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成功的领导者案例

关于成功的领导者案例

关于成功的领导者案例
成功的领导者案例一
在成功扮演“救火队长”——柳传志,将联想集团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并将联想集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之后,柳传志再次卸
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联想集团真正进入“后柳传志时代”。

从联想集团卸任后,67岁的柳传志并没有退休,而是要下一盘
更大的棋局,那就是将联想控股打造成一家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

辉煌业绩带领联想集团闯“三关”
在联想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有三大关口都曾经将联想集团逼入绝境,但在柳传志的带领和全体联想集团人员的努力下,都化险为夷,并在每经历一次磨难后,联想集团变得更为强大。

第一关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PC行业对外开放,IBM、康柏
等PC巨头长驱直入,当时中国的企业毫无还手之力,用柳传志的话说,“联想和IBM、康柏相比,就像舢板之于巨轮”。

为了应对这
一挑战,柳传志大胆启用年仅29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
经理。

杨元庆一战成名,将联想的市场份额从不到2%,发展到占中
国市场的27%,稳居中国乃至亚太区的第一位。

“柳杨配”初步成型。

27年前,柳传志以20万元起家,1989年成立联想集团。

如今,联想集团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PC企业。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柳传志的目标,是将联想打造成一家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实现交接班就成为关键
所在。

柳传志此次功成身退,将联想集团的权杖交给杨元庆,被视
为真正实现了联想集团掌门人的新老接班。

成功的领导者案例二
此后1个月里,公司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李伟良颁布了几项指令性政策,使已有的工作程序做了较大的改变。

一开始,他三番五次地告诫公司副总经理张忠,一切重大事务向下传达之前必须先由他审批。

他抱怨下面的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等部门之间缺乏合作。

在这些面临着挑战的关键领域,凯申公司一直没能形成统一的战略。

事态发展的另一方面是,采购部经理牢骚满腹。

他说:“李伟良要求我把今年原料成本削减15%,他还以年终奖引诱我,说假如我能做到的话就给我丰厚的年终奖。

但干这个活简直就不可能,从现在起,我另找出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凯申公司在李伟良的领导下恢复了元气。

公司管理人员普遍承认李伟良对计算机领域了如指掌,对各项业务的决策无懈可击。

李伟良也渐渐地放松了控制,开始让设计和研究部门更放手地去干事。

然而,对生产和采购部门,他仍然勒紧缰绳。

凯申公司内再也听不到关于李伟良去留的流言蜚语了;人们对他形成了这样的评价:李伟良不是那种对这里情况很了解的人,但他确实领我们上了轨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