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检查及检查表的应用参考文本

安全生产检查及检查表的应用参考文本

安全生产检查及检查表的应用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安全生产检查及检查表的应用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安全生产检查企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会伴随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为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订防范措施。

而安全检查及检查所使用的安全检查表就是发现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的手段和工具,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潜在不安全因素(潜在的危险因素)的方法之一。

1.安全检查的目的安全检查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和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安全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的存在的状况,如装置、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潜在不安全因素状况、不安全的作业环境场所条件、不安全的作业职工行为和操作潜在危险,以利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或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2.安全检查的内容安全检查的内容很多,大致有如下3个方面:1)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贯彻“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三同时”(即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时,与安全防范保护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验收);对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中是否坚持了“四不放过”(即找不出原因不放过、本人和职工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进行效果评价不放过)的原则;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如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是否健全完善、是否严格执行;企业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资金有无保证等。

2)检查企业生产作业现场环境及设备、物质(原材物料)的状态,即查企业作业环境及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及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如查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维修情况,查原材料使用及有毒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等引发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查电气、锅炉、压力容器、各种工业气瓶的使用状况,查易燃、易爆、物料和有毒有害物料的贮存、运输和使用情况,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防护标准,以及通风、照明、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等作业环境、劳动条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防护的标准。

3)检查企业作业职工是否有不安全行为,如作业职工是否按相关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时的动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

从我国近50年来所发生的死亡事故统计资料来看,其中由于作业职工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和环境条件、设备、工具、附件、工艺流程有缺陷造成的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0%以上,因此,安全检查的重点应放在不安全的物质状态(含机械设备、设施、使用的原材物料等)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上,找出其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防范措施的整改。

3.安全检查的形式安全检查的形式可分为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的特种检查。

1)日常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是指按企业制订的检查制度每天都进行的、贯穿生产过程的安全检查。

如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作业职工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非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作业职工应依据岗位特点,在作业前和作业中进行检查;各级领导和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经常深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

2)专业性安全检查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种设备、特殊场所或特殊操作工序,除综合性检查外,还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职工或委托有资格的相关专业技术检查评价单位,进行安全检查。

应明确重点、手段、方法,如对电气焊、起重、运输车辆、锅炉及各种压力容器、各种反应罐(釜)、易燃、易爆场所等。

必要时要对某些设备或操作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检查,对相关设备运行情况、作业职工操作情况、调试及维修等情况、安全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进行连续检查,以确保其防护功能。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季节性安全检查根据季节特点对企业安全的影响,由安技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的检查。

如春节前后以防火、防爆为主要内容,夏季以防暑降温为主要内容,雨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触电、防洪、防建筑物倒塌为主要内容,冬季以防寒、保暖为主要内容的检查。

4)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节假日前,要针对职工思想不集中、精力分散,提示注意的综合安全检查。

节后要进行遵章守纪的检查。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事故。

5)不定期的特种检查由于新、改、扩建工程的新作业环境条件、新工艺、新设备等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在这些设备、设施投产前后的时间内进行的检查;竣工验收检查及工程项目开工前的“类比”预先安全检查及检修中、检修后的试运转检查。

4.安全检查的组织、领导及人员组成依据安全检查的规模、内容和要求,以企业安技部门为主建立适应检查需要的临时组织(安技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常务办事机构,又是企业负责安技的行政监督及管理业务部门)。

若是全厂性的安全检查,应由主要领导组织安技、保卫、工会等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经验的职工参加,并分别组织若干安全检查组,深入现场、基层,依靠广大职工,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检查。

如果不是大规模的,可由企业各级领导、安技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经验的作业职工及相关部门参加组成三结合的安全检查。

参加检查的人必须是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又懂安全技术,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操作人员。

人员要少而精,杜绝走过场,要扎实工作,能发现不安全因素的问题所在,能找出原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

5.安全检查的准备及实施为使安全检查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思想和业务上的准备。

思想上的准备,主要是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自检自查。

通过自检,尽早发现危险隐患,形成自检自改、边查边改的局面。

业务上的准备是指:1)确定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建立检查组织,抽调检查人员,安排检查日程。

2)针对检查的项目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规、政策、技术、业务知识,提高检查人员的法规、标准和政策水平。

3)分析过去几年(一般是近5~10年)所发生的各种事故(含无伤害的险肇事故、损失较小的事故)的资料,并根据实际需要准备一些表格、卡片,记载曾发生的事故的次数、部门、类型、伤害性质、伤害程度以及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采取的防护防范措施等,以提示检查人员注意。

4)准备齐全各项事先拟定的安全检查表,以便逐项检查,做好记录,防止遗漏要检查的项目内容。

从实际出发,分清主次,力求检查取得实效,便于对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评价。

6.安全检查应注意的事项1)将自查与互查有机结合起来。

基层以自查为主,行业(或分区、片)互相检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

2)坚持检查与整改相结合。

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根据检查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采取整改措施。

应分别情况处理,一时难以整改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3)制定和建立安全档案。

收集基本数据,掌握基本安全情况,实现安全事故隐患及不安全因素源点的动态管理,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潜在危险因素)提供数据,同时为以后的安全检查奠定基础。

安全检查是企业(行业)安全管理的一种既简便又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而安全检查的记录,是对企业安全工作作出评价的依据,是企业(行业)对安全工作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资料。

二、安全检查表实践证明,安全检查的最有效工具是安全检查表。

它是为检查某些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制定的问题清单。

为了使检查表能全面查出不安全因素,又便于操作,根据安全检查的需要、目的、被检查的对象,可编制多种类型的相对通用的安全检查表,如项目工程设计审查用的安全检查表,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用的安全检查表,企业综合安全管理状况的检查表,企业主要危险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表,不同专业类型的检查表,面向车间、工段、岗位不同层次的安全检查表等。

制订安全检查表的人员应当是熟悉该系统或该专业的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职工等。

按照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可提高检查质量,防止漏掉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

安全检查表的制订、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实际是对安全工作的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1.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1)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上级、行业和单位(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3)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

4)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经验。

5)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即是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而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出能导致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2.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检查表要力求系统完整,不漏掉任何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关键因素,因此,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如下问题:1)检查表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适当,有启发性。

2)各类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有所侧重,分清各自职责内容,尽量避免重复。

3)检查表的每项内容要定义明确,便于操作。

4)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设备的变动、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订、变更和完善。

5)凡能导致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应列出,以确保各种不安全因素能及时被发现或消除。

6)实施安全检查表应依据其适用范围,并经各级领导审批。

检查人员检查后应签字,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责任明确。

3.安全检查表的种类1)根据检查的周期不同,可分为定期安全检查表和不定期安全检查表。

2)根据检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提示(提醒)安全检查表和规范型安全检查表。

3)根据检查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项目设计审查、竣工验收、专业检查、厂级安全检查、车间安全检查、工段或岗位安全检查等安全检查表。

4.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决定其应用的针对性和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