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B.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C. 序,文体名。
一般用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写作目的等,常置于作品的正文之前。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属于这类序文。
D. 《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象。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中原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但序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不是用来陈述作品主旨的,选项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
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第一种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
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2.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
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答案】 C【解析】【分析】认真对这首歌词的积累可知,a出应填红脸,b处应填白脸,c处应填黑脸。
观察脸谱图片,结合对人物形象和戏剧脸谱的常识分析,(1)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a关羽的形象;(2)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b曹操的形象; (3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c张飞的形象。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戏剧脸谱常识的积累。
解答此题要在认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再根据平时对戏剧有关知识的积累做出选择。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
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
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
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
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
B.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这位既有“千古诗才”又“一身傲骨”的诗人是李白。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杜甫的《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据此,B项的杜甫的《春望》并不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需要先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再进行比较分析。
4.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
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素养。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的名家、书法字体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记”“说”“表”“序”“书”“谏”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 苏轼,字乐天,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C. “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其中“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D. “蒲柳人家”指普通贫苦农家,《蒲柳人家》描绘出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作者是刘绍棠。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乐天”是白居易的号。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A. 扑朔迷离——《木兰诗》B. 不亦乐乎——《礼记》C. 舍生取义一一《孟子》D. 一鼓作气一《左传》【答案】 B【解析】【分析】B.“不亦乐乎”选自《论语》。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体现出诗人一种“大我”的革命感情。
C.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弱冠、豆蔻、而立、知命、耳顺等。
D. 阿西莫夫,美国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基地》《新疆域》等。
【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
文学常识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平时学习加强记忆。
始龀:七八岁刚换牙的小孩儿,泛指童年。
如:龀童(七、八岁的小孩),龀年(童年),龀岁(童年)。
弱冠:男子二十岁;豆蔻: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而立:男子三十岁。
知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耳顺: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
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
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等。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
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7、8岁)、豆蔻(12、13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的一项是()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
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A. 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B. 强调神似和写意C. 具有高度综合性D. 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句段分析能力。
这种题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筛选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整合,由此分析出正确答案。
选段是针对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其特点是: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
BCD概括出了艺术特色,准确无误。