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列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将军列传原文译文《将军列传》(节选)司马迁【原文及译文】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
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过了四年,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广的部队,活捉了广。
单于一向听说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广活着送来! ”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几里,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
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
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
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
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广一口饭也不尝。
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几十步之,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
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
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元朔六年(前123 年),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抗击匈奴。
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因战功被封侯,而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
”军士乃安。
广为圜阵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汉军罢,弗能追。
是时广军几没,罢归。
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
广军功自如,无赏。
过了两年,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骞(qi ān,千)率领一万骑兵与广一同出征,分行两条路。
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广,广的士兵都很害怕,广就派他的儿子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
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向广报告说: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
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
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敌人攻势渐渐有所减弱。
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
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
第二天,又去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
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
当时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
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死刑,用钱赎罪,降为平民。
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是岁,元狩四年也。
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
天子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
这一年是元狩四年(前119)。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
”广不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已经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广和右将军食(yì)其(j ī)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
东路稍稍迂回绕远些,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加速行军,不能驻扎下来,停止前进。
广就亲自请求说:我部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调开我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拼一死战。
大将军卫青曾暗中接到汉武帝的告诫,认为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
那时公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所以调开前将军广。
广当时知道这个情况,向大将军表示坚决不接受徙并的命令。
大将军不听,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件所说的办。
广没有辞别大将军就出发,他十分恼怒地到达指定的军部,领兵与右将军食(yì,义)其(j ī,基)合兵后从东路出发。
军队没有向导,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
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
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
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广,顺便向广和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的军情。
广没有回答。
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广幕府的校尉去听审受责。
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痛哭了。
百姓听说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将军之谓也?余睹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
这就是说的将军吧!我所看到的将军,诚诚恳恳,很像质朴的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或许他那忠实的心肠已经被士大夫所信赖吧!谚语说:桃树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这话虽小,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重点探究】1、本文记叙了广的哪几件事?1)雁门出击战英勇逃脱(飞身夺骑驰走) 2 )广射虎(善射)3 )宽缓治军(爱士卒)4 )定襄之战无功5)右北平之战,力抵匈奴左贤王,终因功过相抵无赏6 )自请出击匈奴蒙冤自杀(悲愤而死)2、广领兵打仗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广的态度怎样?你从哪些语句了解的?打仗特点:1)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2 )面对强敌,临危不惧,以大智大勇跟敌人对抗到底。
3)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老当益壮,主动请战。
作者高度赞颂广将军。
可以从他战斗中气壮山河的气概的描写、文末的引用、慨叹等看出。
篇二:《将军列传》全文翻译《将军列传》全文翻译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他的先祖名信,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
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
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
广的堂弟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
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到孝景帝初登位,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
吴楚起兵叛乱时,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
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
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
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
典属国公昆邪哭着对皇帝说:“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
”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
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广整训士兵,击匈奴。
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
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
宦官跑到广跟前,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
” 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
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
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
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