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半期)考试试卷A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半期)考试试卷A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半期)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12分)
1. (1分) (2017七上·太康月考)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曾在网络上颠为流行的诗句,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来自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蓝田人
D . 大汶口人
2. (1分) (2017七上·连城月考)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3. (1分)津河中学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一个”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尊重“人”的价值和创造,你可知中国古代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炎帝
4. (1分) (2017七上·连城月考)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5. (1分)下列属于善用人才,使本国势力强大的君主是()
①汤
②周文王
③齐桓公
④秦孝公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1分) (2018七下·大庆开学考)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 . 装饰品
B . 食器
C . 乐器
D . 盛水器皿
7. (1分) (2016七上·邵阳期中)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8. (1分) (2016七上·高台期中)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A . 吴王夫差
B . 楚庄王
C . 越王勾践
D . 齐桓公
9. (1分)下面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 .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 . 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
D . 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10. (1分) (2017七上·简阳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A . 施肥
B . 灌溉
C . 牛耕
D . 选种
11. (1分)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越王勾践
D . 楚庄王
12. (1分)(2019·郴州)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二、综合题 (共2题;共7分)
13. (3分) (2019七上·福田期末)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了社会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班主任是周老师,班级最初有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班主任:周老师班上学生一百多
材料二:图一
图二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图三
(1)西周初年“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从而巩固了疆土?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的名。

那是什么?到了东周时期,“周老师”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级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图一图二,图一漫画中的“老大”对应图二中的哪一职位?他有什么权力?其创立者是谁?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封地应该是图三的“国”还是“郡”。

为了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请预测一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图二中哪一职位的权力会不断增加。

14. (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读北语,一从正
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改革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综合题 (共2题;共7分)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