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课件《守护生命》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课件《守护生命》ppt
新课学习
一、爱护身体
(一)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守护生命首先要爱护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 大家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吗?
自我检测
请做以下小调查:
(1)你每天早晨都吃早餐吗? (2)你是否有过熬夜打游戏或者追剧的经历? (3)你是否食用过“三无”食品或者碳酸饮料呢? (4)你的体重是否过轻或过重呢?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 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 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交流互动
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你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
看来,我们仍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探究分享
(1)发生火灾: ①背向烟火方向迅速撤离。 ②如果消防通道充满烟雾,用湿毛巾、 口罩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③选择最熟悉的逃生路线。 ④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
探究分享
(2)发生交通事故: ①双手紧紧抓住把手,低下头。 ②利用前排座椅靠背或两手臂保护头面部。 ③遇到翻车或坠车时,迅速蹲下身体,紧紧抓 住前排座位的底部。 ④事故车辆行驶中,乘客不要盲目跳车,应待 车辆停下后再陆续撤离。
新课学习
(三)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严峻的现实 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学生 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除去那些不可预见的 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以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通 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专家惊呼:意外伤害正在成 为我国青少年的第一杀手!
当堂练习
2、(多选)初中时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下列初中生能关注自己的身体,爱护身体的行为有( BD )
A、小奇经常喝碳酸饮料和吃垃圾食品 B、小美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安排,保证充足的睡眠 C、军经常在课间眼保健操的时间抓紧时间看书 D、小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当堂练习
交流思考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关注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 态度。建议小伟改掉一些环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探究分享
良好的卫生习惯
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探究分享 注意保护视力
定期做身体检查
探究分享 不滥用药物
远离有害物质
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③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需要在个
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活动示例
我参加过共青团的新团员入团宣誓、经典诵读, 还参观过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这些活动,陶冶了情操,丰富了历史知识,加深 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盈了我的精神世界。
感悟分享
3、从上述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需要 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材料分析
2、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 的钻石”?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孩子们依然保持着美丽的心灵, 保留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画家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境况下,仍注意养护孩 子们的精神,不让黑暗和绝望占据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对生活 仍充满希望。而孩子们也不负期望,在地狱般的集中营里,守 住了自己心灵,看到真、善、美。可见,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完 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交流思考
阅读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活动材料,思考:
(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 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 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我会不做,要把生命安全做在第一位。
交流思考
(1)造成青少年轻生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 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 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2)你想对那些不珍视自己生命的青少年说些什么?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珍视 自己的肉体生命,不要自伤自残。
探究分享
科技工艺:司母戊鼎、青铜编钟、地动仪、司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等。
探究分享 文学艺术:唐诗宋词、昆曲、影视剧。
探究分享 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的中华符号:中国结、中国长城、中国武术、中国旗袍、中国京剧。
探究分享
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偶像也有很多:文天祥、林则徐、王进喜、鲁迅等。
交流互动
阅读教材P103~P104活动材料。 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 在全班分享交流。 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 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自我检测
大家是否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护意识呢?
一个小调查,请据实回答:
如果外出旅游,入住外地的宾馆,你经常做的第一件事是:() A.整理行装 B.躺下休息 C.查看房间的逃生路线 D.与室友聊天
课堂总结
守护生命
爱护身体 养护精神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怎样养护精神
当堂练习
1、(单选)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 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以下做法有利于守护我们的精神 家园的有(D )
①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 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了解、学习、宣传中华传统技艺 ④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四单元 · 生命的思考
9.1守护生命
情景导入
材料一: 美国一小学发生火灾,一小学生勇敢地去救 小伙伴,结果,伙伴逃离,自己却葬身火海,而 这位小学生不仅没有得到表扬,相反,校方因没 有教会学生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而受到地方 当局严厉处罚。
情景导入
材料二: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自杀,自杀已 成为人类的五大死因之一。
A.车辆遇险时,应双手紧紧抓住前排座位或扶杆,低下头 B.如遇翻车或坠车时,应迅速蹲下身体,紧紧抓住前排座位的椅脚 C.如果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事故,应该迅速跳车逃生 D.车祸发生后,若车门变形应该果断打破车窗逃离
当堂练习
5、中学生也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自护知识。下列做法正确 的有(BD)
A、遭遇雷雨天气时,站在大树下躲雨 B、去电影院或商场时,留心观察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位置 C、当火灾发生时,可以通过跳楼等方式赶快逃离火场 D、遇到大雨或洪灾时,远离堰塘、河流等地点
探究分享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实在令人痛心。当今社会有太多人精神家园失守,盲目崇 拜外来文化,殊不知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字:中国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已经有六千多岁了。
探究分享
文化典籍:《论语》、《四书五经》、 《道德经》、《孙子兵法》、《西游记》、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等,其中很多典籍还广受外国朋友喜爱。
3、(多选)当遭遇洪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BC) A.在洪水到来前,尽可能迅速地向山坡、高地处转移 B.若被洪水包围,尽可能利用船只、门板等进行转移 C.若遇山洪暴发时,应注意避免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D.若来不及转移时,可爬上高压电线杆、大树、屋顶避险待援
当堂练习
4、国务院颁布的《校车安全条例》进一步保障了乘坐校车学生的人 身安全。作为中学生,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车辆遇险自救知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
新课学习
(二)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珍视肉体生命
阅读下例材料,回答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近40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增加了 4倍。资料还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被谋杀的 人多。在年龄为15—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导致死 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及恶性肿瘤。在加拿大,自杀 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漫画解读
漫画说明了什么?
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过度的物质追求、 物质攀比,像漫画中的孩子一样,能体验到生活的真、 善、美吗?甚至会陷入泥沼,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知识小结
精神发育与物质有什么关系?
①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 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②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 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新课学习
二、养护精神
(一)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巴金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爱护身体,还要养护精神。 为什么要养护精神呢?
探究分享
我们来看两张图片: 生气时 高兴时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这需要我们关注并养护精神。
材料分析
精神发育与物质的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个深奥的话题。
阅读教材P102—P103《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思考:
1、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费利德不仅为集中营的孩子们,也为生活在今天和以后的人们 展示了生活本身的不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朽;展示了维护宁静 心灵和智慧思索的必要。这说明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 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