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八大注意事项3篇(最新)

安全生产八大注意事项3篇(最新)

一、办公室安全避免将公司保密文件传真至各种公共场所接触保密文件的员工应避免在公众场合讨论有关内容,在使用台式机电脑时也要确保敏感信息不被他人获知员工在使用完保密文件或离开办公室时应将存有保密文档的电脑关闭或设置开启密码最后离开办公室者负责关闭所有灯具和电器开关,并确定办公室门窗已上锁严禁未经许可在办公室内接拉电线、电源严禁使用未在安监部门备案的电器使用办公电器时,应严格遵照使用说明电源插座不得超负荷使用,发现插座电线发热,应及时通知安监部门保证安全通道畅通如果有任何安全隐患,请立即通报部门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二、交通安全员工在上下班途中或外出办公时应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注意交通安全驾驶员应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小心驾驶基层单位驾驶摩托车上下班或工作的员工,要严格按照交通要求行驶,禁止夜间行驶严禁无证、疲劳、醉酒驾驶恶劣天气应遵从以下要求电闪雷鸣时,应远离窗口、门及外墙,不要在危险状况下到户外走动,特别是不要到建筑物顶部活动电闪雷鸣时,尽量不外出,同时要关好门窗,不要使用电话和在户外使用手机等,并将手机关机、拔下重点部位电源插头在田间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若能披上雨衣效果更佳,千万不可躺在地上,以免增加危险,同时,要避免多人挤在一起,不要再鼓励的树下或无避雷设施的孤立房屋内躲避在室外工作时遇雷暴天气,不要手握金属工具在雷雨中一旦感到头发竖起或皮肤有明显颤动感时,应立即蹲下三、商务出差将有关个人资料的复印件存放一份在家中及办公室中随身携带紧急联系资料,应包括:家中联系电话、健康信息、过敏情况、现在或曾经换过的疾病、现服用的药物等携带护照(身份证)及所有旅行资料,应将其复印件与原件分开存放注意行程安排,与同事保持联系尽量不与陌生人搭讪,需帮助时尽量找警察应酬中,严禁过度酗酒在酒店中,确认来访者身份后再开房门入住酒店或进入其它公共场所,应首先了解安全出口和救生器材的位置遭遇意外事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全证物四、上下班和外出安全上下班和外出尽可能结伴而行,途中避免将个人财物显露在外上下班和外出应尽量避免走小巷或较偏僻的路径乘坐公交车辆时应避免与人拥挤,如遇扒手接近身边时,应保持高度警惕,如有需要,尽快与警方联络单人携带手提包外出时,应将手提包置于右手或双手握于身前,结伴外出携带手提包时,应将手提包置于同伴之间五、在外应避免与人争吵如遇陌生人搭讪攀谈,应尽量回避如遇他人威胁、恐吓、打劫等,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在此前提下见机行动,争取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六、宿舍安全遵守公司有关宿舍管理规定,不得随意留宿外来人员严禁在宿舍内从事赌博等违法活动为保证个人财产安全,注意不要随意将自己的现金数量、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告诉他人入睡前应将房门拧上保险,严防盗贼进入不得在宿舍使用不合格的电器严禁在宿舍乱拉乱接电源外出时应切断宿舍内各种电器电源使用时有液化气前应检查是否有泄漏,使用完毕后应将气阀关闭,严禁将钢瓶倒卧或用高温加热的方法是用石油液化气下厨炒菜时,如遇油锅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应直接盖上锅盖,令其窒息,或向锅内投放生鲜蔬菜冷却灭火石油液化气罐着火时,应使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气阀七、工作前思考和确认本班次中的操作事项,注意类似操作过程中曾经发生过的隐患和事故,并避免再次发生按生产区域要求穿着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严禁携带手机、火种进入消防控制线以内生产区域了解将要进行的工作中所接触的危险化学品的情况和设备状况在进入特定操作岗位或进行特定操作前准备好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八、工作中遵守有关安全管理、安全操作规程有特别规定的地方需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设备专心工作,严禁睡岗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野蛮操作按工艺要求逐步操作检查和确认曾经出现过错误操作步骤和发生过事故的同类设备向部门主管汇报不安全状况和行为应注意生产区域中的各类警示标牌在使用设备前,最好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一次试运行,以确认其性能良好九、结束工作确认关闭不使用的设备不会对其他岗位或车间产生影响后,关闭不使用的设备,并切断电源将使用过的工具放回指定的位置,做好定置定位管理工作清洁工作区域,将生产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存放到指定位置做好交接班工作,使接班人员明了生产进程和设备状态等十、下班离岗前开关(电闸)要拉下或断开门窗要关严上锁热源处不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易燃易爆物品不得超量存放,要注意通风良好怕光照、雨淋的物品要遮盖挡好各种用具要清点后收齐放好或妥善处理好未完成工作要交底并记录好一.新员工须经安全培训方可上岗。

易出事故点·新员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初入工作岗位,对一些安全操作规程不是很熟悉,缺乏安全意识,极易引发事故。

防范措施点·为新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班组长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宣导,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新工艺、新设备须经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系统分析方可投入使用。

易出事故点·新工艺、新设备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仓促上马、投入使用;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这样的情况极易发生事故!防范措施点·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在应用“五新”前,要预先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系统分析,必须对操作者和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尤其对于高风险类岗位,一定要按规操作,切不可冒险作业!三.员工需佩戴好防护用品方可上岗。

易出事故点·在生产当中,员工图省事,图凉快,防护用品穿戴不全或不正确而容易受到伤害。

例如:不带安全帽易被坠物击中头部,安全帽不系带子,弯腰低头作业时易掉落,失去安全保护作用;不带护目镜易被酸碱等化学品刺伤眼睛;不穿工作鞋易被地面尖物戳伤或钢铁烫伤,砸伤;特殊工种不穿绝缘鞋易发生触电事故等。

防范措施点·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值班和现场带班制度,班组长应对员工作防护用品的穿戴讲解,并在班前检查,勤提醒,多督促,确保员工作业时防护用品穿戴齐全且正确,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保障人身安全。

四.加强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纠。

易出事故点·新员工没有进行必要的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及工作交接,容易导致新员工因误操作而发生消防安全事故。

春秋季节雨水多,空气潮湿,容易导致电气受潮短路,引起火灾事故。

防范措施点·加强消防安全隐患的自查自纠。

要对生产车间、职工公寓、食堂等进行经常性的用气、用火、用电安全大检查。

畅通消防通道、及时更换老旧电线。

严格落实持证上岗规定。

单位有动火作业的,必须严格执行员工持证上岗的规定。

特种设备必须由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操作,严防发生消防安全事故。

加强消防安全器材的管理。

单位要根据生产情况配备足量的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和设备,未经允许严禁挪用或破坏。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落实“一懂三会”宣传教育,使职工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及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一旦发生火灾,能有条不紊的疏散。

五.加强培训谨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易出事故点·员工缺乏对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应急处置及其它安全常识教育,易造成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缺氧窒息: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中毒: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火灾和爆炸: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点击等。

防范措施点·有限空间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的。

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六.保持警惕以防习惯性违章。

易出事故点·习惯性违章是由于员工麻痹大意、侥幸心理、自以为是、求快图省事等思想导致事故的发生,特点如下:顽固性: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

潜在性: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身在险中不知险”,容易使人丧失警惕性;传染性:看到老员工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其他员工也盲目的仿效,而且又用自己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去影响新员工。

排他性:有些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对安全规程根本学不进,不遵守,总以为自己的习惯性方式“最管用”,而安全规程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防范措施点·要明确预防习惯性违章工作的目的意义,自觉破除模糊意识,端正态度;要重新学习本专业的安全规程;要力戒在自己身上出现习惯性违章;当别人制止自己的习惯性违章时,应虚心接受;当发现习惯性违章行为时,应勇于制止或劝阻,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中予以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

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谨防机械伤害。

易出事故点·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机械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缺乏或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场地环境问题等。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忽视安全,操作错误;用手代替工具操作;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或工具;违章操作;不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工具。

管理上的因素:设计、制造、安装上的缺陷或错误,教育培训不够,操作者业务素质差,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措施·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报警、保险、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修复。

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

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将规程挂在操作人员容易观看的地方,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操作,并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对机械进行清理等维护工作,必须遵守停机断电挂标志牌制度,禁止在运行中清扫、擦拭和润滑机器的旋转和移动的部分。

在转动设备完全停止以前,不准进行修理工作。

修理中的设备应做好防止转动的安全措施,必要时还应采取可靠的制动措施。

八.做好防护措施以防高温烫伤。

易出事故点·员工生产、检修时缺乏相应的安全培训,未遵守高温高压设备操作规程等,易发生烫伤事故。

起因如下:机炉外管、压力容器爆破高温、高压蒸汽泄露;压力容器检修时,高温、高压蒸汽喷出;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高压蒸汽泄露;检修时防护措施不完善;热水井或热水池没有可靠防护装置;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泄漏,喷出不可见气体,无警示标志。

防范措施点·工作人员接触高温物体工作时,应按规定正确佩戴耐高温防护手套、着防烫工作服和工作鞋、防护面罩、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对汽机、锅炉、热力管道和保温管道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应按要求及时更换。

从事有压力、温度的容器检修工作时,必须将该容器隔绝,放尽容器内余汽、余水、且压力到零,待容器内温度降至50℃以下时方可进入容器内工作。

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都应有保温层,保温层应保证完整,当室内温度在25度时,保温层表面温度应不超过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