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黑龙江地区农业规模化走在前列,初步达到农业 2.02.0段,全国平均来看,2025 年实现农业关注农林牧渔的读者,如果想加入“农林牧渔专业讨论群”,请即回复后台“农业”,我们审核通过后将尽快将您安排加入到相应的微群讨论组中。

谢谢您的光临,大公馆欢迎您!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农业1.0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农业2.03.0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

农业的跃升本应该是自然缓慢演进的,但这些到2.01.0 到的后半场加速:从 1.0 2.0 我国农业很多流动人情况并未在我国明显出现,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国留下了畸形的人口结构,口并未从农业生产中真正解放出去,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太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生产只能维持在比较原始的状态。

然而,正所谓“厚积薄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农村人口加速转移将还上过去欠下的“账单”,农村人口减少会“后半场加速”,我国未来从农的进程大概率会很快完成。

1.0 业到2.0的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农资板块: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成本效益观念增到从农业1.0 2.0那些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强,农民会对正在使用的现有品种生产资料提出更高的要求。

将更加受青睐,这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行业的集中度。

重点关注大北农、登海种业等优质农资公司。

的跃升将是加速的:小农经济的减少为规模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空间,而当规 2.0 到 3.0农业模化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后,其内在的规模经济将趋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地大了,农民照顾不过来了,这个时候把科技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效益。

而当更多的物质和服务进入到农业生产时,规模效益就会不断发酵,从而加速规模化,不断把劳动力排除出去。

的生产端将是规模化、3.0 将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孕育更多机会:农业3.0 2.0从到机械化、科学化;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整个链条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不断加强,这与当前的首先关注谁能担当在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重构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

状态相比将是革命性的变革,重点关注极我们更加看好拥有市场和渠道资源的下游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的延伸,产业链的重构者,具大粮商潜质的象屿股份;其次,大型农机、高壁垒农资和服务、农业信息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土地经营规模化进度低于预期。

3.0 和、我国农业发展的1.02.0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农业1.0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不论是传统社会的小农经营模式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面积少,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

其本质特征是家庭经营,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规模小。

确立之后。

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但小农经济虽然劳动工具经历了从畜力到小型机械的变迁,资本主义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仍是以体力劳动为基础或起决定性作用的。

2.0农业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农业经营大户包括家庭经营制的个体大户、雇工经营制的农场大户、合作(合伙)经营制的组织大户和公司经营制的企业大户四种类型。

目前各地一般划定“大户”主要看其规模,如种植业大户以亩数计,养殖大户以头数计,农产品加工大户以投资额计,营销大户以销售额计,“四荒”开发大户以亩数计。

亩5-10 亩称为小户,亩成为一般户,有学者在研究水稻农户时,把水稻生产规模小于 5 10-50 2004);称为大户,50 亩以上的成为规模户四类(廖西元等);部分学者用15 亩作为标准来划分农户的规模类型(张建杰200819992001也有学者认为10 亩及以上是一个重要的规模标准(张忠根和史清华);;李岳云等);有的学者将2 公顷(30 亩)作为小农生产与大农生产的基本分界线(向国成等2002也有的学者把3.33 公顷(50 亩)作为衡量大户的标准(周波2010;李晓明等2008);。

2008、2008)周曙东等()如朱红根等还有很多学者选择了100 亩经营规模为大户的参考标准,(原中央农业政策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提出的衡量专业户(大户)的标准,即以户为单位计算,其以上,专业收入占家庭总主要劳力或多数劳力从事某项专业生产,或进行专业经营活动时间在60%以上,出售产60% 80%以上,其中粮食专业户商品率达到60%收入以上;专业产品的商品率达到农村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

县))品收入(包括服务性收入高出当地(采用雇工和机械工具综合以上文献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定义种粮大户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亩以上的专100经营的方式,从事粮食作物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70%以上,土地经营规模大概在业种植户。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3.0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判断2.0 年实现农业全国平均来看,2025根据我们前期在《下一个十年,许你不一样的农业——从人口变迁的视角看未来农业发展》中的个劳动力,则平均3-4 6 研究,当前我国每个农村劳动力的平均耕地占有量约为亩左右,假定每户亩。

18-24 每户的耕地数量为个3-4 26.87 亩,每户根据我们测算,到2025 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均耕地面积有望达到2.0 2025 年全国平均耕种规模可达到农业到劳动力,则平均每户的耕地数量为80-107 亩。

所以,的标准。

2.0 黑龙江农业规模化走在前列,初步达到农业东北地区(三省一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在农业规模化方面也领先于其他地区。

从农3 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来看,东北地区市全国平均的倍。

而黑龙江省更是在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人均耕地、人均售粮、人均粮食都居于东北主产区中的第一位。

倍,按当前全国户均耕地面积测算,黑黑龙江省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42.0 的标准。

龙江省户均耕地面积约为80-105 亩,当前已经初步达到农业的后半场加速 1.0 到2.0 农业到2.0的跃升本应该是自然缓慢的从 1.0而且农业生产中的很多成本是传统农业是农民家庭生活与农业生产的高度结合,农户精根细作,在规模化生产其他方面优隐性的,在极其分散的农业经济中进行规模化经营并不具备成本上的优势。

势(比如食品安全的保障)发挥不出来的情况下,规模化生产相对传统农户生产方式并不占优,或无法生存。

这个阶段,农业规模化的提升主要依靠城镇化率的提升。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为农业规模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空间。

一般来说,这个阶段中农业规模化提升的速度会比较慢,因为人口的流动是逐渐完成的。

的进程会很快到1.0 2.0 但我国未来从农业在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发生的是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规模化的提升和生产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然而,这些情况并未在我国明显出现,反而是农村面貌更加凋敝,农业生产方式依然落后。

大龄原因是什么?就在于过去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国留下了畸形的人口结构,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劳力、妇女、少量青壮年以及在农村城市两边跑的流动人口承担了生产的任务,很多流动人口并未从农业生产中真正解放出去,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太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生产只能维持在比较原始的状态。

另外,常住劳动力中劳动能力较差的人数占大多数,这样的劳动力结构也是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以及现代化水平提升的。

正所谓“厚积薄发”,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劳动力短缺带来的1.0 我国未来从农业农村人口加速转移将还上过去欠下的“账单”,农村人口减少会“后半场加速”,的进程大概率会很快完成。

到2.0到从农业1.0 2.0的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农资板块时代,中大户的生产方式和小农时代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农业技术之外的力量 2.0 农业还不足以产生深刻影响。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成本效益观念增强,农民会对正在使用的现有品种生这将加速行业的优胜产资料提出更高的要求。

那些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将更加受青睐,劣汰,提升行业的集中度,重点关注大北农、登海种业等优质农资公司。

2.0 到的跃升将是根本变革3.0 农业3.0的跃升将是加速的从 2.0到其内在的规而当规模化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后,小农经济的减少为规模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空间,模经济将趋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地大了,农民照顾不过来了,这个时候规模效把科技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效益。

而当更多的物质和服务进入到农业生产时,益就会不断发酵,从而加速规模化,不断把劳动力排除出去。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现代农业的“现代化”具备下面七个方面的特征:、生产过程机械化。

这主要是指通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1机械化并不等于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节中较广泛地进行机械化作业,以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但它却是现代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生产技术科学化。

科技,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源泉。

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2世21 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以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

纪是科技的世纪。

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增长方式集约化。

过去的经验表明,粗放经营与传统农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而集约经营与3现代农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个基本的同步条件就是农业的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挖掘农业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

、经营循环市场化。

现代农业通过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产出——消费的经营循环都4商品的市场形态的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

这是农村经济由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形态走上现代的、必由之路。

、生产组织社会化。

现代化的生产,应该是社会化大生产。

小而全和封闭型经营状态不再适用,5专业化分工组织与开放式经营道路成为发展的主流。

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组织的合理化、流通范围的国际化,构成了农业现代化必备的“三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