柱就是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艾莱依更加专注于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我们现在很多人却做不到“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包括我在内。
因为我们周边环境各种各样的干扰很多,我们眼前要去应付的太多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用自身的修养,我们的智慧去面对眼前的一切。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活着,内心怀揣个人对事业和梦想的追求,身心合一,用心做事,终会走向成功。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