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A.生态化B.综合化C.现代化D.数学化2.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怎么研究B.谁来研究C.研究什么D.为什么研究3.下面属于收集资料类的研究方法是【】A.历史法B.实验法C.文献法D.统计分析法4.两组以上的被试,如果是不连续数值,应采用【】A.t检验B.Z检验C.χ2检验D.F检验5.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A.100字以内B.200字左右C.400字左右D.500字左右6.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人是【】A.达尔文B.普莱尔C.皮亚杰D.裴斯泰洛齐7.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属于【】A.观察研究B.访谈研究C.文献研究D.历史研究8.强调从东西方的差异中来研究教育规律,这符合教育研究的【】A.差异化趋势B.社会化趋势C.跨文化趋势D.比较化趋势9.如果要避免被试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A.单组B.等组C.轮组D.同组10.某个研究者在没有事先调查的基础上,就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他违背了【】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1.我们要研究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所抽取的被试首先要具备清楚的自我观念,这符合研究材料标准化中的【】A.科学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同质性原则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不合作?【】A.教师B.被试C.家长D.学校13.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属于【】A.访谈法B.观察法C.行动研究D.调查法14.泰勒的显相焦虑量表(MAS)的编制原则是基于【】A.理论推导方式B.因素分析方式C.实证标准方式D.混合方式15.“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观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渐变性原则16.在等距随机抽样过程中,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为【】A.R=N/n B.R=n/NC.R=n*Ni/N D.R=n*N/Ni17.按照访谈者与受访者接触的方式,访谈可分为【】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D.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18.跨文化研究是指【】A.将不同课题应用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B.将不同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C.将同一课题应用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D.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19.图示量表法是属于观察研究种类中的【】A.取样观察法B.描述记叙法C.等级评定法D.间接观察法20.在使用倾听技术时,下列策略不恰当的是【】A.积极关注B.不带感情的倾听C.不轻易打断谈话D.容忍暂时的沉默21.以下不属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特点的是【】A.持久性B.多因素C.实践性D.继承性22.学前教育经验总结法与学前教育实验法的重要区别在于【】A.没有严格的假设和实验方案B.有人为控制的实验与教育因子C.在非自然状态下对先进教育经验的总结D.对不可控制因素严格控制23.以下不属于集中量数的是【】A.中位数 B.众数C.方差D.调和平均数24.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方法称( )A.“外审”B.“内审”C.“后审”D.“前审”25.以下属于访谈基本特点是【】A.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B.有意避免重复C.需要受访者提供“有用”的信息D.双方的言语轮换是平等的26.在2、3、90、41、80、7、7、41、20、29、7这组数据中,众数是【】A.41 B.7C.90D.801—5:DAABB;6—10:CACBB; 11—15:BAADB;16—20:BBCBA;21—25:CDBDA;26:A二、多项选择题27.下列方法属于学前教育观察研究中等级评定法的有【】A.数字量表法B.谈话法C.对偶故事法D.图示量法E.累计评定法28.课题选择的原则主要有【】A.进取性原则B.需要性原则C.意义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E.前沿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29.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按访谈结构划分的种类有【】A.结构性访谈B.非结构性访谈C.半结构性访谈D.正式访谈E.一般访谈30.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是【】A.适应性和灵活性B.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C.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D.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E.比较客观和真实31.常用的集中量主要有【】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加权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32.下列方法属于学前教育观察研究中等级评定法的有【】A.数字量表法B.谈话法C.对偶故事法D.图示量法E.累计评定法33.课题选择的原则主要有【】B.进取性原则 B.需要性原则C.意义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E.前沿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34.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按访谈结构划分的种类有【】B.结构性访谈 B.非结构性访谈C.半结构性访谈D.正式访谈E.一般访谈3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是【】B.适应性和灵活性 B.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C.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D.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E.比较客观和真实36.常用的集中量主要有【】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加权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27、ABCDE 28、ABDE 29、ABC 30、ABCDE 31、ABCDE32、ADE 33、ABCDE 34、ABC 35、ABCD 36、ABC三、填空题1.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和。
2.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________、因变量和________ 。
3.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________、量表式、_________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4.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5.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6.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___________和无关变量。
7.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的三种方式是: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
8.鉴别文献的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和“内审”两类。
9.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来分,教育行动研究分为合作模式、和独立模式。
1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___________、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11.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和。
12.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________、因变量和________ 。
13.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________、量表式、_________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14.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15.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16.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___________和无关变量。
17.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的三种方式是: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
18.鉴别文献的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和“内审”两类。
19.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来分,教育行动研究分为合作模式、和独立模式。
2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___________、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1.一般科学方法论2.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3.成文资料4.被试流失5.逻辑审核6.时间取样7.离差;标准差8.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9.实践;规划10.自变量无关变量11.实践;规划12.自变量无关变量13.排序式;是否式14.行动合作15.数据处理;绘制图表16.因变量17.实证标准方式18.外审19.支持模式20.描述统计四、名词解释1.抽取样本2.学前教育观察研究3.实验室实验4.封闭式评定问卷参考答案:1.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宾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2.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午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3.在研究过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是指在问卷中不仅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评定者在限定的选择答案中评定有关幼儿的实际情况。
五、简答题1.撰写论文的意义和程序2、简述访谈研究的特点参考答案:1.1、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2、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4、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老师科研能力。
2.1、进取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前沿性原则6、可行性原则六、计算题1.某6岁儿童的身高为120cm,体重为24kg,而这一年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108.6cm和17.39kg,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分别为4.5cm和2.05kg,试求这一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Z分数各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小数)参考答案:略七、论述题论述学前教育文献研究的原则。
参考答案:学前教育文献研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文献搜集的有用性;2、文献搜集的完整性;3、文献搜集的新颖性;4、鉴别文献的可靠性。
5、文献积累的科学性;6、文献研究的批判性。
学前教育文献研究的方法。
八、材料分析题某位体育教师准备用两种不同的锻炼方法(方法A、方法B)与儿童身高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请问:(1)应该采用哪一种实验分组?(2)这种分组的优缺点是什么?(3)应该采用哪一种实验设计模式?(4)请用表格图示。
(1)它是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
它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除数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怀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程序操作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师、学生的同质性。
(3)这种程序没有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儿童年龄在增长,心理水平、知识技能在发展,只用实验后与实验前做比较,不能完全正确肯定实验结果是实验变量造成的,或许是年龄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