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京教师考编试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北京教师考编试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方式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奥运会上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夺取金牌,赛场上雄壮的国歌响起,你有什么感受?
2、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师板书:
警钟长鸣---保卫、建设国家
理解关键词,书中找答案。
过渡语:
同学们,《义勇军进行曲》在战争时期,是战斗的号角,是高昂的战歌,鼓舞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不屈不挠地勇往直前,誓死保卫国家,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当革命取得胜利,直至今日,我们还要高唱国歌,因为它时刻警示着我们居安思危,鼓舞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首歌能够发挥它这么大的作用,我们永远应该记住的是谁呢?
3、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二、品味词句,深入理解
教师板书:
万众心声---誓死保卫国家
号角战歌---抗日、反法西斯
第二环节:体会《义勇军进行
曲》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思考:《义勇军进行曲》在战争时期,是战斗的号角,是高昂的战歌,鼓舞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不屈不挠的誓死保卫国家的伟大的斗争精神,解放后,直至今天,我们再高唱国歌,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油然而生、高昂激越、誓死、豁然开朗、警钟长鸣、一往无前、繁荣富强”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第一课时
课文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引出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点明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探询音乐作品的原始信息。第三自然段将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和谱曲的经历等信息化的资料,用饱含激情的笔墨点化成有血有肉的高昂激越、催人奋进的爱国旋律。第五六自然段写出这首歌在国内、国际战争中产生的巨大的感召力,说明了它的重大影响。第七自然段写明了《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说明了歌词起着“警钟长鸣”的重要作用。第八自然段写这首歌曲的现实意义----居安思危,振奋精神,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全文从《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传唱、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来反映“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1)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读准生词。
(3)每人一句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
2.小组交流:
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
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唱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935年7月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战斗号角)
1940年这首歌传遍世界(高昂的战歌)
七、布置作业:
1、《语文伴你成长》本课相关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你了解的有关《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传唱、定为国歌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或讲给爸爸、妈妈听。
4、选作:其他国家的国歌是怎样来的,搜集资料,仿照课文写一写。
放国歌课件。
学生自由说感受
(结合“一……就……”体会油然而生)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第三环节: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从哪些描写你可以看出词曲作者对我们的国家、人民充满无限的挚爱之情?找一找相关描写,边读边体会。
三、再次审题,总结全文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3、配乐齐唱国歌,再唱国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结束语: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它是我们中华儿女爱国情的凝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们民族永远奋进走向繁荣的号角、战歌!让我们高唱它、热爱它——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讲了哪些内容?梳理内容。
作业:
1写生字词。
2带着课后问题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研讨默读全文,思考:
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第一环节: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第九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经典音乐作品的说明文。课文详细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突现了其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社会价值。围绕“中华民族的最阐述,表现出作者对作品的喜爱和唤醒世人报效祖国的强烈心愿。
海淀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学科
语文
学段
年级
四年级
教材
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可不写
2.教学背景分析
第九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音乐》,本单元的课文意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感染人、愉悦人、熏陶人、鼓舞人的神奇功能,领悟到音乐所包涵的文化内涵。
1.初读课文,检查、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反馈:陋、协、豁、抛的书写;油然而生、高昂激越、誓死、警钟长鸣、豁然开朗、一往无前、繁荣富强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指的是《义勇军进行曲》;通过抓时间线索理清文章的顺序,整体感知《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
(1)《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在《义勇军进行曲》诞
生和传唱的过程中,这首歌起了什么作用?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1、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2、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第二课时
通过资料介绍、配乐唱国歌、品读比喻句等方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对《义勇军进行曲》的深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3—5自然段,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2.通过学习6—7自然段,感悟《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教学流程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